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0 KB
- 2023-12-06 发布
兰考二高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
1、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潮汐能
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 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C 碳酸钙受热分解 D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3、C+CO2⇌2CO;△H1>0,反应速率 v1,N2+3H2⇌2NH3;△H2<0,反应速率 v2.如
升温,v1 和 v2 的变化是(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少 C.v1 增大,v2 减少 D.v1 减少,v2 增大
4、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A(g)+3B(g)
2C(g),其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 B 分解的速率之比为 2:3
B. 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A 同时生成 3n mol B
C. 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 D. A、B、C 的浓度之比为 1∶3∶2
5、已知:C(s)+H2O (g)=CO(g)+H2(g) ΔH=akJ·mol-1
2C(s)+O2(g)=2CO(g) ΔH= -220kJ·mol-1
H-H、O=O 和 O-H 键的键能分别为 436、496 和 462kJ·mol-1,则 a 为( )
A.-332 B.-118 C.+350 D.+130
6、已知 1 mol 白磷(s)转化成 1 mol 红磷(s),放出 18.39 kJ 热量,又知:
4P(白,s)+5O2(g)===2P2O5(g) ΔH1 4P(红,s)+5O2(g)===2P2O5(g) ΔH2
则ΔH1 和ΔH2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7、反应 4NH3+5O2 4NO+6H2O 在 5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
A.v(O2)=0.01 mol·(L·s)-1 B.v(NO)=0.008 mol·(L·s)-1
C.v(H2O)=0.003 mol·(L·s)-1 D.v(NH3)=0.003 mol·(L·s)-1
8、 把 0.6 mol X 气体和 0.4 mol Y 气体混合于容积为 2 L 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
下反应:3X(g)+Y(g) nZ(g)+2W(g)。5 min 末生成 0.2 mol W,若测
知以 Z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3 mol·(L·min)-1,则 n 的值为( )
A.4 B.3 C.2 D.1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96.8 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反应热)
10、已知 4NH3+5O2 4NO+6H2O(g),若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v(O2)、
v(NO)、v(H2O)[单位:mol/(L·s)]表示,则正确关系是( )
A .
45v(NH3)=v(O2) B .
56v(O2)=v(H2O)
C .
23v(NH3)=v(H2O) D .
45v(O2)=v(NO)
11、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2、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A.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增大分子运动的速率,增加分子碰撞的机
会
C.催化剂并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对于反应 ,如果温度每升高 ,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倍。在 时,完成反应 需要 ,将温度提高到 时,完成反应的
需要的时间为( )。
A. B. C. D.
14、NO 和 CO 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
化碳气体:2NO+2CO===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压强增大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B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类危害减小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15、(2015·杭州中学月考)(双选)反应 3Fe(s)+4H2O(g) 高温 Fe3O4(s)+4H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 Fe 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2O(g)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 使容器体积增大
16.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性质的是( )
A.Cu 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
B.Cu 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N2 与 O2 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Fe 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
17.(2015·哈尔滨三中模拟)对于反应 4A+2B 3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 A、B、C 中任何物质表示,其数值都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若增大或减小 A 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18、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 a,b,c 表示,
①2H2(g)+O2(g)=2H2O(g)ΔH=-a
②2H2(g)+O2(g)=2H2O(l)ΔH=-b
③H2(g)+ 1
2 O2(g)=H2O(g)ΔH=-c ; 则 a,b,c 的关系是( )
A. a>b,b=2c B. a=b=c C. a<b,c= 1
2 a D. 无法比较
二、非选择题
19、(6 分)把除去氧化膜的镁带投入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
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速率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0 、( 8 分 ) Ⅰ . ( 1 ) 根 据 如 图 所 示 情 况 ,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A.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若当 H2O 为液态时反应热为ΔH2,则ΔH2>ΔH
(2)25℃、101 kPa 下,已知 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142.9 kJ 的热
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反应: N2(g) + O2 (g) = 2NO(g) △H1
2H2(g) + O2(g) = 2H2O(g) △H2 N2(g) + 3H2(g) = 2NH3(g) △H3
利用上述三个反应,计算 4NH3(g) + 5O2(g) = 4NO(g) + 6H2O(g) △H4 的反应
焓变
为 (用含△H1、△H2、△H3 的式子表
示)。
21.(12 分)写出温度为 298K 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3 mol NO2(g)与 1 mol H2O(l)反应生成 HNO3(aq)和 NO(g),放热 138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CO 还原 1 mol Fe2O3,放热 24.8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 HgO(s)分解为液态汞和氧气,吸热 90.7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 分)对于反应 3X(g)+Y(s)====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
个条件则生成 Z 的速率(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________ (2)等容冲入惰气:__________
(3)增大容器容积:_______ (4)等压冲入惰气:__________
(5)加入 Y:__________ (6)压缩体积:___________
23、(8 分)根据右图填空
(1)在 2 min 内 A、B、C 三者的反应速率值各是
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 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 DDACD 6—10 CCBCD 11—15 CABBA 16ABC
二、非选择题答案
19、解析: 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镁带与盐酸反应放热,
温度升高使及应速率增大; 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减
小,反应速率减小。
20、 (1)B(2 分)
(2)H2(g) +0.5 O2(g) = H2O(1) △H2=-285.8kJ·mol-1 (3 分)
(3)2△H1+3△H2—2△H3 (3 分)
21、答案:(1)3NO2(g)+H2O(l)===2HNO3(aq)+NO(g) ΔH=-138 kJ/mol
(2)3CO(g)+Fe2O3(s)===2Fe(s)+3CO2(g) ΔH=-24.8 kJ/mol
(3)2HgO(s)===2Hg(l)+O2(g) ΔH=+181.4 kJ/mol
22、(1) 增大 (2) 不变 (3) 减小 (4) 减小 (5) 不变 (6) 增大
23、,(1) v(A)=3 mol·(L·min)-1 v(B)=2 mol·(L·min)-1 v(C)=3 mol·(L·min)-1
(2)3A+2B=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