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50 KB
- 2021-02-26 发布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B.装置②可用于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SO2,并吸收多余的SO2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少量Cl2
2、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3、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制备并收集少量相应的气体,能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
①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NH3 ②大理石和浓盐酸制CO2
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O2 ④稀硝酸和铜片制NO
⑤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Cl2 ⑥电石与水制C2H2
⑦锌粒和稀硫酸制H2 ⑧乙醇和浓硫酸制C2H4
A.②③ B.①⑥⑦ C.②⑤⑧ D.①④⑥
4、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选项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
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CCl4溶液褪色
5、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7、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8、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的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溶液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
B.X是CO2,Y是稀硫酸
C.X是SO2,Y是NaOH溶液
D.X是HCl,Y是NaNO3溶液
9、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10、已知KMnO4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只有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二、填空题
1、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下列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下同)
(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
(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
(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衡目的的是________
(5)若用C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 。
2、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B
C
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某同学拟用右图装置分别制取H2和NO。而实验室只有水、浓硫酸、浓硝
酸、铜片。
①制取H2时,还缺少的固体试剂是 ,(填名称)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制取NO时,请你从上述试剂中为他选择比较合理
的试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
用 法收集。
(II)有一份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白色混合物,分别取
适量该混合物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①加热第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混合物,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
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1)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混合物(填选项);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
C.NH4HSO3、MgCl2·6H2O D.NH4Cl、Ca(HCO3)2
(2)该混合物中的某一成分水溶液的pH<7,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该混合物在实验②中产生白色不溶物的离子方程式: 。
4、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下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部分组成的,它们用橡胶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橡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5、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所示的流程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用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A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己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HCO3、Na2O、Na2O2、NaCl、无水CaCl2、(NH4)2CO3、碱石灰等固体和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现象回答:
(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丁中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 __,为什么不选用所给的另一种干燥剂__ __。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此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__ __,估计可看到什么现象足以说明你的判断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A项,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溶液;C项,SO2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应“长进短出”;D项,1 mol·L-1的盐酸是稀盐酸,稀盐酸与MnO2共热不反应,应用浓盐酸。
2、B
【解析】A项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C项由于SO2与NaOH可以生成亚硫酸钠也可能生成亚硫酸氢钠或者是两者混合物,反应无明显现象,但不能说明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D项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并不能说明SO2没有漂白性。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退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例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3、A
【解析】这个装置是固体+液体不加热型制气装置,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气体符合条件的是②③
4、A
【解析】A项,Fe与水蒸气高温反应产生H2,但加热时,反应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以及水蒸气均会使②中肥皂水冒泡,不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B项NH4Cl和Ca(OH)2加热产生NH3,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NH4++OH-
,使酚酞变红,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C项,2NaHCO3Na2CO3+H2O+CO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D项,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烯烃,烯烃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能证明①中发生反应。
5、A
【解析】A.由于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需用植物油隔绝空气,用长的胶头滴管插入NaOH溶液的底部,故A正确;B.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B错误;C.NH4Cl受热分解,离开热源又会重新生成NH4Cl,得不到氨气,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实验室制乙烯需要170℃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溶液中,且不能接触烧瓶内壁,故D错误;故选A。
6、B
7、C
【解析】A中收集氨气装置无棉花,(棉花的目的是防止气体对流,在极短的时间内收集满氨气);B中右边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应收硫酸铜,C是实验中常见检查气密性的装置,C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故D错。
8、B
9、D
【解析】A选项的设想是在加热时氯化铵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时氯化氢被吸收,从而得到氨气,实际反应过程中,氯化氢和氨气会在温度较低的试管口附近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所以得不到氨气。B选项中几乎无NH3放出。C选项的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放置角度错误。D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通过加热可得到少量的氨气。
10、D
【解析】②中应装饱和食盐水除HCl,③中导气管应长进短出,④装置封闭,不安全。
二、填空题
1、(1)AEF (2)AB (3)AF(或AEF) (4)D (5)安全瓶防止碱液倒吸
2、(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Ⅰ ②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铜屑和稀硝酸
产生NO气体
B
水
排水收集NO气体
C
接收B中排出的水
D
③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为氯气,装置B用来收集比空气重的氯气,装置D吸收尾气,装置C起到了防倒吸的作用。一氧化氮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选用装置 Ⅰ,A装置中盛放铜片和稀硝酸,B装置中盛放水,C装置接收排出的水。
3、(I)①锌或铁; Zn+2H+══Zn2++H2↑
②水、浓硝酸、铜屑;排水集气法
(II)(1)D; (2)NH4Cl;
(3)Ca2+ + 2HCO3— + 2OH— =CaCO3 ↓+ CO32—+2H2O
4、(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
(2)大理石、盐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 吸收CO2中混有的HCl(A、B位置对换,则作用也对换)
(4)a c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及题目中所提供仪器分析可知,实验过程可分为二氧化碳的制取、除去CO2中混有的HCl、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测量氧气的体积五个阶段。
5、(1)
(2)碱石灰 因为另一种干燥剂的无水,只能吸收水,不能吸收,不能使氨气完全净化。
(3)
(4) 放热 可以看到戊中铂丝比开始反应时更加红热
【解析】根据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是在红热铂丝催化下有A、B两种气体生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戊中发生的反应为:,A、B为和,根据所给药品知道,丙中制备的是NH3,其反应为。丁中的干燥剂是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同时除去,而无水氯化钙再不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