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50 KB
- 2023-12-07 发布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学年下期期中试卷
高二 物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胃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 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C. 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仪器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D.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
2.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
B. 稳定的电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
C. 在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3. 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 kg·m/s B.5.7×102 kg·m/s C.6.0×102 kg·m/s D. 6.3×102 kg·m/s
4. 将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的周期变为4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 只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4倍
B. 只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
C. 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
D. 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16倍
5. 如图所示,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PO方向垂直于AB边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在界面AC上的O′处分成两束光线沿和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紫光, 为红光
B. 为红光, 为红紫复色光
C. 为紫光, 为红紫复色光
D. 为红光, 为紫光
6. 在静水中一条长L的小船,质量为M,船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当他从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船移动的位移大小为
A. B. C. D.
7. 如图所示,是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从图中可知
A.EK与ν成正比
B.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vc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C.对同一种金属而言,EK不仅与ν有关,还与入射光强有关
D.E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8. 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 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
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10.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恒力F=10 N作用于物体上,历时5 s,则
A.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50 N·s
B.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25 N·s
C.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为25 kg·m/s
10
20
30
8
x/m
y/cm
-8
O
甲
5
15
25
A
.
0.4
0.8
1.2
8
t/s
y/cm
-8
O
B
乙
D.物体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0
11.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图中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
B.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质点A在任意的1s内所通过的路程都是0.4m
D.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0.8Hz
12.如图所示,MM′是空气与某种介质的界面,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的光路如图所示,那么根据该光路图做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B.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c真空中光速)
C.光线从介质射向空气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D.光线由介质射向空气时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45°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的位置。)
13.(8分)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 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 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D. 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2)某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所示,若他测得AB=7.5cm,CD=5cm,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 。
(3)有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乙两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分别是 和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8分)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出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放置于轨道水平部分的末端,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 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 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 测量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15.(8分)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 cm,某时刻振子处于B点开始计时,经过0.5 s,振子首次到达C点,求:
(1)振子的振幅;
(2)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3)振子在5 s内通过的路程及5s末时的位移大小.
16.(8分)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1)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2)求该波的最小频率;
(3)若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