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50 KB
- 2023-11-15 发布
武威六中高二年级寒假学习质量检测
化 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S:3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白磷蒸气和白磷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人类日常利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变来的
C.燃烧热是指 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D.H+ (aq)+OH-(aq)===H2O(l)ΔH=-57.3 kJ·mol-1 也能表示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
反应的中和热
2.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 NaOH 固体放在右盘内的纸上,称得质量为 10.2 g
B.用 25 mL 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为 16.60 mL
C.用干燥的广泛 pH 试纸测稀盐酸的 pH=3.2
D.用 10 mL 量筒量取 NaCl 溶液,体积为 9.2 mL
3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 (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
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Na+、Cl-、NO3
- B.K+、Na+、Cl-、NO3
-
C.K+、Na+、Cl-、AlO2
- D.K+、NH4
+、SO4
2-、NO3
-
4.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Δ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
倍,达到新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C.A 的转化率减小了 D.B 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6.已知 H2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2O2 的平衡转化率
C.H2O2 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H2O+O2+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7.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直接变成黄色
D.a 连接直流电源正极,b 连接直流电源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8.在体积都为 1 L,pH 都等于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 0.65 g 锌粒,则下图所示比
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9.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B 溶液的 pH=8,c(Na+)-c(B-)=9.9×10-6 mol•L-1
B.pH 相等的①NH4C1、②(NH4)2SO4、③NH4HSO4 三种溶液中,c(NH4
+)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C.Na2CO3 溶液中,2c(Na+)=c(CO3
-)+c(HCO3
-)+c(H2CO3)
D.10 mL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pH=2 的 HA 至 pH 刚好等于 7,所得溶液体积 V(总)
≥20 mL
10.如图所示装置中,a、b 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 极附近溶液呈蓝色。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 是正极,y 是负极
B.a 极产生氢气,b 极生成 I2
C.a 极和 Pt 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D.U 形管中溶液的碱性增强
11 有如下实验:①0.1mol· L-1AgNO3 溶液和 0.1 mol· L-1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a,
过滤得到滤液 b 和白色沉淀 c;②向滤液 b 中滴加 0.1 mol· L-1KI 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
c 中滴加 0.1 mol· L-1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滤液 b 中不含有 Ag+
B.浊液 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g) Ag+ (aq)+ Cl-(aq)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 AgCl 转化为 AgI
D.实验可以证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
12.25 ℃时,在 10 mL 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 NaOH 和 NH3·H2O 混合溶液中滴加 0.1 mol· L-1 盐酸,下
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 10 mL 盐酸时: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 pH=7 时:c(Cl-)=c(Na+)
D.加入 20 mL 盐酸时:c(Cl-)=c(NH4+)+c(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2 分)
17.(共 14 分)有 A、B、C、D 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物质只含
一种阴离子且互不重复)。
阳离子 Na+、Ba2+、NH4+
阴离子 CH3COO-、OH-、Cl-、SO4
2-
已知:①A、C 溶液的 pH 均大于 7,A、B 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②C 溶液和 D 溶液相
遇时只生成白色沉淀,B 溶液和 C 溶液相遇时只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 溶液和 D 溶液混
合时无现象。
(1)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2)写出 C 和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25 ℃时,0.1 mol·L-1B 溶液的 pH=a,则 B 溶液中 c(H+)-c(N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 a 的关系式表示)。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B 溶液和 C 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体积的 0.005 mol·L-1 的 C 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 0.001 25 mol·L-1 的盐酸,
混合溶液的 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 C 溶液与盐酸的体积之和,则 C 溶液与盐酸
的体积比是_____。
18.(12 分)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工业生产中应合理利用化学能。
(1)25 ℃,1.01×105 Pa 时,实验测得,4 g 氢气在 O2 中完全燃
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572 kJ 的热量,则表示 H2 的燃烧热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是某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放电
时甲醇应从________处通入(填“a”或“b”),电池内部 H+向
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写出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
形成过程。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a 945
已知:N2(g)+3H2(g)===2NH3(g)ΔH=-93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 a 的数
值________。
19.(共 10 分)中和滴定这一定量分析方法也可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同学根据反应
2KMnO4+10FeSO4+8H2SO4 2MnSO4+5Fe2(SO4)3+K2SO4+8H2O,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某 FeSO4 样品
中 FeSO4 的质量分数,实验中称取 3.0 g 含有杂质的 FeSO4 样品,配成 250 mL 溶液。
(1)实验中,该同学先量取所配制的待测液 25.00 mL 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
硫酸,滴定实验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滴加指示剂。
(2)将 0.02 mol·L-1 的 KMnO4 标准溶液注入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至“0”刻度,记
录数据后进行滴定,当溶液 时停止滴定,实验数据如
表所示(第一次滴定终点的数据如图所示,请将读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滴定次数 待测液的体积(mL) 滴定前的读数(mL) 滴定后的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00 V=
第二次 25.00 0.00 14.99
第三次 25.00 0.00 15.01
由此知样品中 FeSO4 的质量分数为 。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得的 FeSO4 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滴定终点时,俯视刻度
b.没有使用 KMnO4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c.锥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20.(共 16 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 CO
与 Cl2 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 MnO2 和浓盐酸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与 CO2 进行高温重整制备 CO,已知 CH4、H2 和 CO 的燃
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 和-283.0 kJ·mol-1,则生成 1 m3(标
准状况)CO 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CO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Cl2 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Cl2(g)+CO(g)ΔH=+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
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
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 浓度变化曲线未标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 8 min 时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
②比较第 2 min 反应温度 T(2)与第 8 min 反应温度 T(8)
的高低:T(2)________T(8)(填“<”“>”或“=”);
③若 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 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
此时 c(COCl2)=________mol·L-1;
④比较产物 CO 在 2~3 min、5~6 min 和 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开学考试答案
一. 选择题(16x3=48)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A B D A C B A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2 分)
17.(共 14 分)
(1)CH3COONa NH4Cl (2)Ba2++ BaSO4?y (3)10a-14mol·L-1
(4)c(OH-)>c(Ba2+)=c(Cl-)>c()>c(H+) (5)1:4
18.(12 分)
(1)H2(g)+
1
2O2(g)===H2O(l)ΔH=-286 kJ/mol
(2) a 右 CH3OH+H2O-6e-===CO2+6H+
(3)391
19.(共 10 分)
(1)不需要 (2)变成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溶液不恢复原色 15.90 76% (3)a
20.(16 分)
(1)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2)5.52×103 kJ
(3)CHCl3+H2O2===HCl+H2O+COCl2
(4) ①0.234 ②< ③0.031
④v(5~6)>v(2~3)=v(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