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73 KB
- 2024-01-10 发布
普宁勤建中学2018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35道选择题,共70分,每题2分)
1.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2.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被HIV病毒入侵的T细胞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是指各种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下共同发展进化
B.某金丝猴种群的数量由100只发展到1000只,这种群的基因库一定变大了
C.一株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该现象属于基因重组
D.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可获得纯合子植株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
B.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溶菌酶、激素、抗体和tRNA、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D.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
5.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7.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8.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9.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1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剌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细胞体轴突
1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ATP的合成和水解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
12.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13.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级神经中枢不能独立调节相应的反射活动
B.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患者不能讲话
C.学习可以导致新的神经元形成
D.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
15.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③对甲的作用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①
B.甲为内分泌系统的枢纽,②和③对其均为反馈调节
C.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③的靶细胞
D.①②③合成和分泌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16.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17.如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方式③的传递速度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②③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8.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19.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C,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20.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人长期不进食时,人体可通过A→C→D→E途径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维持血糖平衡
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可以通过A→B→E过程使手迅速缩回,属于神经调节
C.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21.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如图表示神经调节,该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
⑦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⑦ D.④⑤⑥⑥
2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B.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活性物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也是免疫活性物质
23.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
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24.如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图示过程最可能表示的是某种抗原首次侵入机体时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HIV主要攻击细胞②,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2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 B.②⑤ C.③⑤ D.①④
26.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1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
C.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7.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的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象的推导正确的是( )
①这是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②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会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③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
④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引起另一只健康眼睛失明属于自身免疫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如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体液免疫
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不同种物质
29.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3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的平均值,结果如表: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4﹣D浓度(mol/L)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生根平均值(mm)
2.0
3.8
7.2
9.4
15.1
20.3
A.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10﹣12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31.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32.如图所示,有关胚芽鞘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A
B.图甲中引起C、D都不弯曲的原理相同
C.图乙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M的快
D.图乙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33.如图所示为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梨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中的两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梨成熟期明显晚于乙梨
B.果实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C.果实的成熟程度与的值呈正相关
D.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使果实在未采摘时不脱落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都成反比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
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35.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在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数变化分别为增加和减少
C.相同自然环境下,达到相同阶段,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次生演替所需时间长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二、大题(共3道题,30分,每题10分)
36.如图为我们常见的几种生物,请认真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具有 层次.
(2)从细胞的结构来认识,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名称是 .
(3)上述生物可以归类为植物的是 ,可以归类为动物的是 .
37.将下列生物进行归类.(前四个空请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乳酸杆菌 ②发菜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根霉菌 ⑥HIV ⑦苹果树 ⑧埃博拉病毒 ⑨变形虫
(1)自养生物是: ;
(2)有核糖体的是: ;
(3)具有染色体的是: ;
(4)仅含有一种核酸的生物是: ,它们不同于上述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内才能进行.
(5)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38.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 .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4)有一食物网如图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 kJ,则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 .
普宁勤建中学2018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参考答案
1-5 BCBCC
6-10 DCAAD
11-15 DABDA
16-20 CDDAD
21-25 CDDAD
26-30 CDACB
31-35 ADCBD
36.(1)细胞、个体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衣藻 草履虫、变形虫
37.(1)②④⑦
(2)①②③④⑤⑦⑨
(3)③⑤⑦⑨
(4)⑥⑧活细胞
(5)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8.(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4. 5×107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