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72 KB
- 2021-06-25 发布
类 别
名 称
形 式
点号(7种)
句 号
。
问 号
?
叹 号
!
逗 号
,
顿 号
、
分 号
;
冒 号
:
考点清单
清单一 标点符号的类别、名称和形式
标号(10种)
引 号
“”
括 号
()
破折号
——
省略号
……
连接号
-/—/~
着重号
.
间隔号
·
书名号
《》/<>
专名号
分隔号
/
清单二 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1.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后,占一个字位
置,居左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问号、叹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后,占一个字位置,居左,不出现在一行之
首。两个问号(或叹号)叠用时,占一个字位置;三个问号(或叹号)叠用时,占
两个字位置;问号和叹号连用时,占一个字位置。
3.引号、括号、书名号中的两部分标在相应项目的两端,各占一个字位
置。其中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4.破折号标在相应项目之间,占两个字位置,上下居中,不能中间断开分处上
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5.省略号占两个字位置,两个省略号连用时占四个字位置并须单独占一
行。省略号不能中间断开分处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6.连接号中的短横线比汉字“一”略短,占半个字位置;一字线比汉字
“一”略长,占一个字位置;浪纹线占一个字位置。连接号上下居中,不出
现在一行之首。
7.间隔号标在需要隔开的项目之间,占半个字位置,上下居中,不出现在一行
之首。
8.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相应文字的下边。
9.分隔号占半个字位置,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或一行之末。
10.标点符号排在一行末尾时,若为全角字符则应占半角字符的宽度(即半
个字位置),以使视觉效果更美观。
清单三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一、句号(。)的用法
1.句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句号的形式是“。”。
2.句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
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例 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②(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例 ①请您稍等一下。
②我不由得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二、问号(?)的用法
1.问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问号的形式是“?”。
2.问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
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
长短。
例 ①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②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③(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
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
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
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
后都用问号。
例 ①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②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③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
的?有象征意义的?
④(他看着我的作品称赞了我。)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
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
知。
⑤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
(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
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问号。
例 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敢这样欺骗消
费者???
(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 ①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②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③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5)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而并不根据句子中包含疑问
词。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
句末不用问号。
例 ①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
握之中。
②谁也不见,什么也不吃,哪儿也不去。
③我也不知道他究竟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三、叹号(!)的用法
1.叹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叹号的形式是“!”。
2.叹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
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
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例 ①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②你给我住嘴!
③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
(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例 ①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②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
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叹号。
例 ①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②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
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例 ①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
②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四、逗号(,)的用法
1.逗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形式是
“,”。
2.逗号的基本用法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例 ①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意识。
②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
更深沉。
③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反映现实,要是不相信我们的世界有内在和谐,
那就不可能有科学。
(2)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①较长的主语之后。
例 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②句首的状语之后。
例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③较长的宾语之前。
例 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
期。
④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
间。
例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
堆啦,全看得见。
⑤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例 a.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
理的思想。
b.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c.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
糟粕全盘继承。
⑥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例 a.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b.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c.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3)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①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例 a.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b.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②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例 a.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b.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c.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③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例 a.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
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
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b.《玄秘塔碑》能成为书法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楷
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其三,字如其人,
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
c.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首先,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
染问题;其次,是滥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最后,是空话和废话引起
的语言污染问题。
(4)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
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例 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
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五、顿号(、)的用法
1.顿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
号的形式是“、”。
2.顿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例 ①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②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例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
后。
例 ①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②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
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
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例 ①飞机在6 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
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②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
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
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 ①“日”“月”构成“明”字。
②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③《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
大名著。
④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
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⑤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
等报刊。
(6)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下例解释
“对于”一词的用法,“人”“事物”“行为”之间有顺序关系(即人和
人、人和事物、人和行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为、行为和行为等六
种对待关系),各项之间应用顿号。
例 〔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误)
〔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正)
六、分号(;)的用法
1.分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
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的形式是“;”。
2.分号的基本用法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
顿。
例 ①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
养成一种习惯。
②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
也没有用。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
之间的停顿。
例 ①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
声还在回响。
②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
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③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
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④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
了。
(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 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
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
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4)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
号。
例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
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
系。
……
;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
。(误)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
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
……
。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
。(正)
七、冒号(:)的用法
1.冒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冒号的形式是
“:”。
2.冒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例 ①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③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④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表示总结上文。
例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例 ①(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承办单位:市图书
进出口公司;时间:8月15日—20日;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②(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
针对性地读课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例 ①广平先生:
……
②同志们、朋友们:
……
(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
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6)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
语的,其后用逗号。
例 ①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提示性
话语)
②《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
城。(非提示性话语)
(7)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
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应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
窄或过宽。
例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
会传播艾滋病的。(误)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
播艾滋病的。(正)
(8)冒号应用在有停顿处,无停顿处不应用冒号。
例 ①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有停顿)
②这事你得拿主意,光说“不知道”怎么行?(无停顿)
八、引号(“ ”)的用法
1.引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的
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
为后引号。
2.引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例 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例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
等。
例 ①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②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③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 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
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例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
”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
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
或节日一起标引。
例 ①“5·12”汶川大地震
②“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7)“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
号标引。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
号之外。
例 ①“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②“中国哲学典籍文库”
③“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
九、括号(( ))的用法
1.括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
括号的主要形式是圆括号“( )”,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 ]”、六角
括号“〔 〕”和方头括号“【 】”等。
2.括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①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例 a.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b.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
掌)
②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例 a.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你好!”
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③标示序次语。
例 a.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
b.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
④标示引语的出处。
例 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
题画》)
⑤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例 “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例 a.[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b.〔唐〕杜甫
(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例 【新华社南京消息】
(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例 国发〔2011〕3号文件
(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例 a.〔奇观〕奇伟的景象。
b.【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
国。
(6)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
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例 〔茸(róng)毛〕很细很细的毛。
(7)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
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
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
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
例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
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
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
符号。)
十、破折号(——)的用法
1.破折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
化。破折号的形式是“——”。
2.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
例 ①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②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2)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
例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
例 ①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
身上。
②画家开始娓娓道来——
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
(4)标示话题的转换。
例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5)标示声音的延长。
例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例 ①“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②“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7)标示引出对话。
例 ——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用于副标题之前。
例 飞向太平洋
——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②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汉书》
③很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方胜,指古代妇女
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编者注)
十一、省略号(
……
)的用法
1.省略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省略号的形式
是“
……
”。
2.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引文的省略。
例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 ①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
……
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②他气得连声说:“好,好
……
算我没说。”
(3)标示语意未尽。
例 ①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
②你这样干,未免太
……
!
(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例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
……
太太
……
我不知道
……
你一定是认错
了。”
(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例 “还没结婚吧?”
“
……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例 只要
……
就
……
(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例 ①从隔壁房间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②该刊根据工作质量、上稿数量、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高校十
佳记者站。还根据发稿数量、提供新闻线索情况以及对刊物的关注度等,
评选出十佳通讯员。
…………
(8)不能用多于两个省略号(多于12点)连在一起表示省略。省略号须与多
点连续的连珠号相区别(后者主要是用于表示目录中标题和页码对应和连
接的专门符号)。
(9)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在需要读
出来的地方用“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用省略号。
例 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
……
等。(误)
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正)
十二、着重号(.)的用法
1.着重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着重号的形式是
“.”,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2.着重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
例 ①诗人需要
表现
,而不是
证明
。
②下面对本文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例 下面加点的字,除了在词中的读法外,还有哪些读法?
着
急 子
弹
强
调
十三、连接号(- — ~)的用法
1.连接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
“-”、一字线“—”和浪纹线“~”三种。
2.连接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短横线:
①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
例 a.3-戊酮为无色液体,对眼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b.参见下页表2-8、表2-9。
②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
例 a.安宁里东路26号院3-2-11室
b.联系电话:010-88842603
c.2011-02-15
③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
例 吐鲁番-哈密盆地
④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
例 WZ-10直升机具有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⑤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
例 a.shuōshuō-xiàoxiào(说说笑笑)
b.盎格鲁-撒克逊人
c.让-雅克·卢梭(“让-雅克”为双名)
d.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孟戴斯-弗朗斯”为复姓)
(2)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一字线,有时也可用浪纹线:
①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
例 a.沈括(1031—1095),宋朝人。
b.2011年2月3日—10日
c.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②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
例 a.25~30g
b.第五~八课
(3)浪纹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
例 a.5公斤~100公斤(正)
b.5~100公斤(正)
十四、间隔号(·)的用法
1.间隔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间隔号的形式是“·”。
2.间隔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
例 ①克里丝蒂娜·罗塞蒂
②阿依古丽·买买提
(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例 《淮南子·本经训》
(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例 ①《沁园春·雪》
②《天净沙·秋思》
③《七律·冬云》
(4)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例 《天·地·人》
(5)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
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
角字符)。
例 ①“九一八”事变 “五四”运动
②“一·二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③“3·15”消费者权益日 “9·11”恐怖袭击事件
(6)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
例 《水星·火星和金星》(误)
《水星·火星·金星》(正)
十五、书名号(《 》)的用法
1.书名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书名号的形式有双书名
号“《 》”和单书名号“< >”两种。
2.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 ①《红楼梦》(书名)
②《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③《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
④《每周关注》(刊物名)
⑤《人民日报》(报纸名)
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
现的作品的名称。
例 ①《渔光曲》(电影名)
②《追梦录》(电视剧名)
③《勿忘我》(歌曲名)
④《沁园春·雪》(诗词名)
⑤《东方欲晓》(雕塑名)
⑥《光与影》(电视节目名)
⑦《社会广角镜》(栏目名)
⑧《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⑨《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
(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例 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
例 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5)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
号。
例 《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6)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
例 《我们》杂志
(7)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
之内,反之则应放在书名号之外。
例 ①《琵琶行(并序)》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③《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
④《百科知识》(彩图本)
⑤《人民日报》(海外版)
(8)书名、篇名末尾如有叹号或问号,应放在书名号之内。
例 ①《日记何罪!》
②《如何做到同工又同酬?》
十六、专名号(_)的用法
1.专名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古籍和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特定类专有名词。专名
号的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2.专名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
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
等。
例 ①
孙坚
人马被
刘表
率军围得水泄不通。(人名)
②于是聚集
冀
、
青
、
幽
、
并
四州兵马七十多万准备决一死战。(地名)
③当时
乌孙
及西域各国都向
汉
派遣了使节。(国名、朝代名)
④从
咸宁
二年到
太康
十年,
匈奴
、
鲜卑
、
乌桓
等族人徙居塞内。(年号、
民族名)
(2)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
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必须使用标号标示时,
宜使用其他相应标号(如引号、书名号等)。
十七、分隔号(/)的用法
1.分隔号的定义和形式
标号的一种,标示诗行、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分隔号的形式是
“/”。
2.分隔号的基本用法
(1)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使用逗号和分号)。
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例 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省辖市(地级市)/县(县级
市、区、自治州)/乡(镇)/村(居委会)。
例 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成分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
的宾语和/或补语。
(4)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例 ①13/14次特别快车
②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
(5)分隔层级或类别。
方法
标点符号易误情况例举17种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方法技巧
例 我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中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
子是一个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倒装问句中问号前置
例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问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倒装问句中,问号应置于句末,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就加问号
3.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例 ①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
……
等。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所以二者不能同时使
用。
②船上的人告诉他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二者也不能同时使用。
4.分句之间用顿号
例 浦东展开了翅膀,它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
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为“浦东
……
翅膀”“它是
……
奋发”“正在
……
飞去”,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5.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
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安徽的黄梅戏”和“河南的
豫剧”又各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
剧”“黄梅戏”后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6.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无论是在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的前面,还是在表并列
关系的连词“和”“及”“与”等的前面,均不能有顿号。可根据不同的
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7.概数用顿号
例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
顿号。因为概数不用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
符合表述的原意。
8.集合词语用顿号
例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
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
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
员”“司、乘人员”等,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9.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例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逗号、分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选用停顿短的
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只有“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
号。
10.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例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
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中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
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分号改为句
号。
11.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
例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
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
两句诗。可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2.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例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要短
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安忆、王
小鹰、程乃珊”做“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13.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例 厂长宣布:根据新情况制定两项新规则:一是不得带快餐盒进厂,二是
工作期间不得串岗。
“宣布”后面是冒号,“规定”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
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眉目不清。将两个
冒号中的任意一个改为逗号。
14.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用冒号
例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
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中间插“某某说”,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
冒号。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5.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例 ①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
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①句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
应放在引号内;②“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
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
句的。
16.竖排引号用于横排
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引号有竖排和横排之分。竖排用
、
,横排用“”、‘’,不能横竖不
分,乱用一气。有些广告设计者误以为竖排引号古色古香、身份高,横排引
号低一头,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17.误用书名号
例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
书名号只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丽达公寓”是商品房
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相关文档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2021-06-23 23:22:066页
- 2020高考标点符号分类讲解102021-06-23 21:06:4316页
- 专题0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专题)-20172021-06-23 15:06:1410页
- (淄博专版)2020届中考语文 专题三 标2021-06-19 19:53:519页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2021-06-19 14:34:0044页
-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一部2021-06-17 21:55:0611页
- 浙江专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021-06-07 20:39:415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句子加标2021-06-07 12:10:183页
- 部编版语文中考标点符号的使用专题2021-06-04 15:33:499页
- 高考语文23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2021-06-03 17:43:5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