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50 KB
- 2023-12-07 发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区域中主要按照自然地理指标划分的是( )
A.东北平原 B.黑龙江 C.俄罗斯 D.沪宁杭工业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
3.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由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 冰融作用 D.盐碱化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回答5-6题
5.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6.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7.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
A.兰新线 B.兰青线 C.包兰线 D.京包线
9.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
10.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11.世界上热带雨林的最大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 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D.巴西高原
12.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 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完成下列各题。
13.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14.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15.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16.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 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 D.春小麦、亚麻、甜菜
19.“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是东北地区哪一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 )
A.平原区 B.西部草原区
C.山区 D.林业和特产区
20.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下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的地区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一① B.我国华北地区一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③ D.我国西北地区一④
2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24.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田纳西河流域多山、水流急、水量变化大,对航运不利。改善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增加船只动力 B.拓宽加深航道 C.修建水坝,船闸 D.增大船只吨位
下图为我国两省级行政区之间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6. 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产业转出对乙省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加重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A.闽南三角地带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29.20世纪下半叶,丙类工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30.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读图回答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40分)
3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位于美国东南部的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经过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成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而为世界所瞩目。
材料二: 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
(1)美国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试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从图中特点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方式是:
(3)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具体表现在:
、 、 。
(4)流域内的水系可能有哪些方面的开发价值?(答对四点即可)
32.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将得到明显缓解。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图:(8分)
(1)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 上游的水电和将 、 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输送的终点是 工业基地。
(2)中线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 的水能输送
到 地区。
(3)水电作为常规能源具有 、 的优点。
33.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
(2)东北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名称),其布局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① ,② ,③ 。
(4)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5) 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名称)其商品率高的原因( )
A. 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高 B.生产条件、原有基础好
B. 纬度高,一年一熟 D.湿地多,单产高
34.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
(1)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依据“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
判断,信息产业处于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纺织工业处于
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下图表示_____________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产业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下图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4)按下图中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你认为我国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ABCBB 6-10:ACCBC
11-15:CACDD 16-20:DADAC
21-25:CDBDC 26-30:CBBCC
二、综合读图题
31答案:
(1)流域内降水丰富,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实行梯级开发
(3)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4)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答对4点即可)
32答案:
(1)黄河 陕西 山西 煤炭 京津唐
(2)长江 华东(长三角、 沪宁杭等)。
(3)可再生 清洁 无污染
33答案:
1) 三
2)松嫩平原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3)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4)商品谷物农业
5三江平原 A
34答案:
(1)A或开发 B或增长 C或成熟 D或衰退
(2)劳动力密集 具有充足、素质相对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3)外国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4)加强对产品的设计,研制开发核心技术,培育著名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