- 1.46 MB
- 2024-01-17 发布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1 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 0 分)
1.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
B.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D.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沸水中进行脱色处理
2.(上海)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将所要观察的材料处理得薄而透明的原因是( )
A.易于染色 B.能让光线透过 C.防止污染物镜 D.便于放置在载物台上
3.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
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下列对他的实验设计所提的意见中,正确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充足
② 暗室 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目镜
5.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物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
A.“上”和“6” B.“下”和“9” C.“ ”和“9” D.“ ”和“6”
6.如图所示,甲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甲图转换成乙图,载玻片的移动方
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7.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反光镜上
8.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9.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C.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可通过用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
10.为探究光对玉米发芽的影响,肖聪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玉米,并
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暗室 11 ②
A.20℃、不充足 B.20℃、充足 C.30℃、不充足 D.30℃、充足
11.(内江)下面是萌萌学习了显微镜(如图)的使用后进行的有关叙述,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对光时,应将[9]的凹面镜对准[7]
B.欲使图中结构[4]大幅度上升,应反向转动图中结构[1]
C.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时,应首先转动[5],再调节[2]
D.视野的放大倍数等于[3]的放大倍数与[6]的放大倍数之和
12.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目标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的特点是比较直接,所以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13.小刚在量筒中放入 30 mL 水,然后将一颗葡萄放人量筒中,这时量筒中液面读数为 42 mL,则葡
萄的体积应为( )
A. 72cm3 B. 42 cm3 C. 30 cm3 D. 12 cm3
14.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B.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C.在测量时只要认真小心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15.下列哪组实验器材可转移液体( )
A.烧杯和玻璃棒 B.烧杯和三脚架 C.烧杯和滴管 D.镊子和试管夹
16.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7.(茂名·多选题)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各种实验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18.下列叙述,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A.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B.小民心想:这是生物吗
C.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D.通过观察,小民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19.下图是某学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动作,图中正确的是( )
2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下图中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小生物的游走方向,为了不
使该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所示的( )
A.A 方向 B.B 方向
C.C 方向 D.D 方向
2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
A.作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表达和交流
22.(·阳谷)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结果
得到下面亮度相同的各图。试问其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的是( )
23.(眉山)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看到大型的紫色液泡
B.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结构完全相同
C.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处理细胞
D.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的光圈一般选用较小的
24.(滨州)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转动转换器一更换物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一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C.转动反光镜一调节视野亮度
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一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25.(珠海·多选题)如表是某地区中学生 2005 年和 2014 年近视率调查数据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初中阶段
检查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率
2005 19401 4091 21.1%
2014 19251 8379 43.5%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物质决定
B.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初中生近视率近十年来有上升趋势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戴凹透镜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中 4 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观察时,先转动图中的[ ]__________使 2 镜筒缓慢下降,直到 4 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3)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换 4,这个污点均没有变化,可以判断这个
污点是在[ ]__________上。
27.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请回答:(8 分)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
的光圈和__________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 10 倍,物镜放大倍数为 10 倍,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__________倍。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下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____。若要把物像移到视
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____(填“右上”或“左下”)方移动。
28.(云南)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2 分)
(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__________。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甲中的[③]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
(3)图乙表示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本小题不作要求)。
29.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实验过程中最难做好的事情。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
关变量的问题。(20 分)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
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确定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需要设计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实验环境
作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应该主要排除哪些干扰,
以确保单一变量原则下的实验观测?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蜗牛个体较大,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在制作装片时,滴加清水即
可;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用水脱色效果不好,不利于观察;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实验
中常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B 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
野中成像。
3.C 解析:一组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两个花盆都应保证有充
足的水分。
4.A 解析: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物,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物跟着移动,该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跟
着移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物跟着移动,该污物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物
都不动,则污物在物镜上。
5.C 解析:将载玻片上的图形旋转 180 度,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
6.D
7.B
8.D
9.D 解析: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可通过使用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
10.B 解析:探究光对玉米发芽的影响,根据变量控制原则,应把光作为唯一变量,其他因素应相同。
11.D 解析:A.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故 A 正确;B.要
使镜筒上升,应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故 B 正确;C.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当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时,
应首先转动转换器,再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 C 正确;D.物像(视野)的放大倍数是物
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 D 错误。
12.C 解析:尽管观察比较直接,但有时为观察某种生命现象的变化过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13.D
14.D 解析:选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等只能减少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15.C
16.A 解析:当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像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升降范围比较小,通过调
节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17. AC
18.B
19. B 解析: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过分接近玻片标本,压坏
标本;镜筒上升,看目镜,注意视野中的物像是否清晰。 C、D 是镜筒在上升,是错误的。
20.D
21.B
22.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
越暗。图 C 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但从题干中了解到各图亮度
相同,所以图 C 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
23.D
24.D 解析: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立的,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方移
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方移动,D 符合题意。
25.CD
26.(1)物镜 (2) 14 粗准焦螺旋 (3)1 目镜 27.(1)平面 (2)100 (3)d 有上
28.(1)⑦ 反光镜 (2)低倍物镜 (3)动物
29.(1)光 明亮 黑暗
(2)应排除土壤湿度、声音等因素的干扰(意思正确即可)
(3)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