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3-12-15 发布
梓琛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段检测
高二政治试卷(文科)
本试卷共9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学校、班别、姓名和考号填写答题卷上。
2.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在伦敦开幕 ②十八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③2012年7月,深圳举办动漫节 ④安徽省政府决定,自2015年11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之后,合肥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520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底蕴,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
B.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每年的国庆黄金周,全国各地旅游市场都会做足“功课”迎接黄金周热潮。各地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丰富了游客度假的产品。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撬动了旅游假日市场。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②人们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③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④黄金周让人们领悟了不同民族节日的韵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 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6.大运河是由国家修建的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作为黄金水道,它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并于2014年以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
①表明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说明了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保护民族记忆
④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7. “亲,外面好冷,请随手关门”这是我校一教室门口贴出的小标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8. 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表示,人类应该像关心世界动植物物种消失那样关心濒危语言。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中山市提出文化强市的目标,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实施中山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这些提法的依据有
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具有多样性特点
②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③先进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④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③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
A.①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 慕课(MOOC)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放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有
①持续学习 ② 全面学习 ③终身学习 ④全民学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汉字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借助方块字,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这说明汉字
①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
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记 ④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9. 、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实现了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技防”和“人防”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极大改善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环境。之所以重视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因为传统建筑是
A.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B.凝固的艺术,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20. 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国外文化产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
C.树立文化品牌意识,保护好本民族文化
D.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21.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①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③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
③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④科学技术进步会影响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
24. 习近平身穿中山装主持阅兵大典,既有革新又不失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传达出中山装这一中国“政治图腾”蕴涵的开放、民主、民族复兴之意。这表明( )
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 B.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25. 元稹诗有句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人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 )
A.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
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开放性 D.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26、
为提高国民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2015年秋季起,书法教育将全面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下列对“书法教育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看法正确的有
①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该做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
②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键盘,而不是书法
③书法是文化,艺术的典型形式,该做法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④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7、孔墨老庄,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 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8、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这说明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②繁荣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
③文化创新与发展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④只要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累就自然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陕西、山东的剪纸,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剪纸,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剪纸,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体现出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不同地域文化渐趋融合
30、2015年11月11日,韩国首尔韩电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旅游年”闭幕仪式。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韩嘉宾赞叹不已。李玉刚的表演:
①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40分)
31、清远市于2007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的共同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面貌明显变化,社会风气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14年为冲刺年,进一步巩固、提高已有创建成果,强化创建宣传和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举全市之力和全民之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普遍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高尚的道德风气、先进的文化品质、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建设城乡居民共享的幸福美丽家园。
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清远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依据(18分)
32、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疙瘩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脸,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另辟蹊径,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医药走出国门并不容易:那些无法用仪器检验的气、经络、穴位等传统中医理念“说不清、看不明、听不懂,让信奉现代西医的人心存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理论;“一抓一大把,一烧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中药汤服用不方便,让患者难以下咽;中医药标本兼治,但更注重治本,这使得临床治疗中很多方面“治标”的疗效不及西医显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应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12分)
33、古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弘扬古诗词的积极作用。(1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梓琛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段检测
高二政治试卷 答题卡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清远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依据(18分)
3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应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10分)
3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弘扬古诗词的积极作用。(12分)
梓琛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段检测高二政治试卷(文科)答案
1-5 ADDCB
6-10 BDBBC 11-15 DDCDC
16-20 DBBBB 21-25 CBBDD 26-30 ADDBB
31、(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4分)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促进清远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分)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利于提升清远市的综合竞争力。(4分)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提升市民素质,培养市民高尚的道德风尚。(6分)
32、①立足社会实践,促进中医药的传播交流和创新发展。(3分)
②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中医药文化。(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现代医学理念,促进中医药理论与时俱进。(4分)
33、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可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理解经典,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地作用。(3分)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加强经典教育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