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67 KB
  • 2023-07-31 发布

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10)[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高 2016 级高二上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小题)‎ ‎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两实验都设计了 F1 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2.小鼠繁殖种群中,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毛小鼠终身保持无毛状态。已知无毛是由常染色体 上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极低,哺乳困难。若科研人员需要将无毛小鼠 扩大繁殖,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最佳方案是( )‎ A.雌无毛小鼠×雄无毛小鼠 B.雌无毛小鼠×雄杂合有毛小鼠 C.雌杂合有毛小鼠×雄无毛小鼠 D.雌杂合有毛小鼠×雄杂合有毛小鼠 ‎3.某家庭新生一对正常同卵孪生兄弟,他们的父母均正常,姐姐患白化病(aa),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兄 弟俩基因型都为 AA 的概率是( )‎ A.0 B.1/3 C.1/9 D.1/16‎ ‎4.果蝇缺少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其控制褐色眼的基因(T)位于 X 染色体上。已知没有 X 染色体的胚胎是 致死的。如果红眼(t)的单体雌果蝇(XtO)与褐眼雄果蝇交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单体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B.子代中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2/3‎ C.子代中单体的比例为 1/3‎ D.若要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 5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序列 ‎5.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析该生物的六个精细胞,发现基因型依次为 ABd、‎ ABD、Abd、abD、AbD、abd,则这六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6.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 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所处阶段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两极 C.②代表染色单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 2∶4∶2∶1‎ ‎7.噬藻体是一种感染蓝藻的病毒(DNA 病毒),用 32P 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再经搅 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B. 32P 标记的是噬藻体 DNA 中的碱基胸腺嘧啶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8.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 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 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 是蛋白质 B.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E 组可分离出 R 型肺炎双球菌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B、C、D 四组 ‎9.在双链 DNA 分子中,A 和 T 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m%;其中一条 α 链中 C 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n%。 则另一条 β 链中 C 占 β 链碱基的百分比是( )‎ A.n% B.[(m-n)/2] C.1-(m+n)% D.[(m-n)/2]%‎ ‎10.H2O2 能将鸟嘌呤(G)氧化损伤为 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 dG),8-oxo dG 与 A 互补配对。若 ‎—TCTCGA—‎ DNA 片段 有两个 G 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则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 DNA 中不可能出现的 ‎—AGAGCT—‎ 是( )‎ A.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一半分子含有 8-oxo dG C.全部分子 G-C 碱基对数减少 D.全部分子 A-T 碱基对数增多 ‎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一个 mRNA 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此缩短每一条肽链合成的时间 C.参与基因表达的每种 tRNA 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D.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1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会进行核 DNA 的复制 B.遗传信息可以从 tRNA 流向 mRNA 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遗传信息都一样 D.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 RNA 流向 DNA ‎13.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 21~23 个核苷酸的小分子 RNA(简称 miR),它们能与相关基 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 miR 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 )‎ A.干扰 tRNA 识别密码子 B.妨碍双链 DNA 分子的解旋 C.阻断 rRNA 装配成核糖体 D.影响 RNA 分子的远距离转运 ‎14.HIV 侵染 T 细胞后,HIV 的 RNA 须利用自带的逆转录酶合成双链 DNA,然后再表达出核衣壳等蛋白质, 经组装产生子代 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 可利用注入 T 细胞的 RNA 为模板翻译蛋白质 B.注入的 RNA 与逆转录合成的 DNA 的一条链相同 C.HIV 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 DNA→RNA 的过程 D.HIV 的 RNA 在 T 细胞中合成,逆转录酶由其自身合成 ‎15.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以下关于遗传病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骨发育不全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体细胞缺少一种酶,不能产生苯丙氨酸而引起的遗传病 C.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引起的遗传病 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 5 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6.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B.通过对患者家庭成员的调查,可以推算特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C.要保证被调查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D.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注意随机取样 ‎17.人类有多种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病遗传特点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婆一定是该病的患者 B.短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D.白化病患者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不一定相等 ‎1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C.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 6 个核苷酸序列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19.科研人员成功将人的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并进一步培育成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 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牛的乳汁中白蛋白含量提高了 30 多倍。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B.“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只在转基因牛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牛乳腺细胞中存在 D.转基因牛的肌肉细胞中也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合成人白蛋白 ‎20.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③的变异是定向的 B.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C.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整合 D.上述三种育种方法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 ‎21.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C.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基因转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 素的植株 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 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 蒿素植株 ‎2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洋葱不定根置于 4 ℃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 36 h 后,剪取根尖制 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分裂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 DNA 的复制 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23.探究利用秋水仙素培育四倍体蓝莓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 50 株蓝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它们的幼芽,得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所以各组蓝莓幼苗数量和长势应该相等 B.实验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形成多倍体 C.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蓝莓最可靠的方法是将四倍体果实与二倍体果实进行比较 D.由实验结果可知用约 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蓝莓幼苗 1d 最易获得突变株 ‎24.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 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 出( )‎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25.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 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无机环境相同,使得种群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 B1 基因 ‎2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项 ‎①.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②.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积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变异的方向 ‎④.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⑤.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为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⑥.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⑦.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七项 ‎27.某动物的基因 A、a 和 B、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 若 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F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 A.40% B.45% C.50% D.60%‎ ‎28.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 不携带致病基因,三代以内无基因突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Ⅱ6 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2/3‎ B.该病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9 是 XYY 型的患者,则一定是Ⅱ3 或Ⅱ4 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D.Ⅲ8 和一个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6‎ ‎29.鸡的雄羽与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 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现用两只母羽鸡杂交,F1 代公鸡中母羽∶雄羽=3∶1。让 F1 代母羽鸡随机交 配,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 )‎ A.1/8 B.1/12 C.1/16 D.1/24‎ ‎30.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时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交叉互换时,该细胞能产生 4 种类型的精细胞 B.若分裂时 3 和 4 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数目正常 C.若在复制后一个 M 基因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 D.图中基因 N 和 n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二、填空题(共 40 分)‎ ‎31.(16 分)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三种 RNA 有关,下图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与这三种 RNA 的关系,图中①②③④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发生场所主要为细胞核,也可发生在 中,①过程进行方式为 复制。催化 过程②的酶是 。‎ ‎(2)已知甲硫氨酸密码子是 AUG,携带甲硫氨酸的 t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是 ;若 mRNA 上有 300 个 碱基,则在③过程 tRNA 最多用到 种;若 a、b 为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 ‎ (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3)若在①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可表示为 A-T 和 C—G,则③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可表示为 。‎ ‎(4)一个 mRNA 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 。‎ ‎32.(12 分)某二倍体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用甲、乙两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 矮茎植株杂交,F1 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甲为亲本的 F1 植株随机交配,F2 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 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请回答:‎ ‎(1)分析甲为亲本时 F2 植株表现出 9∶1∶1∶1 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基因型的植株在幼苗期死亡, 则甲基因型为 ,死亡个体的基因型包括 。若用 F1 植株和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其子代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 。‎ ‎(2)若用乙的单倍体植株能培育出红花矮茎新品种,则乙的基因型是 。培育单倍体植株常采用的 方法是 。由于该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若要得到可育的红花矮茎新品种,应在细胞周期的 ‎ (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33.(12 分)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 A 基因,矮化程度与 a 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其它性状正常),含 b 基因的花粉败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类变异属于 ,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的 与 。 (2)乙减数分裂产生 种花粉,在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 个 a 基因。 (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假设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F1 有 种矮化类型,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 。乙的 F1 自交得 F2,F2 有 种矮化类型,矮化 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 。‎ ‎(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 b 是否和 a 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 交得 F1。再以 F1 做 _(父本,母本)与甲回交。‎ ‎①若 F2 中,正常∶矮化= ,则基因 b、a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 F2 中,正常∶矮化= ,则基因 b、a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高 2016 级高二上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小题)‎ ACBBC BADCD BDACA ACDDC DBCBB BADBA 二、填空题(共 40 分)‎ ‎31、(共 16 分,每空 2 分) (1)线粒体 半保留复制 RNA 聚合酶 (2)UAC 61 a→b ‎(3)A-U、C-G ‎(4)用少量的 mRNA 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32、(共 12 分,每空 2 分)‎ ‎(1)AABB Aabb 和 aaBb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1∶1‎ ‎(2)AABb 花药离体培养 有丝分裂前期 ‎33、(共 16 分,每空 1 分)‎ ‎(1)基因突变 缺失 重复(缺失与重复顺序可以颠倒)‎ ‎(2)2 4‎ ‎(3)3 1:2:1 3 3∶2∶3‎ ‎(4)父本 ①0:1 ②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