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00 KB
- 2021-06-25 发布
剑指2019年高考物理的13个抢分实验
实验3.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抢分精讲
【高考导航】
抢分题型
◎题型1 实验原理与操作
◎题型2 实验数据的处理
◎题型3 创新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创新)
实验目的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实验原理
(1)等效法: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实Ⅲ-1所示。
(2)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
(3)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题型1 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1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实Ⅲ-3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实Ⅲ-3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 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
答案 (1)F′ (2)B (3)①C E ②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解析
点评:
①两次的效果相同是指两次橡皮条拉伸的方向和伸长量均相同,即需拉到同一位置O。
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的方向一定沿橡皮条的拉伸方向。
针对训练:
1. (安徽理综)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实Ⅲ-4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1)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2)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3)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3, ;
(4)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
(5)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6)比较 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答案 (3)见解析 (6)F和F3
题型2 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2 (山东理综)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实Ⅲ-5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0
0.50
1.00
1.50
2.00
2.50
L(cm)
I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
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实Ⅲ-6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实Ⅲ-7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 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 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实Ⅲ-8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 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 (1)作图见解析 10.0(9.8,9.9,10.1均正确) (2)1.80(1.70 1.90均正确) (3)作图见解析 (4)FOO′
解析
(1)根据表格数据,作出F-l图线见下图,图线的截距即表示橡皮筋原长,因此l0=10.0 cm。
(4)若F′与FOO′在误差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就表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针对训练: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实Ⅲ-9甲所示。
(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实Ⅲ-9甲所示。其中,细绳C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 N;
(2)请将图甲中细绳CO和BO对O点两拉力的合力F合画在图乙上,由图求出合力的大小
F合=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对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少很感兴趣,于是,他将刻度尺与弹簧测力计平行放置,如图丙所示,利用读得的数据,他得出了弹簧的劲度系数,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60 (2)图见解析 5.1 (3)60
解析
(1)由图甲可读出C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2.60 N。
(2)在图乙上的画图如图所示,结合作图可求知合力大小为5.1 N。
(3)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零刻度线对应5.0 mm,2. 60 N对应48.0 mm,由胡克定律,F=kx,解得k=F/x=60 N/m。
题型3 创新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创新)
例3 (衡阳模拟)如图实Ⅲ-10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1.001
0.580
1.002
F2/N
-0.868
-0.291
0.865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 (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 )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答案 (1)F1 0.05 (2)C
解析
针对训练:
3.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实Ⅲ-11甲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如图实Ⅲ-11乙所示。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
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要测量图甲和图实Ⅲ-11乙中橡皮筋的长度
D.要记录图甲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
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
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
答案 (1)BCE (2)C
解析
相关文档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5章《机械能及2021-06-17 13:52:435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5章《机械能及2021-06-07 19:40:30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6-03 17:30:288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6-02 15:34:01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七考纲解读及真2021-05-22 13:38:176页
-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选修35专题练习动2021-05-10 21:37:1117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22匀速直线运动2021-04-28 19:09:4212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5章《机械能及2021-04-27 18:19:156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9章《电磁感应2021-04-27 11:24:587页
-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单元检测九 电磁2021-04-26 01:20: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