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4-01-09 发布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统测
地 理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水平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处的海底地形是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盆
2.乙处的洋流可能是 ( )
A.日本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巴西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
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
A.3月 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 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 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4.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
A.滑坡灾害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D.沙尘灾害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 mm
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读图,回答5~6题。
5.甲地分布有茂密的热带雨林,与其形成原因有关的是 ( )
①地处东北信风迎风一侧,降水丰富 ②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③纬度低,光照条件好 ④地势低平,年平均气温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关于乙国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
C.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D.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读四个欧洲国家轮廓图(按等比例缩放),完成7~8题。
7.比较四个国家 ( )
A.①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
B.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②国
C.③国盛产世界著名的葡萄酒
D.④国的石油产量最高
8.有地中海气候分布的国家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的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读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9~10 题。
9.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10.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 )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
11.对澳大利亚风能分布影响最大的风是 ( )
A.季风 B.东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12.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
A.山地广布,地形崎岖
B.沙漠面积广
C.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
D.公路、航空运输发达
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甲、乙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
A.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B.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C.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14.关于甲、乙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旅游资源丰富 B.气候适宜 C.交通便利 D.开发历史悠久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25 ℃等温线向西弯向纬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 )
A.山脉的延伸 B.稀疏的植被 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
16.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读世界四条河流河口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四条河流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都位于东半球
C.流域内种植业发达 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市多
18.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丁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人口 B.径流量 C.地形 D.经济
在迎风山地,由山麓向上,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时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此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量高度(H)。H所在的高度因气候条件和地区而异,一般是气候愈潮湿,水汽愈丰富,H愈低。读某大陆西海岸38°N地形剖面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地区H最高的是 ( )
A.阿尔卑斯山 B.印度西高止山脉
C.安徽黄山 D.天山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海拔最低,所以H最小 B.四地中,丙地降水最少
C.丁地夏季H比冬季低 D.丁地降水最多,所以H最小
读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国家是 ( )
A.美国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中国
22.关于图示国家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需要大量进口 B.轻重工业都较发达
C.农产品出口量大 D.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
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首次在罗斯海发现新锚地,图中A地拟建我国第6个极地科考站。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A地 ( )
A.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 B.与中山站均濒临太平洋
C.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慢 D.距离泰山站约9 900千米
24.两极地区 ( )
A.半年极昼与半年极夜交替出现 B.冰川地貌广布,均能看到企鹅
C.大洋环流均呈顺时针方向 D.常年寒冷,盛行偏东风,降水少
下图为我国四条著名山脉,读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②是我国长江与珠江流域分界线
C.③是山西与山东两省的分界线
D.④是两大板块的分界线
26.图示山脉附近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同一纬线附近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曲线图。回答27~29题。
27.①②③城市所在地形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B.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横断山区
C.太湖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D.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28.下列关于②城市所在地形区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肥沃,以“黑土”著称 B.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地势平坦,有“鱼米之乡”之称 D.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29.③城市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城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 B.纬度低,白昼时间长
C.距海远,受季风影响小 D.位于我国西北,日落时间晚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其月份分别是( )
A.4、5月,6月,7、8月前后
B.5、6月,7月,8、9月前后
C.3、4月,5、6月,7、8月前后
D.10月,8、9月,7、8月前后
31.2015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时间过长
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在黄海一带
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时间长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
32~34题。
32.若图中甲岛为一江心洲,其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 210 米 B.830 米 C.610 米 D.430米
33.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34.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光照丰富
C.积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35~36题。
35.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36.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如下的游览线路图。据此回答37~38题。
37.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8.小华沿丙线路到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地形特征为( )
A.沟壑纵横 B.一望无际
C.丘陵广布 D.山河相间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39~40题。
39.我国亚热带在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40.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二、 综合题(2题,共40分)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部分地区图和著名建筑图。
材料二 美国从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B 双玉米楼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较,美国中部平原的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结合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每点1分,共4分)
(4)图B为美国著名的“双玉米楼”
,该楼最有可能是图中哪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说出你的理由。
(2分)
42.(20分)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6分)
(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6分)
(3)图中丁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4分)
(4)黑龙江的五常市水稻种植已有170多年历史,曾被评为“全国优质大米之乡”。五常大米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简析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每点1分,共4分)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统测
地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0: BAABA CCDCA 11-20: CACAC AADDB
21-30: BDCDA CCDAA 31-40: DBBCA DBABD
二、综合题答案(2题,共40分)
41题答案:
(1)①北美中部比欧洲西部离海洋远;②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③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④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共8分)
(2)甲:种植业;乙:畜牧业。(共2分)
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共4分)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每点1分,共4分)
(4)芝加哥。芝加哥靠近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2分)
42题答案:
(1) ①5月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②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③7~8月为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6分)
(2)差异:甲地太阳辐射量大于丙地。(2分)
原因: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或者丙地水分盈亏量远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此时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4分)
(3) ①丁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②丁地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4分)
(4) ①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③土壤肥沃(黑土有机质含量高);④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每点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