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50 KB
- 2023-12-05 发布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地区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
B.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人均耕地多
C.乙区域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D.甲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2.下列乙区域的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期阶段,水系发达、土壤黏重制约农业发展
B.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工具改造,生产技术改良促进了农业发展
C.农业社会阶段,人口众多、粮食单产高于乙区域成为我国“粮仓”的优势条件
D.工商业发展阶段该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而使其“粮仓”地位下降
3.2016年5月7日,加拿大艾伯塔省麦克默里堡南部发生森林大火。据艾伯塔省通报,有超过500名消防人员、15架直升机、14架灭火飞机和88台其他设备参与到灭火工作当中。要快速、准确的确定火灾发生的范围,宜应用的方法或技术是
A.利用地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影响下,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一度面临“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一些地方,遮天蔽日的“黑风暴”,曾经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监测数据显示,上世界末,我国荒漠化土地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气候异常是北方地区的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C.盐渍化现象也属于荒漠化 D.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5.针对上述地区的生态问题的治理,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③大面积设置草方格沙障 ④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②③④
2016年1月1日,《山西省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山西推进煤炭改革、遏制腐败、促进煤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正面临着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对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有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是建成能源基地的有利因素 ③已建成大秦铁路,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炭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①④
7.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的是
A.新能源开发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南水北调
8.加快山西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包括
①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②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 ③进一步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 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A. ①②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2016年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美誉。读“东北某地区图”,完成9—11题。
9.关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及其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②东北地区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是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针叶林 ③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深加工 ④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采伐,使其休养生息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0.图中P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发展粮食生产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是因为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也是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目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这其中包括
①城镇分布 ②地形地势 ③水文、水系 ④矿产 ⑤交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⑤
13.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雨热同期
14.适合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A.电子工业 B.煤炭工业 C.防止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5—16题。
15.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①热量充足 ②光照充足 ③交通便利 ④消费市场广阔 ⑤劳动力廉价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⑤
16.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对AB两省级行政区的影响是
①促进A省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改善B省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③导致沿线地区酸雨增多 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17.与媒体相比,天然气的优点具有
①较为清洁 ②可再生 ③开发难度小 ④燃烧放热量高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世界四个著名海峡轮廓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一艘游轮沿最近的海上航线从中东运输石油到上海,经过的海峡有
A.②③ B. 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上述海峡属于大洲分界线的有
A.②③ B. 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7月份,船只在经过四个海峡时,最可信的是
A. ①地沿海草木旺盛 B. ②地台风活动频繁 C.③地海滨游人如织 D.④地阴雨霏霏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22.影响1990年之后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劳动力廉价 ②地价上涨
③政策优势明显 ④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A. 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25题。
23.图示范围内最大的高差是
A.699m B.799m C.599m D.800m
2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东北流向西南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居民点①山可以看到图中的其它居民点
C.图示范围内以平原地形为主 D. ⑤居民点最容易受泥石流威胁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综合题(共有3道小题,满分50分)
26、(14分)2016年11月7日上午,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产业转移系列活动的转出地主要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转入地中郑州、洛阳、濮阳、焦作、南阳5分省辖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名列前茅。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简图
材料二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2014年总人口达94360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达7500多万,耕地总面积1.2288亿亩,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
材料三 河南省部分产业投资数据比较表
注:(1)区位商:本地。某一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2)产业梯度系数:表示一个地区产业所处的水平层次,数值越大,表示水平越高。
(1)描述河南省的地形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河南省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并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任答3点即可得6分)
27.(18分)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三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8089公顷,其中核心区5.6万公顷,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批准加入国际鹤类保护网络。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沼泽在生态平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河漫滩的沼泽能削减洪峰,均化洪水过程:沼泽植被每年向大气圈释放1.6X108氧气,同时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对渔业和芦苇业也有重要作用,该地区丰富的泥炭资源还可以大量开发作为有机肥料。沼泽能够有效地增加地表糙率,防止侵蚀危害的继续发展。
(1)图中B河是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沼泽集中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湿地的生态功能有哪些?(4分)
(4)请你对三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6分)
28.(18分)读日本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年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分布较均匀,海洋性显著。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但是日本海沿岸冬季降雪较多。
材料二 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渔业非常重视。鱼是所有日本人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占日本人均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的40%以上。
(1)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降雪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地形、气候分析日本河流的突出特征。(4分)
(3)分析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
(4)简要分析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4分)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DCAA 6-10 BDCCA 11-15 DBBDD 16-20 ADDBC 21-25 ABBC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14分)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4分)
(2)优势产业部门是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2分)
理由: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区位商和产业梯度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分)。
(3)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发展工业的能源资源(煤炭)丰富;
铁路和公路交通便利;
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答对三点可得6分)
27.(18分)
(1)松花江(2分)
(2)处于中温带,冬季寒冷而漫长;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夏秋多雨,且多暴雨;
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答对3点即6分)
(3)调节气候;
净化水质;
调蓄径流量;
蓄水防洪抗旱;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对2个要点即4分)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
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
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答满3点即6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8. (18分)
(1)日本多山,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它的西侧为日本海,当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时(即蒙古高压向外吹的冬季风)(2分),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2分),遇到山脉的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2分)。(共6分)
(2)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任答2点得4分);
(3)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洋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工业发达,人口、城市集中,生产生活需水量大。(4分)
(4)岛国拥有广阔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水产品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