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50 KB
- 2021-06-24 发布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无答案)
地理科试题(文科)
时量:90分钟 满分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根据所学区域的有关内容,回答1—2题。
1.以下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湖南省××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 D.①⑤⑥
2.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是( )
A.37.6:17.4:45.0 B.
- 12 - / 12
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3.5:38.9
4.图中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所学区域发展差异的相关内容,回答5—6题:
5.划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 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发展速度 B.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C.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D.经济结构
6.下列城市,处在西部地区的是( )
A.兰州、乌鲁木齐、太原 B.西安、呼和浩特、长沙
C.成都、河南 、银川 D.西宁、拉萨、重庆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7—9题。
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 12 - / 12
8.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现象中,甲、乙两地共有的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水运发达
C.冬季河流结冰 D.夏季为河流汛期
1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12.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 12 - / 12
D.人口多,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我国第五大工程。读“川气东送示意图(甲)”、“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乙)”,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在湖北省内线路最长 ②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避免了穿越长江
③工程沿线自然带表现出纬度地带性规律 ④川气东送有利于改善沿线城市大气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③煤炭的消费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④天然气的消费增比幅度上涨最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15—16题。
15.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 12 - / 12
16.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读我国局部地区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图,回答17—18题18
17.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18.该区域西部自然灾害主要有(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19.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0.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读下图,回答75—76题。
- 12 - / 12
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76.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径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D.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20.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径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 12 - / 12
D.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按照国务院三峡办的总体部署,2010年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开始,9月底蓄水至163米,争取10月底前蓄水至175米。相关部门在水位升高后,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21—22题。
21.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20千米以内地区的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
C.水的比热容大 D.阴雨天气增加
22.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了周围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全年降水增加,空气变得湿润
C.附近陆地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D.全年降水减少,空气变的干燥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24.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12 - / 12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25—26题。
25.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6.由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 )
A.我国水利完全可以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
B.我国江河众多,水力、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C.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应该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
D.国情不同,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经验不能借鉴
27.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便利,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28.下列不属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的是( )
A.生态农业 B.精确农业 C.有机农业 D.石油农业
“工厂化农业”也称“农业车间”,即在人为控制下,通过设备、条件的改进,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栽培环境,进行可控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由于摆脱了自然环境的束缚,可以实现蔬菜、花卉、家禽家畜饲养等全天候、反季节的连续性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据以上材料回答29—30题。
29.从农业分类角度看,“工厂化农业”属于( )
①劳动密集型农业 ②资金密集型农业 ③技术密集型农业 ④自给农业
- 12 - / 1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下列生产方式属于“工厂化农业”的是( )
①立体农业 ② 玻璃花房 ③灌溉农业 ④大棚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
长铁一中高二年级2017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科答卷(文科)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 综合题(共40分)
31.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 12 - / 12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32.下图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500米2/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优先开发这个基地的战略意义(从能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两方面回答)
33.2007年l月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根据相关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填出图中字母处农业带的名称(3分):
- 12 - / 12
A B D
(2)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3%,却成为世界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其原因是? (2分)
(3)美国20世纪30年代“黑风暴”发生在图中的______部分(字母代表)。(1分)
(4)左图中B有两处,试说明两处农作物有何不同之处。(2分)
(5)说明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字母代号C)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6)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因素有 。(1分)
①劳动力 ②机械化程度 ③市场 ④农业生物技术 ⑤交通运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7)图中沼泽地有何重要作用?简述保护该沼泽地的主要措施。(4分)
34.读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分布图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以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统计图中反映20世纪30年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2分)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A荒漠化的有关问题.
①该地区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2分)
②造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2分)
- 12 - / 12
(3)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同时荒漠化造成地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人类应采取措施哪些防治荒漠化?(3分)
- 12 - / 12
相关文档
-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2021-06-24 01:04:545页
-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课时2021-06-24 01:01:285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国旗下讲话稿—2021-06-24 01:00:142页
-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年2021-06-24 00:58:3215页
-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2021-06-24 00:57:2755页
- 《课堂设计》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2021-06-24 00:54:045页
- 高中英语Unit 1 Living well 新人2021-06-24 00:53:268页
- 2020版高中化学 专题5 溶液中的离2021-06-24 00:52:4714页
- 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7 物质的制备2021-06-24 00:46:038页
- 2020高中数学 第三章简单的线性规2021-06-24 00:45: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