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6.50 KB
- 2023-10-02 发布
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高二生物
选择题(共50道,每题1分)
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5.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血细胞、肌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7.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A、血浆 B、淋巴 C、细胞内液 D、组织液
8.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9.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10.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人体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纤维素、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神经递质
14.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5.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1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18.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19.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2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 ( )
A.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 B.神经递质被灭活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蔗糖水解
2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加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液中Ca2+含量低人会抽搐
23.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 B. 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4.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
25.在切除甲状腺10天后,物质代谢能力下降的老鼠的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抗利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提供能量
27.骨骼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小肠腔
28.下列各组激素,由同一种内泌腺分泌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雄激素、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2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不包括( )
A、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隔离
30.下列有关血糖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3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32.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斗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34、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
35.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37、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试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
38.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或递)速率相同
D.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或递)是单向的
39. 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0.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4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42. 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铁离子 D.镁离子
4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44.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 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45.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
46.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47、如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粗大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是( )
48.下图为人体协调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A.伸肌在反射弧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49.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B.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M点时膜外是负电位
C.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Na+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D.突触间隙的Gly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再被细胞利用,结构①可能表示载体蛋白
50.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51、基础知识填空(16分)
(1)细胞内液占体液的比例_______(大于?小于?)细胞外液占体液的比例。
(2)内环境的作用有两个:①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②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但还与___________有关。
0.3g/m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_____(大于?小于?)0.3g/ml葡萄糖溶液溶液的渗透压
(4)醉酒的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分别与人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5)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____________分泌的促胰液素。
(6)能分泌激素的细胞_______(一定?一定不?不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________(一定?一定不?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8)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是_____调节。
若切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胰岛素的分泌受影响吗?_____________
(9)激素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__________,也不起__________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0)以下属于激素异常疾病的有( )
A.呆小症 B.21三体综合征 C.侏儒症 D.苯丙酮尿症 E. 猫叫综合征
52.(14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 d是由______及其支配的呼吸肌组成的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 图(b)所示的突触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型
53、(10分)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p=b时,F1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H基因频率为_____,。
(2)p=a时,F1中h的基因频率为______,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DADD 6-10CDDBC 11-15CCCBC 16-20BBCBB 21-25BCDDB 26-30DBBCD 31-35BBDBD 36-40CADCD 41-45BBDDC 46-50BDBCA
51、(16分)
(1)大于 (2)媒介 (3)蛋白质 小于(4)小脑 大脑皮层 脑干(5)小肠黏膜
(6)一定 不一定(7)拮抗 (8)反馈 不受(9)能量(写ATP也给分) 催化(写酶也给分) (10)AC
52、(14分)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运动神经末梢(或传出神经末梢) 效应器 (2)大脑皮层(3)轴突 轴突—胞体
53、(10分)
(1)1/2 1/2 (2)2/3 5/9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