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12 KB
- 2021-06-25 发布
大题增
分
4
农业与环境类
图
D1-1
知识串连
1.
种植业生产条件评价
(1)
自然条件
①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
(
全年
)
光照、热量充足
,
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
,
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
(
全年
)
降水少
,
干旱
,
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
冬温夏凉
,
降水比较均匀
)
利于牧草生长
,
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
,
云量大
,
日照不足
,
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
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
(
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
)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
,
利于生产
②地形
:(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
)
土层深厚
,
易于耕作。
③土壤
:
肥沃
(
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
。
④水源
:
充足
,
灌溉便利
(
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
。
(2)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条件
距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条件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
(
对外贸易
)
、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
(
国内市场
)
、航空运输条件
(
花卉、高档果品等
)
农业技术
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劳动力
数量、价格、素质
2.
畜牧业
(1)
我国畜牧业的地区分布和差异
类型
草场
(
饲料
)
生产对象
生产方式
分布
地位
牧区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
草原草场
三河马、
三河牛
放牧
北方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
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
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
新疆牧区
山地草场
细毛羊
青海牧区
高寒草场
牦牛
西藏牧区
高寒草场
类型
草场
(
饲料
)
生产对象
生产方式
分布
地位
农耕区
畜牧业
作物秸秆、加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
牲畜
(
猪、牛、羊
)
家禽
(
鸡、鸭、鹅
)
饲养
东部农耕区
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
城乡居民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2)
我牧区畜牧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有利
因素
自然因素
草场面积广阔
;
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
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较多
,
有利于牧草生长
(
降水总体从东向西递减
)
社会经济因素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
,
市场潜力大
,
国家政策扶持
,
等等
不利因素
①
气候干旱
,
降水少
,
草场载畜量低
;②
草场沙化、退化、荒漠化加剧
;③
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
,
“白灾”时常发生
;④
鼠灾、蝗灾严重
;⑤
草场保护和管理粗放
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因素
具体表现
气候
农业生产对气候的影响有利有弊
,
过度开垦土地会破坏大气的稳定性
,
引起气候变化
;
但合理耕作有利于气候保持稳定
水文
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
促使人类建设了更多的水利工程
,
这往往对水文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
,
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会产生水污染
,
围湖造田等也会破坏水环境
因素
具体表现
地形
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进行耕作
,
会减弱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
,
导致水土流失
,
从而使地形更加崎岖不平
,
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
;
但在缓坡修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土壤
不合理耕作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
甚至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引水灌溉
,
只灌不排
,
会提高土壤含水量
,
在蒸发量大、降水量小的情况下
,
土壤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不断析出和积淀
,
导致土壤盐渍化
;
在半干旱、半湿润的农牧交错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用水
,
都会破坏天然植被
,
使风沙危害增多
,
导致土地荒漠化
植被
扩大耕地面积往往以破坏植被为前提
,
导致植被资源减少
,
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灭绝
;
使植被对环境的保护功能减弱
;
导致河流下游涝灾频发
;
等等
(2)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不利影响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和生产方式
过度放牧和垦殖
,
引起土地退化、沙化
;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农业技术改革
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
,
广泛喷洒农药导致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
(3)
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思路
①地球面貌的变化
:
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②对生态的影响
: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a.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过度放牧易造成草场退化
,
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b.
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c.
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
d.
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③对环境的影响
:
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例
[2017•
全国卷
Ⅰ]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
,
耐海水腐蚀
,
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
,
被称为“剑麻王国”。自
1999
年
,
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
(
位置
见图
D1-2
)
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
,
并建设配套加工厂
,
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
1000
多公顷
,
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
1000
人
,
预计
2020
年种植面积达
3000
公顷
,
年产剑麻纤维
1
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典例探究
(
1)
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
,
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
(2)
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
,
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
(3)
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
(4)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
图
D1-2
[
答案
]
(1)
剑麻纤维生产
:
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
,
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
,
产量低
;
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
,
气候季节差异大
,
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
:
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
,
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
离沿海
(
首都、港口
)
较近
;
临铁路
,
便于剑麻纤维运输
;
临河流。
(3)
在热带气候条件下
,
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
,
影响纤维质量。
(4)
增加就业
,
增加税收
,
促进基础
(
民生
)
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题干要求从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来说明。剑麻是热带经济作物
,
而我国热带范围较小
,
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
,
所以剑麻产量小
;
剑麻用途广泛
,
并且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
对剑麻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地域发展的因素。结合图示信息
,
从基洛萨的地理位置、水源、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
(3)
题
,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农作物
(
或农产品
)
的特点。由材料可知
,
剑麻生长在热带
,
热带地区温度高
;
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水分含量大
,
如果不及时加工
,
则非常容易腐烂
,
从而会降低纤维的质量
,
进而影响产品品质。第
(4)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据“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
1000
人”可知
,
能够为当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
,
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
增加税收
;
据“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
,
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
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思维建模
1.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
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
)
分析角度
(
信息提取
)
答题模板
(
思维剖析
)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
××,
热量充足
(
不足
),
降水多
(
少
),
光照
××,
昼夜温差大
(
小
);
靠近
(
远离
)
河流
,
水源丰富
(
缺乏
);
地形
××,
利于
(
不利于
)
农耕
;
土壤肥沃
(
贫瘠
)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
××,
市场广阔
;
海陆交通便利
(
深居内陆
,
交通不便
);
劳动力丰富
(
不足
);
科技水平高
(
低
),
机械化水平高
(
低
)
社会条件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
;
历史悠久
,
经验丰富
2.
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分析角度
(
信息提取
)
答题模板
(
思维剖析
)
观点
有利影响
支持
,
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将产生
×××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反对
,
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将带来
×××
不利影响
[2018•
高考仿真冲刺押题二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问题。
野生黑枸杞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青海省野生黑枸杞资源丰富
,
品质优良
,
具有颗粒饱满、汁浓甘甜味美、保健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
,
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技术投资和实验性驯化种植
,
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
但黑枸杞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
。图
D1-3
为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应用提升
(
1)
指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原因
。
(2)
分析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人工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
(3)
说出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化生产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图
D1-3
[
答案
]
(1)
地势较高
,
光照充足
,
昼夜温差大
,
有利于黑枸杞糖分及营养成分积累
;
春夏季节冰雪融水量大
,
低温型地下水源充足
,
利于果肉积汁充盈
;
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
气温低
,
病虫害少
;
距离工业发达地区较远
,
无污染
,
果质优良。
(2)
地处青藏铁路沿线
,
交通运输便利
;
野生黑枸杞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
,
消费市场广阔
;
地处西部地区
,
经济扶持
,
政策优惠
;
科技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
人工抚育与栽培技术不断提高。
(3)
问题
:①
人工种植起步晚
,
规模小
,
产量较低
;②
农户种植技术落后
,
生产成本高
,
经济效益低
;③
加工产业链短
,
产品结构单一
,
附加值低
;④
投入高端加工研发资金、技术不足
,
高值化加工利用的关键技术缺乏
;⑤
宣传力度小
,
品牌优势不足
,
知名度低
;
等等。
(
任答两点即可
)
措施
:①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
建设黑枸杞专业化
(
规模化
)
种植园
;②
实施农户技术培训
,
提高规模化种植农户的科技素质
;③
发展黑枸杞工业园
,
调整产品结构
,
延长黑枸杞加工产业链
,
增加附加值
;④
加大研发技术和资金投入
,
提高黑枸杞产业的科技含量
;⑤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
树立品牌优势
;
等等
。
[
解析
]
第
(1)
题
,
青藏高原地区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一般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自然方面主要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
,
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人口少、污染小等方面分析。第
(2)
题
,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当地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根据材料
,
结合青海当地实际叙述有利方面即可。第
(3)
题
,
青海地处我国内陆地区
,
经济、科技、文化水平落后
,
发展现代农业时
,
存在的问题有技术落后
,
资金不足
,
规模小
,
品牌缺失
,
生产效率低
,
等等
;
解决措施应该针对问题
,
走产业化道路
,
加强科技、资金投入
,
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
,
延长产业链
,
树立品牌
,
等等。
1.[
2019•
北京海淀区上学期期末
]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
,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
,
引溪水灌溉稻田
,
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
,
在稻田里自然生长。图
BD3-1
为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
。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D3-1
(1)
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
稻鱼共生”生产方式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说明其具体表现。
近年来
,
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
:
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
,
通过使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
,
并开发以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
,
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3)
说出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
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
答案
]
(1)
山地多
,
土地资源有限
;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水热充足
;
河湖众多
,
水源充足
;
等等。
(2)
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
;
田鱼为水稻除草
,
吞食害虫
,
耘田松土
;
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
;
等等。
(3)
社会经济条件
:
农业技术的进步
,
市场需求扩大
,
等等。
影响
:
提高稻、鱼产量
;
丰富农业生产方式
;
提高经济效益
;
提高农民收入
,
增加就业机会
;
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
;
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
等等
。
[
解析
]
第
(1)
题
,
从地形、土地、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第
(2)
题
,
结合图示信息
,
该生产方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提高了经济效益。第
(3)
题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
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农业技术的进步
,
市场需求扩大
,
等等。该转变丰富了农业生产方式
,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
增加就业机会
;
但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
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2.[
2019•
河北
5
月冲刺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铁皮石斛为多年生草本附生植物
,
生长于海拔
100~1700
米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
不耐寒
(
一般能耐
5℃
的低温
),
生长期适宜温度为
18~30℃,
昼夜温差保持在
10~15℃
。野生铁皮石斛为名贵中药材
,
有诸多美誉
,
价格不断攀升。因其生长条件苛刻
,
从种子到采摘需要
3
到
5
年时间
,
自然产量稀少
,
加之长期掠夺式开采
,
资源濒临枯竭。江西省龙虎山野生铁皮石斛种群基因丰富
,
独特的丹霞地貌为铁皮石斛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
2008
年以来
,
江西省林科院和鹰潭市某公司等通过产学研合作
,
利用龙虎山野生铁皮石斛种群
,
成功选育出多个铁皮石斛良种
,
并在大棚种植成功。
2012
年
,
该公司又开展以山石崖壁为载体的铁皮石斛栽培试验
,
让铁皮石斛回归自然的生长状态
。
目前
,
龙虎山种植崖壁铁皮石斛已达
2500
万株
,
铁皮石斛产业正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图
BD3-2
示意江西省龙虎山位置
。
图
BD3-2
(1)
简析龙虎山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的气候条件。
(2)
说明龙虎山铁皮石斛从深山引进大棚的原因。
(3)
说明龙虎山铁皮石斛又从大棚回归深山的主要原因。
(4)
分析铁皮石斛产业被称为当地农民致富“绿色银行”的原因
。
[
答案
]
(1)
龙虎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夏季温暖
,
降水充沛
,
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
;
冬季月均温在
0℃
以上
,
有利于铁皮石斛安全越冬
;
昼夜温差较大
,
有利于提高铁皮石斛品质。
(2)
野生铁皮石斛生长条件苛刻
,
资源濒临枯竭
,
引进大棚种植可以保护铁皮石斛资源
;
铁皮石斛药用价值高
,
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
当地突破育种难题
,
成功选育出铁皮石斛良种。
(3)
龙虎山丹霞地貌发育
,
多崖壁
,
适合铁皮石斛生长
;
让铁皮石斛回归自然生长状态
,
能提高铁皮石斛品质
;
回归深山的铁皮石斛品质接近野生
,
市场广阔。
(4)
广泛种植铁皮石斛
,
提高了龙虎山植被覆盖率
,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
铁皮石斛潜在经济价值高
,
可以一年种植、多年收益
,
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
解析
]
第
(1)
题
,
根据铁皮石斛生长习性
,
结合龙虎山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第
(2)
题
,
结合野生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及目前由于长期掠夺式开采导致的资源濒临枯竭现状
,
从铁皮石斛药用价值、价格、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第
(3)
题
,
江西省龙虎山野生铁皮石斛种群基因丰富
,
结合铁皮石斛生长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第
(4)
题
,
从广泛种植铁皮石斛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及其具有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6-20 02:56:5312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6-07 12:55:0035页
- 【人教版】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2021-06-03 18:54:092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系统专题训练2021-06-02 18:47:58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28 22:01:103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46:54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38:12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30:46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1:04:293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7 18:10:4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