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3.50 KB
- 2023-11-08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③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④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 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地区。图甲、乙、丙为我国三大三角洲地区。读图回答3~5题
3.乙三角洲发展的不利条件
A.交通不便 B.矿产短缺 C.市场狭小 D.水资源短缺
4.甲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主向为
A.发展重化工基地 B.发展加工工业,产品以内需为主
C.发展制造业、轻工业、出口加工、高技术工业 D.我国能源基地
5.丙三角洲面临的气候灾害为
A.台风 B.伏旱 C.春旱 D.热带气旋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7.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 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9~10题。
9.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10.“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回答11~13题。
11.在地形上,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省区是
A.蜀 B.青 C.藏 D.新
1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13.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是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4~16题。
1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7~20题。
17.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乙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20.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①
③
②
④
读图,回答21~24题。
2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2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地理区位优势
C.矿产资源丰富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26.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27.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产业布局不合理 ⑤劳动力素质太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28~29题。
28.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29.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据此回答30~31题。
30.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
①大量砍伐森林,修筑梯田 ②排干沼泽,增加耕地
③跨流域调水 ④在海南山区种植橡胶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1.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和谐发展论
32.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劳动力素质太低 ③地价上涨 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读右图,完成33—34题。
33.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34.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5.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示意甲、乙两工业区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要素。读图回答36~37题。
36.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农产品资源丰富 D.完善的公共设施
37.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紧缺 B.技术水平落后 C.生态破坏严重 D.地价上涨过快
下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 值,读图回答38~40题。
38.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 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A.a.b.c B.b.a.c
C.c.a.b D.c.b.a
39.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A.黑龙江 四川 海南 B.海南 浙江 黑龙江
C.浙江 四川 黑龙江 D.黑龙江 浙江 海南
40.有关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B.②省市场广阔,粮食作物的商品率高
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
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省
二、综合题:(三个大题,共计40分)
41.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本区地表景观的特征是: 。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 ,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6分)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6分)
(3)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水平梯田 。(4分)
42.阅读珠江水系图和表中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水电站
地理条件
出现的主要问题
红水河河段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水量丰富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灾害:滑坡、泥石流
西江河段
地形:盆地、丘陵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道曲折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灾害:洪涝
交通:航道淤塞
珠江河段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网密布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
灾害:洪涝、台风
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
(1)根据红水河河段的地理条件,说出该河段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4分)
(2)针对红水河河段和西江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分)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4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唯一且很难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垦,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1/3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就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km2/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2)
4 916
5 872
5 870
7 044
6207
6175
4 885
(1) 针对东北黑土地土壤肥力下降,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2) 试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4分)
(3)说明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2分)
(4)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2分)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C.建立化工厂,发展乡镇企业
D.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
淄川中学高2016级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CBCC CDCDB DCDCA DBDBD ACACC CCBBA BDBAB ABADD
41.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煤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6分)
(2)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③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使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6分)
(3)b d a c (4分)
42.(1)河流梯级开发;(2分)利用水电,进行有色金属冶炼。(2分)
(2)保护森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分)发挥水库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或加固堤坝);(1分)疏浚航道。(1分)
(3)有利: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4分)不利: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1分)
43. (1) ①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例如秸秆还田、草粮轮作、种植绿肥作物等;(2分)②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2分)
(2)①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主要为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所以单产高);(2分)②东北地区农业科技投入较低。(2分)
(3)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产量多,所以商品率高(2分)
(4)D(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 2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学习心得体会二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 专题07 当代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2019年高考政治黄金押题(解析版)
- 2020图书馆职员辞职报告3篇
- 政治卷·2018届西藏日喀则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 学校党支部范文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灰雀》课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