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0 KB
  • 2023-07-31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2.基因型为Aa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种类有(    ) A. 1种 B. 2种 C. 4种 D. 8种 ‎3.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 丙(黑色)x乙(黑色)‎ ‎12(黑)、4(黄)‎ ‎②‎ 甲(黄色)x丙(黑色)‎ ‎8(黑)、9(黄)‎ ‎③‎ 甲(黄色)x丁(黑色)‎ 全为黑色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4.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先由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1 B.3种;12:3:1 C.3种;10:3:3 D.2种;13:3‎ ‎5.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 C.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D.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    ) A. 5% B. 7% C. 24% D. 38% ‎ ‎7.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8.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②③‎ ‎9.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品种:①AaBb;②AaBBC;③AAaaBBBB;④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10.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1.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捞1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捞所有鱼中有标记的鲫鱼10尾,无标记的15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A.4 000尾 B.3 200尾 C.1 600尾 D.800尾 ‎12.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种群数量都比上一年增加20%,则经过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2‎‎ N0 B. 1.44 N0 C.2.2 N0 D.1.728 N0‎ ‎1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 一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将永远呈“J”型增长 ‎14. 下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据表分析该种群(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54‎ ‎2.81‎ ‎3.67‎ ‎2.94‎ ‎1.65‎ ‎0.03‎ A. 这7年中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 第5年时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该种鸟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鸟数量的两倍 D. 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 ‎15.如图是调査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J”增长模型 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16.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a为年龄组成,b为性别比例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17.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D. 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8.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A. 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B. 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 农技站对棉蚜虫监检测结果为2只/叶 D.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19..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 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0. 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A. 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 B. 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C. 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 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 ‎21.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22.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并且对阳坡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耕地逐渐演变为林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 C.阳坡群落中物种间竞争最激烈的丁香和山桃 D.引起阳坡和阴坡植被分布有明显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 ‎2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24.有关如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 B. 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 D. 狐数量上升,兔的种内斗争加剧 ‎2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2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片马尾松林中,马尾松高低错落,未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种群数量介于K2和K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有时也会影响演替的方向 ‎27.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28.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 能量与营养级 B. 能量与个体大小 C. 能量与个体数量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29.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  )‎ ‎30.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注:图中a、a 1、a 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 1、e 2表示呼吸消耗量)  ‎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b或d中的 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31.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 1.875倍 B. 1.375倍 C. 1.273倍 D. 0.575倍 ‎32. 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 能量 ‎410‎ ‎210‎ ‎130‎ ‎70‎ A. 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 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 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 ‎33.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 2/5来自鼠, 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 ‎ A.80g B.900g C.800g D.600g ‎3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35.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该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2,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3/D2‎ B.图1中的A1对应于图2中的②过程 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D.图2中有三条食物链,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 ‎36.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漂浮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漂浮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 ‎3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 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 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39.‎7月29日是全球老虎日,我国政府在野生虎分布区建立了30多个自然保护区和70多处基层保护管理站,不 断改善野生虎栖息地,遏制非法猎捕野生虎及其捕食动物等活动。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生存环境 ‎  B.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 ‎  D.不同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虎间存在生殖隔离 ‎4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不能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B. 生态瓶要适时打开瓶盖,适量补充氧气 C. 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应比例适中 D. 在强烈光照条件下,才能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12分)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流动值(单位为103kJ·m-2·a-1),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序号①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序号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储存。‎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m-2·a-1。 ‎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_______ ___________。‎ ‎42. (14分)人参是珍贵的药用植物,研究人员运用转基因技术构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参细胞表达系统,为珍贵药用植物与疫苗联合应用开辟了新思路,其构建过程如图所示,图中SmaⅠ、SstⅠ、EcoRV为限制酶。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②的构建过程除限制酶外还需要         酶;想要从②中重新获得HBsAg基因,所用的限制酶不能是EcoRV或SmaⅠ,原因是                              。‎ ‎(2)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常用          处理細胞;要使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到人参细胞的染色体上,该过程所采用的质粒应含有                    。‎ ‎(3)分析图可知,②中应含有的标记基因是                ;过程⑤的目的是              。‎ ‎(4)该疫苗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的             ,从而使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 ‎43. (14分)曾经分布于东、中非地区的北部白犀数量已 仅存五头,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由4名全副武装的警察24小时守护起来。雌性北部白犀每3年生产一次,每胎仅产1仔。为使这一种群数量恢复,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提高北部白犀的生育效率。请回答:  (1)首先对供体雌白犀和受体雌兽进行选择,并用激素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用_____________激素处理供体雌白犀,然后从_____________中冲取卵子。  (2)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_____________。  (3)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_____________液中继续培养。  (4)为取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在胚胎发育的_____________期用机械方法将胚胎分割。具体操作时,用分割针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准备好的_____________中。 ‎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答案 ‎1-5 DBDBC 6-10 BBCAC ‎11-15 CDCCD 16-20 CBCBD ‎21-25 BCBAA 26-30BBADC ‎31-35BCBCC 36-40BBBDC ‎ ‎ ‎41题。(12分,每空2分)‎ ‎⑴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⑵1.29X105‎ ‎⑶12.7% 15.6%  ‎ ‎⑷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能量输出量 ‎42题。(14分,每空2分)‎ ‎(1)DNA连接     两平末端连接后的重组序列不能再被EcoR V和Sma Ⅰ识别(重组质粒无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2)钙离子(Ca2+)    T-DNA ‎(3)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筛选出含有HBsAg基因的人参细胞 ‎(4)抗体   ‎ ‎43题。(14分,每空2分)‎ (1) 同期发情 促性腺 输卵管 ‎ (2) 获能 ‎ (3) 发育培养 ‎ (4) 桑椹胚(囊胚)空透明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