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00 KB
- 2023-12-15 发布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六中高二(上)自主学习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热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为动能
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
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D.柴草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能量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 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 kJ,形成1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 kJ,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c B.a+b>2c C.a+b<c D.a+b<2c
7.已知25℃、101kPa下,含1mol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393.51kJ;含1mol碳原子的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5.41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8.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条件就能自发进行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183 kJ的热量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热量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热量
9.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
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
10.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 时放出57.3kJ热量,用500mL 0.6mol•L﹣1的稀硫酸跟含1mol NaOH的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
A.68.76 kJ B.57.3 kJ C.34.38 kJ D.17.19 kJ
11.已知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2.如图所示,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方便观察,预先将水染成红色),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NaOH固体 B.浓硫酸 C.NH4NO3晶体 D.Na2O2固体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一种反应物的键能大于一种生成物的键能,这个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B.只要有一种反应物的键能大于一种生成物的键能,这个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比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大得越多,反应放出的能量就越多
D.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比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大得越多,反应吸收的能量就越多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1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1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若生成1mol P4O6,则反应P4(白磷)+3O2═P4O6中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1 638 kJ能量 B.放出1 638 kJ能量
C.吸收126 kJ能量 D.放出126 kJ能量
18.某学生用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X+2Y═2Z的能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下降,液面乙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
19.向盛有50mL 1.00mol•L﹣1 HCl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NaOH溶液,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B.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1.00 mol•L﹣1
C.V=50 mL时,混合液呈碱性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20.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g)△H=a kJ•mol﹣1
H2(g)+O2(g)═H2O(l)△H=b kJ•mol﹣1
2H2(g)+O2(g)═2H2O(l)△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二.填空题(共40分)
21.某化学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试管壁管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反应放热. (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已略去)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 ,(接②) ,
说明反应放热.
22.神舟”系列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 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形成化学键 的总能量.
23.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完成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
24.在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且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呈糊状的原因是 .
(4)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25.在25℃、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 能量,断裂1mol Cl﹣Cl键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 H﹣Cl键放出431kJ能量.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 .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 .
(3)判断H2+Cl2═2HCl是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4)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六中高二(上)自主学习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热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为动能
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
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D.柴草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汽油燃烧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
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外,还有部分转化为光能、动能;
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柴草燃烧时,有光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变化;
【解答】解: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外,还有部分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柴草燃烧时,有光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变化,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分析】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C.化学反应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答】解:A.化学反应必定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会产生新物质,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都是气体,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C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铝片与稀H2SO4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选;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吸热反应,故C选;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B.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分别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D.化学键的强弱决定分子的稳定性.
【解答】解:A.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故A错误;
B.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故B正确;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分别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故C正确;
D.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的强弱有关,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能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主要是由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反之;大多数的放热反应进行时需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进行.
【解答】解: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好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氢气和氧气常温下不会反应,但点燃会瞬间完成,故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放热反应也可能需要外界能量引发反应,如氢气燃烧需要点燃等,故D错误;
故选C.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 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 kJ,形成1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 kJ,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c B.a+b>2c C.a+b<c D.a+b<2c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断开旧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解答】解:氢气跟氯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断开旧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即a+b<2c,故选:D.
7.已知25℃、101kPa下,含1mol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393.51kJ;含1mol碳原子的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5.41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
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解: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故选A.
8.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条件就能自发进行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183 kJ的热量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热量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热量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A.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条件无关;
B.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来解答;
C.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来解答;
D.反应中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解答】解:H2(g)+Cl2(g)=2HCl(g)的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时放出热量为183KJ,
A.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条件无关,例如铝热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进行但是为放热反应,而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H2(g)+Cl2(g)=2HCl(g)的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
,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时放出热量为183KJ,故B错误,C正确;
D.当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时,放出的热量是原来的一半,应放出热量为91.5KJ,故D错误;
故选C.
9.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
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
B、根据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释放能量;
C、根据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
D、根据图象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解:A、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故B错误;
C、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高于2molAB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0.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 时放出57.3kJ热量,用500mL 0.6mol•L﹣1的稀硫酸跟含1mol NaOH的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
A.68.76 kJ B.57.3 kJ C.34.38 kJ D.17.19 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已知中和热的数值,500mL0.60mol/LH2SO4溶液所含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6mol和1molNaOH溶液反应,计算生成0.6mol水时放热多少即可解答.
【解答】解:500mL0.60mol/LH2SO4溶液所含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6mol和1molNaOH溶液反应,生成0.6mol水,生成1mol水时放热57.30KJ,则生成0.6mol水时放热0.6mol×57.30KJ/mol=34.38KJ.
故选:C.
11.已知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有的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解答】解:因反应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所以SO2和O2的能量和一定高于SO3的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而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故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一定条件.该反应是放热的,但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
故选B.
12.如图所示,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方便观察,预先将水染成红色),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NaOH固体 B.浓硫酸 C.NH4NO3晶体 D.Na2O2固体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根据U形管中现象的实质是锥形瓶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锥形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物质溶解或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来解答;
【解答】解:根据U形管中现象的实质是锥形瓶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锥形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物质溶解或化学反应吸收热量,NaOH固体和浓H2SO4溶于水放出热量,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并放出热量;
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一种反应物的键能大于一种生成物的键能,这个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B.只要有一种反应物的键能大于一种生成物的键能,这个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比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大得越多,反应放出的能量就越多
D.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比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大得越多,反应吸收的能量就越多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需释放能量,反应物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说明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说明反应放热反应.
【解答】解: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热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只要有一种反应物的键能大于一种生成物的键能不能判断反应的热量变化,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比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大得越多,反应吸收的能量就越多,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故选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光能变化;
D、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光能变化,故C错误;
D、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A、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下发生,却属于放热反应;
B、有的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吸放热无关;
D、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A、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故A错误;
B、有的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如: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故B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吸放热无关,故C错误;
D、大多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比如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如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a kJ的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金刚石的能量高,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
【解答】解:①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错误;
②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正确;
③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正确;
④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B.
17.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若生成1mol P4O6,则反应P4(白磷)+3O2═P4O6中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1 638 kJ能量 B.放出1 638 kJ能量
C.吸收126 kJ能量 D.放出126 kJ能量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判断,注意每摩尔P4中含有6molP﹣P键.
【解答】解:已知化学键的键能:P﹣P 198kJ•mol﹣1、P﹣O 360kJ•mol﹣1、O=O 498 kJ•mol﹣1,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反应热△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即放出1 638 kJ能量,
故选:B.
18.某学生用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X+2Y═2Z的能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下降,液面乙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
【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
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可以根据大气压强原理以及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回答.
【解答】解: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得集气瓶中气压升高而出现该现象,故①正确,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②错误;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故③正确.
故选B.
19.向盛有50mL 1.00mol•L﹣1 HCl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NaOH溶液,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B.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1.00 mol•L﹣1
C.V=50 mL时,混合液呈碱性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
A.反应放热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40mL与50mL0.1mol/L的盐酸恰好中和,以此计算NaOH浓度;
C.V=40mL时,恰好中和;
D.根据一个反应无法得出此结论.
【解答】解: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
A.温度升高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
B.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40mL,由盐酸50mL可知,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与盐酸相同,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1.00mol/L,故B正确;
C.V=40mL时恰好中和,所以V=50mL时溶液显碱性,pH>7,故C正确;
D.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0.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g)△H=a kJ•mol﹣1
H2(g)+O2(g)═H2O(l)△H=b kJ•mol﹣1
2H2(g)+O2(g)═2H2O(l)△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状态影响反应热的数值,反应热的符号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
【解答】解:因物质的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也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所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Η=b kJ•mol﹣1,
2H2(g)+O2(g)═2H2O(l)△Η=c kJ•mol﹣1中,2b=c,三个反应是燃烧反应,反应均放热,△Η<0,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0分)
21.某化学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试管壁管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 小试管中固体变成乳状,同时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同时温度计温度上升 ,说明反应放热.
(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已略去)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 有气泡产生 ,(接②) 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 ,
说明反应放热.
【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甲方案: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
方案乙: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大气压强原理来回答.
【解答】解:方案甲: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看到小试管中固体变成乳状,同时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故答案为:小试管中固体变成乳状,同时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同时温度计温度上升;
方案乙:①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带支管的试管中气压增大,所以会看到乙中接①的烧杯中有气泡产生,解②的细导管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
22.神舟”系列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N2O42CO2↑+3N2↑+4H2O .
(2)该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 吸收 的总能量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形成化学键 放出 的总能量.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能提供飞船飞行所需的能量,据此分析反应吸放热和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故答案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2)该反应能提供飞船飞行所需的能量,故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故答案为:放热;大于;吸收; 小于;放出.
23.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完成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H+=Mg2++H2↑ .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所试管内滴入稀盐酸,盐酸与镁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同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饱和石灰水溶液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析出固体氢氧化钙而使溶液看上去变浑浊.
【解答】解:(1)镁与盐酸剧烈反应,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反应放出热量使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析出固体溶质,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故答案为: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浑浊状,
故答案为:镁与盐酸反应产生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答案为:Mg+2H+=Mg2++H2↑;
(4)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故答案为:小于.
24.在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该反应属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玻片与烧杯之间结冰黏在一起 、 有少许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且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呈糊状的原因是 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 .
(4)通过 结冰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吸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
【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固体混合物的反应用玻璃棒搅拌有利于充分接触,加速反应进行;
(2)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根据该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3)氯化铵铵盐和强碱氢氧化钡的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以此解释反应现象;
(4)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1)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搅拌和引流,本实验中,根据题意:将20g Ba(OH)2•8H2O晶体与10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小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可以知道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故答案为: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2)氯化铵属于铵盐,能和强碱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复分解;
(3)氯化铵铵盐和强碱氢氧化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降低能让水结冰,导致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同时生成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缘故,
故答案为:玻片与烧杯之间结冰黏在一起;有少许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
(4)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结冰;吸;小于.
25.在25℃、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 能量,断裂1mol Cl﹣Cl键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 H﹣Cl键放出431kJ能量.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 679KJ .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 862KJ .
(3)判断H2+Cl2═2HCl是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4)反应物的总能量 > (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氢气和氯气的键能和;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molHCl的总键能;
(3)根据生成物的键能与反应物的键能的大小关系分析;
(4)根据生成物的键能与反应物的键能的大小关系分析.
【解答】解:(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氢气和氯气的键能和,则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243=679KJ,故答案为:679KJ;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molHCl的总键能,则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431×2=862KJ,故答案为:862KJ;
(3)反应热=生成物的键能减反应物的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H<0,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出;
(4)由(3)可知△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
2017年1月21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化学卷·2018届山东省淄博六中高二上学期自主学习化学试卷 (解析版)
- 部编版九下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六课我的毕业季第1框学无止境课件2
- 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3 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 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用版课时精归纳·素养速提升 1-1 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 xx年业务员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 专题06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019年高考政治进阶提分秘诀(解析版)
-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鉴赏 评论《百合花》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
- 精编幼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100字范文(四)
-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