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50 KB
- 2023-04-25 发布
2016-2017学年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2016.12.15
一、选择题
1.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此种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2.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3.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如图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4.某水稻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水稻高杆的基因A和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水稻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水稻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培育矮杆抗病(aaBB)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B.④过程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
C.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50%
D.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5.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发现在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6.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株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获得四倍体植株 D.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形状两两相同
7.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B.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上缺失了一个碱基对
C.果蝇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拼接
8.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
D.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小麦植株
9.下列如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11.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12.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
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C.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13.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
B.若①②③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①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②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据此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与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 )
备选项
A
B
C
D
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A.A B.B C.C D.D
15.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
C.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D.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16.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 )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染色体结构改变,性状没有改变 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
17.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8.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
19.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20.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21.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年)
来源
产量单位
1943
自霉甜瓜中筛到
20
1943
自发突变
250
1943
B25的X射线诱变
500
1945
X1612的紫外线诱变
≤850
1947
Q176的紫外线诱变
≤850
目前
进一步变异
5万﹣l0万
A.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 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该过程中青霉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该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2.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 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
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 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23.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5—银色、e—乳白色、C?一白化。为确 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黑
银
乳白
白化
1
黑×黑
22
0
0
7
2
黑×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乳白
0
23
11
12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10种
C.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型关系可以确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四种毛色
2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物种的形成都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6.如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Ⅱ7不带该致病基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
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 D.若Ⅲ1与正确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
27.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28.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29.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30.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调查
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
D.多基因遗传病是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在群体中发病率高
31.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不仅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是生物进化的来源之一
D.染色体变异都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2.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产前诊断有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33.小鼠中有一对控制灰砂色的基因(T)和正常灰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灰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预期后代表现型之比为(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
A.灰砂♀:灰色♂=2:1 B.灰砂♀:灰色♂=1:2
C.灰砂♀灰色♂=1:1 D.灰砂♀:灰色♂=3:1
34.如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细胞畸变率(%)=×100%.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
B.浓度小于0.05%和大于0.25%的秋水仙素没有致畸作用
C.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很可能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35.有关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1/4为矮茎,属于基因重组
36.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 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或DNA分子杂交检测
37.某雄性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为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B.最终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4
C.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D.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
38.如图为甲豌豆的A基因(控制高茎)和乙豌豆的B基因(控制黄色豆荚)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豌豆甲、乙突变前均为纯合高茎、黄色豆荚的品种,且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
B.突变后的豌豆甲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C.上述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均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
D.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的表现型是高茎、绿色豆荚
39.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改变基因的结构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40.如图展示了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4条染色体
B.杂种F1和杂种F2均是一个新的物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
D.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二、填空题
41.(10分)下图1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 (填字母),III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3中的 ___________图的数量关系, (填数字)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2)该动物体内符合图1中IV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
(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 阶段(填序号);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 作用。
(4)图3中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 (填序号)阶段,此时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该生物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丙所示的细胞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1中的 (填数字)。
42. (14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全过程叫________,图2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________,可进行这一生理过程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4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对应序号是___ 。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的特点是_____ ;图3生理过程完成所需的条件______ ;图4中D链代表________,人胰岛细胞中合成该链的主要场所是 ,该链合成的产物是 。
(3)图3、图4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
(4)能完成图1中③的生物是________。目前科学家研制治疗由该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抑制_______________的活性从而抑制生物的繁殖。
(5)图5在生物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
43. (7分)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型细菌转化成_______型细菌。
(3) 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22分)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为 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时,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 。
(4)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基因型为 。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和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 ,只患乙病的概率为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 。
45.(7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_______。
(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导致物种的形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2小题。1—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7—42题每小题1分)
1-5AD CCC. 6-10DCCBD.
11-15BCDC C.16-20ABDBA
21-25ADDDD.26-30CCACD.
31-32DCADC.36-40ACDDC.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2分)
41.(1)a 乙 III和IV
(2)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3)③⑥ 受精
(4)② 2 8 II
42.(1)中心法则 ①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② ⑤
(2)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模板、原料、酶、能量 mRNA
细胞核 蛋白质
(3)基因的表达
(4)病毒 酶
(5)61
43.(1) 多糖 蛋白质 R (2) DNA 部分R S
(3) 把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44.(1)乙 常 隐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11% (4)AaXBXb aaxbxb (5)1/6 1/3 1/2 1/6
45.(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