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00 KB
- 2023-06-08 发布
高二上学期月考2—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如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系列过程,表中为部分密码子表,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a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需RNA聚合酶的催化
B. ③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C. ④的形成方式是脱水缩合,脱去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
D. ⑤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2.某个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778,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控制该多肽合成的基因的长度至少是 ( )
A. 75对碱基 B. 78对碱基
C. 90对碱基 D. 93对碱基
3. 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B. 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 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 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4.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 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均需要从F3开始选取
C. 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
D. 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体
5.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萨顿的蝗虫实验
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水稻杂交实验
6.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翻译可形成多种mRNA分子
B. RNA-DNA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方式有G-C、C-G、A-U、U-A
C. 同一个基因转录而成的mRNA翻译时能得到多条不同的多肽链
D. 原核细胞中DNA与周围核糖体直接接触,并通过RNA传递信息
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和图2过程中均发生着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
B. 图1中①是DNA聚合酶,图2中②是tRNA
C. 图1所示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 图2所示多肽合成到Gly就终止,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为UAG
8.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9.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 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
C. 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 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蛋白质的合成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中贮存的遗传信息都会表达
B. 以DNA的基因区段为模板转录而成的产物有mRNA的前体、tRNA、rRNA
C. 核糖体能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D. 同种基因在不同细胞转录时的模板链相同
11.PEP为油菜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研究出产油率更高的油菜品种,基本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进物质C的形成可提高产油率
B. 物质C与基因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別是嘧啶和核糖类型不同
C. 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D. 基因A和基因B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12.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缩短肓种年限 B. 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C. 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 D. 对F1的花药要进行离体培养
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类中的发病率最高
B.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 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D. 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型贫血症
14. 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A. 基因诊断和B超检查 B. 适龄生育和禁止近亲
C. 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 D. 产前诊断和B超检查
15.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 诱变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基因工程育种 D. 杂交育种
16.利用AaBb植株培育得到AAbb植株的过程如下,基因重组发生在( )
AaBb植株①, ②, ③,幼苗 ④,AAbb植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 ②一般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
C. ③中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粒分裂
D. ④中选到的植株中1/4为纯合子
18.如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红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B. 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经染色体加倍后能得到4种花色的可育植株
C. 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开白花的植株,原因不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B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基因A的表达
19.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 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7过程
B. 1、4、6、8、10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 1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3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 病毒体内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
20.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B. 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22.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三种遗传病中只有第一种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24.黑龙江省农科院研究人员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高品质的糯玉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C. 利用c过程定能更快获得高品质的糯玉米
D. b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25.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下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品种丙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品种丙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稳定遗传
26. 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据图所示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植物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株B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不考虑基因突变,植株A、B的细胞内没有等位基因
D.由花粉培养到植株B的过程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7.下列有关选择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择育种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但选择的方向和自然选择的方向完全相同
B.选择育种是创造新品种、新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C.选择育种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D.选择育种是对定向的变异进行人工逐代选择
28.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
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29.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过程②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B.神经细胞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
C.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D.若图①DNA片段共500个碱基对中A占27%,则该片段第二次复制需消耗胞嘧啶690个
30.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将由3′向5′方向移动
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31.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编码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
的长度不变,但翻译的肽链缩短导致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 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C.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该病可能是由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32.下图的基因模型为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
B.起始密码子对应的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C.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指导合成的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D.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可以由几种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
3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嘌呤碱基数多于嘧啶碱基 B.密码子位于②上
C.②的-OH部位为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D.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均含①、②
34.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35.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B.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36.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对b基因(白色)为显性。雄性(ZZ)家蚕利用饲料效率高,茧丝质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难分辨雌雄,育种工作者经过下图过程获得新品种丙,实现了通过卵色直接分辨雌雄。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经①处理形成乙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
B.由乙发育的成熟个体能产生2种卵细胞
C.丙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全部为黑色
D.丙与bb雄蚕交配后所产白色卵发育的为雄蚕
37.摩尔根及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大量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注:XXX与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
A.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
C.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D.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38.大豆x的体细胞含40
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甩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B.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单倍体植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3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表现出新的性状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40.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改变
B.RNA聚合酶降低了某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tRNA
D.基因的两条链分別作模板进行转录,可提高翻译的效率
评卷人
得分
三、非选择题
42.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生在__________和________中。
(2)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__________次。
(4)丙(翻译)过程在_______中进行,通过________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________和__________加工修饰的结果。
(5)已知某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
①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填“①”或“②”)链转录的。
②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43.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 酶催化,mRNA从 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结构是 .
(2)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所比例为 .
(3)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参考答案
1.C .D.C.C.C 6.D.D.C.C.A
11.C.C.D.C.A 16.A.B.D.B.C
21.D.C.D.D.B 26.C.C.D.D.D
31.D.A.C.C.C 36.D.B.D.C.B 41.A
42. DNA复制 线粒体 叶绿体 3H-TdR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 RNA聚合酶 1 核糖体 tRNA 内质网 高尔基体 ② T→C
43.(1)RNA聚合 核孔 核糖体
(2)9 AaBb×aaBb、AaBb×Aabb
(3)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
变异;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