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4-01-06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4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 自然科学领域的每一个发现,都会推动唯物主义改变自己的形式。
2.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说明客观事物都依赖客观精神。
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
4. 2018年12月8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登月梦想更近了。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5. 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6. 认识具有无限性,因而每一个人的认识也是无限的。
7. 近年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8. 人人都有“麦克风”不等于人人都可“乱放风”,因为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9.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10. 今年下半年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县一级实行直接选举,乡一级实行差额选举。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说,“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他们的理论都反映了
A.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11.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这一观点
①包含了唯物论的观点 ②承认世界的绝对运动性
③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④认为世界依赖人的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15. 2019年4月9日,嘉兴的天气好像进入了夏季,最高气温达到30度,而10日气温又突然直下,网友戏称“满30减15”,天气出乎意料的急剧变化说明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物质是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自然界的变化不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引用了王夫之名句: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下列选项与“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晲,物方生方死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2.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与静止不可分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能够在无人干预的状态下,借助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摄像头等高科技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顺利完成道路行驶、精准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了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③机器人能够高效完成人类的指令 ④机器人拥有和人一样的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我国“人造太阳”(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项目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聚变堆实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这印证了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能认识改造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超越自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16. 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励志情怀叫“洪荒之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 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争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筛选后,挑出可以精准匹配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再利用生化及烹调技术等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C.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人的认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水平的高低
14. 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分子生物技术手段鉴定并克隆了抗病遗传基因位点Bsr-d1,揭示了该位点具有抗谱广、抗性持久、对水稻产量性状无明显影响等特征。该研究成果一方面极大丰富了水稻免疫反应和抗病分子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培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关键抗性基因。由此可见
①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 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来源于《易经》的阴阳哲学思想,而阴阳观念则又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风水学的产生表明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实践并非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实践是在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与谬误无明显的界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2017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家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认识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比之前通常认为的要宽近26%。确定银河新的界限有助于研究星系形成和新的恒星的产生过程。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①过去的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
某医院有5位患者,他们分别需要不同器官进行手术移植,否则将会死去。这时来了一名需要检查身体健康的人。他们采取投票方式确定治疗方案,结果5票赞同把检查身体健康人的相关器官进行移植,只有1票反对。对此,我们认识正确的是
①该方案有利于保障多数人的生存权,应予支持
②该方案没有坚持民主原则,投票结果是不合理的
③运用民主原则维护多数人利益时,必须兼顾少数人合法权益
④离开法制轨道,民主可能会演化为多数人的暴政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 进入2019年,我国民生改革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上述做法表明
A. 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物质保障 B. 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
C. 我国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 D. 我国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12. 2016年4月10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十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公安机关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线索,同时检举、揭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体现了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职能
②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民主和专政的对立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参与民主决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北京市交管部门表示,今后将通过日常管控和夜查集中整顿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对酒后驾车“天天查、日日查、夜夜查”的严管态势。有人认为,这一规定对司机未免太苛刻了。这一观点
①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②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没有认识到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没有看到公民应该先履行义务才能行使权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 浙江省最新实施的居住证制度规定,在原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新居民”的居住年限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再增加相应的公共服务。这一规定是基于
A.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一致的
B.国家为公民履行义务创造有利条件
C.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D.国家确保所有公民平等享有权利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在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后,以差额选举的方式投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以差额选举的方式投票选出十九大代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公民依法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体现
②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④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 2016年是我国县(区)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换届之年。选举换届是事关选人用人的重大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此,中央提出了严禁拉票贿选的禁令,对贿选“零容忍”。中央对贿选“零容忍”意在
①强化舆论监督,维护选举秩序 ②推行等额选举,缓解竞争局面
③遵循选举程序,保证结果公正 ④唤醒公民意识,珍惜选举权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网络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很多潜在不良的可能性,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向各界征求意见。公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出意见:一是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二是以寄信的方式寄到北京市2067信箱,三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意见发到指定邮箱。材料表明
①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最真实的民主和最管用的民主
②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网络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④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日前,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为期两周的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活动表明
①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
②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政府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进行民主决策
④政府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行民主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主观题(3小题共30分)
12. 在经济面对下行压力、寻求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刻,L市借力“文化+”,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通过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优势,形成了“一县一品”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创新经营发展模式,提升研发营销能力和产品科技文化含量,让文化制造业“微笑”起来;主动融入“互联网+”,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突破行业壁垒,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如今,该市借助“文化”的力量丰富了转型路径,经济发展实现了提质增效。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L市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的?(10分)
13. 我国有丰富的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但留给人的却是不毛之地的印象。袁隆平院士团队经过多年的攻艰克难,以“四维改良法”和“抗逆性水稻培育”掌握了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技术。目前,该团队在山东东营千亩种植示范基地获得丰收,此处稻田盐度在3‰左右,每亩产量达八百斤。大洋沿岸的不毛之地,终有稻花飘香的希望,种植前景看好。但是受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距离直接用含有多种物质成分、盐度均值约为34.7的海水种植水稻仍有漫长的探索历程。
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对直接用海水种植水稻的探索历程认识的合理性。(10分)
11. 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0亿元,较去年增长25%。这是清洁取暖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增加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最明确的一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气候、环境、健康安全等问题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将以立法的形式被大力推崇。
结合材料,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构建“低碳生活”?(10分)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F
T
T
F
T
F
F
F
T
T
(二)选择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C
D
A
D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D
D
C
D
B
A
D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B
C
A
C
D
C
A
B
(三)主观题
41. L市的科学发展之路就是面对经济发展的困境迎难而上,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积极发掘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化制造业的利润分配规律,抓住“互联网十”的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克服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4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认识能力、实践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当前,水稻种植还只有局限于沿海滩涂和内陆的盐碱地,直接用海水灌溉为时尚早。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总有一个过程。要用盐度值为34.7的海水直接种植,尚面临水稻种子培育、诸多技术制约、水稻与海水相互适应的漫长历程。因而人们掌握直接用海水种植技术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对直接用海水种植水稻的探索历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43. ①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当承担责任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
②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公民选择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国家低碳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