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1-06-18 发布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
高 二 历 史 (文)
命题人、校对人:胡洁、岳占斌(2018.3.30)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
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加速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下列图片是一战时某些国家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3.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
来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 B.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C.协约国与同盟国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4.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事
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
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A.①② B. 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5.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材料反映出美国参加一战的真实目的是
A.应对敌对国的挑战,捍卫人类的权利 B.凭借强大实力,攫取世界霸权
C.保障世界人民的自由 D.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6.一战的欧洲战场上出现大批服役的中国劳工,法国福煦元帅曾评价他们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结合上述材料,对一战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7.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
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
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A.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B.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引发了十月革命 D.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
8.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反对拿破仑的斗争中形成的,1870年以后发展
成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并在统治阶级的煽动下,成为一股潮流。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
A.爱国主义 B.对外扩张 C.维护国家主权 D.崇尚战争
9.《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
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
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民族自决 B.大国一致 C.委任统治 D.集体安全
10.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
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素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
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
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
的意图是
A.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D.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尽管调停人通常将民族自决的原则运用于欧
洲,但他们绝对不在欧洲以外地区这样做。”这里,作者批评的是《凡尔赛和约》中:
A.规定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
B.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D.对战争赔款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
12.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
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
“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这体现了
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种子
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列强充满了矛盾
13.“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
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
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
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洛迦诺会议期间 B.五四运动期间 C.巴黎和会期间 D.华盛顿会议期间
14. 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正确的一项是
史实
推论
判断
1917年3月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美德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A
《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的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之举
B
英国的世界霸权在一战后受到美国的挑战
英国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
C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所有的矛盾
D
15.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
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出现这种情况的根
本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D.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
16.《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
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
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
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民族经济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C.美日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D.欧洲列强不屑于对华再进行输出资本和商品
17.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一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
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
粗看一战后“欧洲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18.《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对图片所
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法、比联军入德国 奉命撤离鲁尔区的德国铁路员工
A.促使法国经济快速发展
B.法国从德国手中获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C.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
D.赢得了英美等国的大力支持
19.一战结束后,法国在国际舞台上一度非常活跃,参与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国际文件,但是有的条约和文件不仅没有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反而削弱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下列条约中削弱法国在欧洲地位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 ②道威斯计划 ③《洛迦诺公约》 ④《非战公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1928年《非战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凯洛格评价它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这是因为
A.《非战公约》对列强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非选择题(2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在一战后的日本急剧膨胀。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
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
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
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
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
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
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
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主义为什么会在日本盛行?(9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11分)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
高二历史答题纸(文)(2018.3.30)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1.(1)
(2)
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C
C
D
B
B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B
D
A
D
C
A
C
C
B
材料题:
21.(1)背景:一战后,日本整体实力的增强;欧战的惨状推动部分日本人对西方文明的重新评估;旧的殖民理论陷入困境。(9分)
(2)内容:中日团结,相互依存,以共同对抗欧洲;由日本主导对中国实施改造;中国教育和语言文字日本化。(9分)
实质:是一套掩饰侵略、欲图扩大日本在华(亚洲)利益的理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