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 MB
- 2023-05-06 发布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有( )
①果酒 ②果醋 ③腐乳 ④泡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3.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松软,请问
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有的能量情况相比较最可能的是( )
A.后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B.后者所含营养单一,能量少
C.前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D.两者所含营养和能量相同
4.果醋制作过程中,需从充气口( )
A.先通入一段时间O2,以后停止通入
B.整个过程不需通入O2
C.不断通入O2
D.先密封一段时间,然后再通入O2
5.在a、b、c三个密封的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的、成分相同的酵母菌和葡萄
糖溶液,现进行如下处理:a瓶通入空气;b瓶通入氮气;c瓶通入空气并保
持90 ℃恒温,则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b>a B.b>a>c C.a>b>c D.a>c>b
6.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
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还原剂 B.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C.维生素C能将Fe2+氧化成Fe3+ D.亚硝酸盐被氧化
7.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8.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
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
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
A.1/6 B.1/3 C.1/2 D.1
9.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 B.有[H]产生
C.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
10.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是为了( )
A.获取乳酸 B.获取能量
C.获取热能 D.氧化分解有机物
1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12.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
的是( )
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C.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D.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
1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
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14.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15.培养基配制需要运用灭菌和消毒技术,但两者消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不
同的,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消毒结果和灭菌结果之间的关系( )2··j·
16.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等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 5~10 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 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③⑤ D.①②④⑥
17.反刍动物能以富含纤维素的草料为食,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器官——瘤胃,
瘤胃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反刍动物胃内
这些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com
A.自养需氧型 B.异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自养厌氧型
18.培养禽流感病毒时,应该选用( )
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牛肉汤 D.活的鸡胚
19.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
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20.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一实验来确定( )
A.发酵产纤维素酶 B.发酵产生纤维素
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
21.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都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D.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22.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23.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24.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酵母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①碳源 ②氮源 ③生长因子 ④无机盐
A.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
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右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
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
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度 的关系。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
细菌密度增加
B.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
率不断提高
C.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
在B点附近
D.稀释率超过B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
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26.下列有关于发酵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
B.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
D.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
增殖形成的
27.菌落特征常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菌落就是单个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并以此母细胞
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集团
B.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完全不一样
C.同一种类的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完全一样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菌落差异是个体细胞形态差异的反映
28.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灭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
原因是( )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
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29.下列不属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是( )
A.通过微生物的培养生产胰岛素 B.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C.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D.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腐乳
30.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C,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C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0分)
31.(8分)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
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 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________和 充足时,将糖分解成
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
学反应简式: 。
(2) 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
腌制。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 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蔬菜
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
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
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
32.(8分)根据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新陈代谢类型,利用选择培养基
和鉴别培养基,结合显微镜检,以及菌落特征,可以把混杂在一起的大肠杆
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圆褐固氮菌分离开来。下面是分离筛选的
方法、步骤,请根据各个步骤的条件,填写空格中的内容。2-1-c-n-j-y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固体培养基,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再将上述微生
物的混合液分别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上培养。
(1)用无氮培养基可筛选出 。
(2)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 。
(3)酵母菌的筛选需要在常规培养基中另外加入 。
(4)利用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培养混合菌,菌落呈________色并带有金属光
泽的是 ,挑取该菌落单独培养,结合显微镜检和进一步
用伊红和美蓝培养基鉴别培养来确定。
(5)在无氧环境下培养混合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生长,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使培养基pH充分降低,可抑制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利用菌落特征,结合显微镜检,选取
生长优势的菌落,即可分离出 。
33.(8分)如图为分离微生物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绝大多数细菌分布在距地表约3~8 cm的土壤层,因此,土壤取样时,
一定要铲去________;要分离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可以选择
的环境,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y.co*m】
(2)微生物培养时,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时间,细菌一般在
℃的温度下培养 天。
(3)若要对分离的细菌做进一步的鉴定,还需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若要鉴定
是否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说明培养基的PH升高,这样可以鉴定这种细菌可
以分解尿素;若要鉴定是否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
覆盖________染液,10~15 min后,倒去该染液,再加入1 mol/L的NaCl
溶液,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 ,
15min后,也倒去该溶液,若菌落的周围出现________,说明此细菌能分解
纤维素。
34.(8分)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富集培养
→ 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
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
的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
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
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的培养基并
在 条件下培养。
(3)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
是 。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
前要进行 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
注意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35.(8分)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形成酒精的过程,糖类是怎样形成酒精的
呢?十九世纪中叶,微生物学家巴士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完整酵母菌细
胞代谢活动的结果;而化学家李比希则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一种化学反应,
与完整酵母菌活动无关,仅仅需要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参与即可。为
了研究这个问题,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假设,并在给出
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
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活酵母菌细胞,葡萄糖溶液,蒸馏水,专用的酒精测试仪,研钵,
漏斗,试管,量筒等必要材料。
实验假设: 。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部分活酵母细胞进行研磨,过滤得到提取液;
第二步:取两支试管,标号为A、B,分别在各试管中加入 ;
第三步:在A试管中加入 ,
在B试管中加入 ;
第四步:在 的条件下,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用专
用的酒精测试仪检测两试管内是否有酒精生成。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①A试管中能检测到酒精,B试管中不能检测到酒精,说明
。
②A、B试管中都能检测到酒精,说明
。
第一次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DCACC 6-10:ADBBB 11-15:CDCAB
16-20:CBDBA 21-25:DDCCD 26-30:ADCA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8分
(1)氧气 糖源 C2H5OH+O2―→CH3COOH+H2O
(2)12
(3)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4)盐酸酸化 重氮化 玫瑰红
32.(每空1分,共8分)
(1)圆褐固氮菌
(2)硝化细菌
(3)某种抗生素,如青霉素
(4)紫黑(或深紫或黑色) 大肠杆菌
(5)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乳酸菌【来源:全,品…中&高*考+网】33.(每空1分,共8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表层土壤 富含纤维素
(2)30~37 1~2
(3)酚红 刚果红 洗去未与纤维素结合的刚果红 透明圈
34.(每空1分,共8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含盐量高(如海滩等)
(2)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3)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4)pH调节 高压蒸汽 无菌
35.(每空1分,共8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实验假设:
糖类变成酒精是完整酵母菌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或糖类变成酒精仅仅需要
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参与即可);(2分)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1分)
第三步:适量活酵母细胞(1分)
等量的活酵母细胞研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1分)
第四步:无氧(1分)
结果预期及相应结论:
①说明糖类变成酒精不一定需要完整的酵母细胞,仅仅需要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参与即可(1分)
②说明糖类变成酒精必需完整的酵母细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