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00 KB
- 2023-09-22 发布
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命题时间:2016年12月20日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并涂在机读卡上。)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是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因此它是指人体内的液体
B.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C.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约占总体液的1/3
D.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是人体的内环境之一
2.关于细胞外液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B.组织液和淋巴在成分和含量上最相近
C.细胞外液中含有血红蛋白、二氧化碳、水等
D. 健康人的细胞外液成分经常发生明显的剧烈的变化
3.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 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的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4.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和栖息地
C.湿度 D.温度
6、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才能发生反射
C.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同一部位
D.反射弧中将刺激转变成兴奋的部位是感受器
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8.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9.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0.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
1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 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
12、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A.第二营养级 B.三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1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14、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 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15、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是指其具有( )
A.重要的生态功能 B.巨大的潜在价值
C.重要的美学价值 D.重要的科研价值
16、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1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增后减 D.相对稳定
18.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所有生物组成一个(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9.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局部电流的位置是 (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0. 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
①培育无子番茄;②培育无子西瓜;③果树整枝修剪;④带芽的枝条扦插;⑤移栽 植物时减去部分叶片;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21. 下列关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2.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
B.“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
D.“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
23. 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24.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都是在有氧条件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5.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 (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2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2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 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 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28、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9、新生儿在出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的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30. 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呈线性关系 D.无关
31、在炎热夏季,我们从室外进入空调室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温度感受器兴奋 ②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③皮肤血管舒张 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⑥机体耗氧量降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2、如下是关于神经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A
作用途径
神经中枢
体液运输
B
反应速率
迅速
较缓慢
C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D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3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弥散在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4. 实验组的小白鼠在实验前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注入的激素、T2时刻小白鼠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别是( )
A.甲状腺激素、异常兴奋 B.胰岛素、休克
C.胰高血糖素、休克 D.肾上腺素、正常
35. 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脊髓
C.大脑、小脑、大脑 D.脊髓、小脑、大脑
36.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有( )
①小球藻 ②香菇 ③乳酸菌 ④硝化细菌
⑤水绵 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⑥
37.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B.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D.脱落酸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作用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8.2011年, 张雁云教授发现了Graves病的重要调控机制。Graves病发病原因如右图所示: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张雁云教授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
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
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
39. 按照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40.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41.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42. 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
B.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D.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激素A、B含量也增加
4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44.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
C.统计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分离土壤中小动物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光性的特点
45.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自我调节能力
强
弱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46.右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的结果图。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 )
A.a B.b C.c D.d
47.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48.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C.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49. 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50.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生物资源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易地保护
D.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等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7分)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 散热量.
(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 (结构)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器官 ,从而 (增加/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
(3)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52、(12分)右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
(1)由图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 ,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1。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 别
A
B
C
浓 度(mol·L-1)
10-12
10-9
10-6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 。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作用的结果。
53. (10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4.(11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最多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答案
1——40题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D
B
C
C
D
B
B
A
C
A
C
A
A
B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C
D
C
B
A
D
D
A
B
A
C
B
C
C
C
B
A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D
C
D
C
D
B
A
A
A
51、(7分,每空1分)
(1)体温调节 等于
(2)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减少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神经﹣体液
52、(12分,每空2分)
(1)根 10-8 (2)对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3)预实验 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每条1分)
(4)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53、(10分,每空2分)
(1)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54(11分,除(1)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100A/(1+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