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6-25 发布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2~3题。
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3.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4.《速8》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3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 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道德修养,塑造完美格
8.截至2019年5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50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 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1.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2.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5.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6.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A.①②③ B.①② C. ③④ D.②③④
17.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
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C.世界正在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18.“一带一路”美术作品汇展上,中外美术家通过互相描绘对方国家的景观,展示不同民族艺术语言之优长,共同感悟“丝路精神”厚重的文化底蕴,借助“互绘”实现“相知”。这体现了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相互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
③尊重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④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精粹和个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在2019年3月28日至6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等28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A.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
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C.是各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标志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以下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
①母亲节 ②春节 ③万圣节 ④端午节 ⑤冬至
⑥七夕 ⑦清明节 ⑧重阳节 ⑨复活节 ⑩元宵节
A.①②③⑥⑦⑧⑨⑩ B.②④⑤⑥⑦⑧⑩
C.①⑤⑥⑦⑧⑩ D.②③④⑤⑥⑦
21.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订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说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②这种变化减少了婚礼的可观性与乐趣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应该应时而变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的影响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2.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23.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
A.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这说明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25.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主题,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书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深开掘乡土题材。这表明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优秀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员工素质提高。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8分)
27
.2008年9月27日—29日,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隆重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大会。该次大会既是儒学研究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举办儒学研究活动,推动各国、各地区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有人认为,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创新。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0分)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 C 7.B 8.B 9.C 10.C 11.B 12.A 13.D 14.C 15.A
16.A 17.B 18.C 19.D 20.B 21.A 22.B 23.A 24.C 25.B
26.答: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企业文化为员工接受,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促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6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企业文化可以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员工道德修养,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6分)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企业文化为员工接受,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6分)
27.答: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4分)
②在不同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时,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的有益成果,而且在学习、借鉴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分)
③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④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分)
⑤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联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
综上所述,这个说法是片面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