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00 KB
- 2023-08-06 发布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永泰县第一中学适应性考试
高中一年 生物科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 分:100分
一、选择题(35小题,共50分,其中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
1、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正常有序地进行,主要是由于酶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各种酶促反应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一致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相同且适宜
C、酶催化化学反应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相同温度下保温再混合
2、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加热可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可提高洗涤效果
3、右图是ATP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腺嘌呤 B、②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③比④能量更高,更不容易断裂
D、放能反应一般与④的断裂相联系
4、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蛋白酶的肽链断裂使其失活
B、酶的合成都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协同配合
C、有氧条件下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大于无氧条件下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5、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
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dATP由磷酸、脱氧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B、dATP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dATP含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D、dATP与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6、下列生物领域的探索中,科学发现、科学家与其使用的原理或方法对应关系不完全一致的是( )。
科学发现
科学家
科学原理或方法
A
化学性消化
斯帕兰扎尼
鹰的肉块吞咽实验
B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萨克斯
半叶遮光法
C
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卡尔文
同位素标记法
D
高一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8页 高一生物试卷 第 2 页 共8页
膜由脂质组成的
欧文顿
相似相溶原理
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中完成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有能量的产生
C、安静时,人体进行有氧呼吸 D、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逐渐增多
8、下列有关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出四种绿叶中色素
B、研磨时加少量碳酸钙是为了研磨充分
C、分离色素时,蓝绿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D、根据绿叶中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可对色素进行分离
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酵母菌酿酒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可加快酵母菌繁殖利于酒精发酵
B、“创可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促进创面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伤口愈合
C、栽种农作物时“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10、如图所示为叶肉细胞内氢元素的部分转移路径,其中[H]是还原型辅酶I或Ⅱ, ①〜④表示生
H2O [H] C6H12O6 [H] H2O
① ② ③ ④
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的过程需要光照,④过程需要氧气
B、图中②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③过程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C、图中②过程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H]还原的物质是三碳化合物
D、图中①③④过程均发生在生物膜上,也都伴随ATP的合成
11、不能同时完成以下两个反应的生物或细胞是( )。
A、蓝藻 B、硝化细菌 C、叶肉细胞 D、酵母菌
1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都要进行细胞分裂
B、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是核质比
C、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D、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
金属离子(mmol/L)
相对活性(%)
对照组
100
Mn2+
123
Co2+
79
Mg2+
74
13、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表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
B、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
C、Mn2+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大于Co2+和Mg2+
D、该水解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1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与中心粒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
B、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前期,而中心体的分离发生在后期
C、着丝点的分裂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都发生在后期
D、细胞缢裂与核膜形成都发生在末期
15、下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戊细胞可观察到赤道板,乙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板
B、图丙中的染色体和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
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16、ATP合酶是由凸出于膜外的F1,和嵌人膜内的F0两部分构成,结构如右图所示。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时,可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合酶能“识别”H+,也“识别”ADP和Pi
B、ATP合酶可能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ATP合酶的F1是脂溶性的,而F0是水溶性的
D、ATP合酶既有催化作用,也有运输作用
17、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18、下列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辐射等致癌因子的作用
B、人体正常细胞也含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C、癌症患者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体内的残余癌细胞
D、当人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说明细胞已发生癌变
19、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蝌蚪在变态期,尾部细胞将发生凋亡,从而使其能转变成正常的成体蛙
B、细胞的凋亡有助于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C、细胞凋亡是由致病因子引发的急性损伤,引起细胞破裂,导致炎症反应
D、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20、下列关于衰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细胞衰老受基因的控制,不利于个体的发育
C、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色素积累
D、衰老细胞发生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高一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8页 高一生物试卷 第 4 页 共8页
21、除了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下图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图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
B、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与酶自身结构有关
C、非竞争性抑制可以改变酶的结构,使酶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
D、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22、ATP被喻为生物体内的“能量货币”,用α、β、γ分别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A-Pα~Pβ~P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分子的ATP彻底水解后生成三个磷酸和一个腺苷,且释放能量
B、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时,释放能量可用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失去γ位的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仍可为生命活动供能
D、ATP水解后作为核酸的组成单位不含α、β、γ三位的磷酸基团
23、荧光素在ATP和荧光素酶作用下被激活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形
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在荧光素足量的条件下,研究人
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如右图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不同离子种类和温度处理
B、A点限制因素不可能为荧光素或荧光素酶的浓度
C、高温或重金属离子可能使酶变性失活
D、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适量的Mg2+处理
24、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
关系如图所示,分析错误的是( )。
A、a-b过程随氧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B、a点时对应的氧浓度是植物器官储存的最适浓度
C、阴影部分代表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
D、b点之后只进行有氧呼吸
2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午10至下午2两点细胞分裂旺盛,此时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
B、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碱性染料,防止染色过度
C、解离的目的使DNA与蛋白质分离,提高染色效果
D、制片时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
26、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氧是引起酵母菌呼吸方式不同的外界因素
B、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两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
C、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温度都升高
D、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都能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27、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⑥过程生成水 B、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阶段Ⅰ产生的ATP可替代Ⅲ产生的ATP的作用 D、过程①⑥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28、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图1中,A点增加底物浓度、B点增加酶浓度、C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加
B、图2中,D点是酶储存的理想条件
C、图3中,G点时将相关因素调至最适状态,酶促反应速率也不能提高到H
D、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温度、pH
29、某生物实验小组欲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已知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是一个多步反应,
会依次形成较大分子糊精、小分子糊精、麦芽糖,加入碘液后的溶液颜色分别是蓝紫色、橙红色、黄褐色(碘液颜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确定淀粉酶活性较强的温度范围
B、淀粉、较大分子糊精、小分子糊精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实验中淀粉的水解情况也可以直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的水解情况
D、通过观察加入碘液后不同温度下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酶活性的强弱
30、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量如
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的CO2的量/mol
30
12
15
18
消耗的O2的量/mol
0
6
9
18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为6mol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31、为探究不同时间北方某乔木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
高一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8页 高一生物试卷 第 6 页 共8页
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在9~11月用该植株的叶片做色素分离实验,色素带③④明显变浅甚至消失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光的吸收不完全相同,夏季和秋季该乔木林将呈现不同的颜色
C、7~11月份,植株中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总是呈负相关
D、调查期间,影响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光照和温度
32、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硝化细菌提供14CO2,可以检测出14C6H12O6
B、将3H标记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附着在内质网上
的核糖体
C、小白鼠吸入18O2,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D、给水稻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内不可能出现C6H1218O6
33、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B、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图②中有线粒体与高尔基体参与活动 D、图③过程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34、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核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
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
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
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均有间期细胞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含有染色单体
D、乙细胞着丝点正在分裂
35、下列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a的过程,②细胞的相
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
效率提高
B、→b→c→细胞衰老过程
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未
发生改变
C、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编程性死亡而实现的
二.非选择题 : (共50分)
36、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N(N=染色体数/核DNA
数),F点表示分裂期刚好结束;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
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N
A B E F
C D
O
细胞分裂时期
(1)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适度的生长,细胞生长发生在图1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含有
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
(2)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图2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结构H为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D段时,N值为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细胞内全部DNA数”的值与
N值比较______________(大/小/相等/不确定)
37、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
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A表示_____________。
不会发生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2 装置中的K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对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
高一生物试卷 第 7 页 共8页 高一生物试卷 第 8 页 共8页
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若发现甲装置墨滴右移,乙装置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3)实际上小麦种子的呼吸底物除了糖类外,还有脂肪等,在25℃
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1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RQ的值是______________。
38、油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运输至油
茶果实部位积累,叶片是“源”,果实是
“库”。为研究库源比(果实/叶片数目的值)
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油茶植株进
行了处理,三组处理方法和相应的结果如下
图所示,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回答下
列问题:
(1)油菜叶肉细胞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可以将
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油菜果实。
(2)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并进行图示的实验处理,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越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果实发育需要较多的有机物,去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__________量增大,导致光合速率增大。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积累会_________光合作用。
(4)研究者进行另一组实验,在叶片数量相同的枝条上,保留不同数量的果实。结果发现保留果实数量越多的枝条上的叶片,其光合速率就越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分析,请解释产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佑,他们因发现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的癌症新型疗法(PD-1抑制剂)而获奖。下图表示该疗法的基本原理:PD-1是T细胞上的一种蛋白质,PD-L1是PD-1的一种配体,存在于多种组织中;PD-L1与PD-1的结合会诱导T细胞凋亡,阻止淋巴细胞过度激活,保护自身组织不被攻击。肿瘤细胞上也存在PD-L1且能与T细胞上的PD-1精准结合。PD-1抑制剂可以抑制PD-1的活性。据图回答:
(1)PD-L1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二者的
精准结合说明PD-1识别信号分子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细胞在PD-L1的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
导致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癌变细胞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图示治疗方法中的“PD-1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1-20小题每题1分,21-3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B
C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B
B
C
D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B
D
D
B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B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36. (10分,每空1分)
(1)AC CD
(2)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个子染色体
(3)分裂前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4)细胞板 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5)1/2 小
37. (14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 (每空1分 ) ②③④
(2)吸收二氧化碳
灭菌是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影响)
(3)①③④ ①②③④ (4)0.9
38. (14分,每空2分)
(1)类囊体薄膜 ATP和[H]
(2)果实与叶片数目比(库源比、叶片的数量)
(3)越大 有机物输出(有机物运出) 抑制
(4) 果实越多,叶子输出至果实的有机物越多,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的积累就越少,光合速率就越大
39. (12分,每空2分)
(1)信息交流 专一性(特异性) (2)遗传(基因)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5)PD-1抑制剂抑制了PD-1的活性,避免癌细胞的PD-L1与PD-1结合,使T细胞不凋亡能持续识别杀伤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