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 KB
- 2023-11-28 发布
【2019最新】精选高二生物暑假作业(3)(无答案)
生物(3)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伤风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避免其在有氧时大量繁殖需要及时处理伤口
B. 种子、果蔬储存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小
C. 马拉松比赛时,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和CO2,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D. 利用麦芽糖、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各种酒
2.如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 11 - / 11
C. 若物质A与物质P之间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酶可同样地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D.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3.某实验小组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I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
B. 化合物X降低淀粉酶的活性
C. 化合物X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 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
4.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 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A. 下午4时后将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B. 下午4时后将实验装置遮光12小时
C.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
- 11 - / 11
D. 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6小时
5.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 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
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 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
6.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A. 高效性B. 专一性
C. 稳定性D. 多样性
7.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强度为a时,光合速率不为零
B. 光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 光强度为c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 光强度为d时,光合速率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 11 - / 11
8.以下图解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 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基质
C. 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9.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1与产物乙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乙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 酶1与产物乙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甲
10.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的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 [H]等的积累使光反应的速率减慢
C. 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 11 - / 11
D. 暗反应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11.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1能催化ATP→甲,但不能催化甲→乙,表明酶1具有专一性
B. 图中含有磷酸键的化合物有三种
C. 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D. 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12.如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部分结构简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B. 人缺铁会导致贫血
C. 如图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人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13.在需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内的氧( )
A. 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
B. 参与ATP的形成
C.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 接受反应中脱下的氢生成水
- 11 - / 11
1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 乳酸菌无氧呼吸又称为发酵
15.关于光合作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B. 产生C6H12O6的碳和氧都来自CO2
C.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能生成ATP
D. 光反应是物质代谢,暗反应是能量代谢
分卷II
二 、非选择题
16.为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浓度和细胞死亡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与讨论
- 11 - / 11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X物质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增设F组作为对照组,F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8 ng·mL-1的X物质培养液培养红细胞,其细胞中Na+浓度将升高,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物质X为ATP合成酶抑制剂。在下边坐标系中绘制出实验结果曲线图。
17.如图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_________10 mL,作用是溶解色素;B____________少许,作用是研磨得充分;C________少许,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2)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_____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 11 - / 11
(4)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
(5)秋天,北方树叶大都由绿变黄,其原因是占四种色素总量80%的__________________分解,从而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颜色。
18.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 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试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 11 - / 11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 11 - / 1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A、B试管的提取液在60 ℃条件下保温备用;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 ℃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解回答以下问题:
(1)O点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
- 11 - / 11
(2)在O2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O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器官CO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Q点重合,其呼吸类型为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储藏时,应取________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