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 MB
- 2021-06-17 发布
专题十 市场经济导向的工业文明
NO.1
ITEM
ITEM
ITEM
ITEM
NO.2
NO.4
NO.3
高考命题热点化
——
历史考查由
“
考查知识
”
向
“
考查智慧
”
转变,注重鉴古知今
选择题主观化
——
复习内容由
“
教材知识
”
向
“
课程知识
”
转变,拓展知识边界
非选择题自主化
——
答题方式由
“
固化思维
”
向
“
多元思维
”
转变,立足唯物史观
专题跟踪检测
高考命题热点化
——
历史考查由
“
考查知识
”
向
“
考查智慧
”
转变,注重鉴古知今
NO.1
ITEM
统筹理主干
高度析高考
选择题主观化
——
复习内容由“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拓展知识边界
NO.2
ITEM
血与火交织的殖民扩张
考点一
高考真题聚焦
解析
辩论地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早期殖民扩张对殖民国家和殖民地国家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注重
唯物史观
以柱状图作为命题的材料依托,信息直观、清晰。
考查
方式灵活
近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的手段
(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
)
。
强调
必备知识
返回
解析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既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其结果。
注重知识联系
注重对考生的时空观念
(
大时段的时空变化
)
和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考查。
核心素养凸显
以英国日常生活中茶叶的消费群体的变化作为命题切入点。
导入材料平近
返回
横展纵深提能
西方
中国
代表
项目
积极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闭关锁国,丧失融入世界大潮的契机
外交
近代科学诞生,科技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缺少实验理性及创造性
科技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具有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潮影响有限
思想
殖民扩张,大力开辟国际市场;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处于农耕文明时代
经济
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道路
明清时期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政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对国际关系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对殖
民地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殖民国家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对世界市场
影响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特点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考点二
高考真题聚焦
解析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全方位认识历史事件并做出科学理性的解释能力。
能力认知
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探究。
学术色彩
试题命制注重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
返回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
~
1793
约
1830
~
1835
数额
(
百万英镑
)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
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
1851
年为
100
。
)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解析
变传统文字史料为表格史料,信息更直观。
呈现
形式灵活
让数据
“
说话
”
,应注重数据的对比,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注重
对比分析
返回
解析
链接当前的环境治理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
隐含
社会热点
不是考查传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特点,而是考查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考查
视角独特
以英国在不同时期人口死亡率的上升折射环境污染的危害。
命题
材料新颖
返回
解析
以教材中未涉及的美国工业革命中的史实为背景。
命题
材料陌生
考查美国国内市场的不统一对美国工业革命的阻碍。
注重
唯物史观
以美国铁路的多种轨距设置切题,隐性说明当时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切入
问题巧妙
返回
横展纵深提能
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促使工业
现代化
转型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促使经济
发展方式
转型
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促使社会
形态转型
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
1815
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
1848
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促使社会
思想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促使城市
化转型
非选择题自主化
——
答题方式由“固化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变,立足唯物史观
NO.3
ITEM
高考第
41
题增分策略
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⑨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②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③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⑦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①上海开始“依港兴市”
⑧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两者都有制度的突破
两者都有工商业的发展
两者都有便捷的交通
⑩
19
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④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把两城市放到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去解读,更能体会工业化对城市的推动
“
19
世纪下半期”隐含了“工业革命”的信息,体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步产生并发展的,殖民侵略战争是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为扩大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发动的,体现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客观影响
⑤
1929
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
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④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政府的持续规划建设
有着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
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②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①上海开始“依港兴市”
学科综合是高分的关键。回答此问,要充分调动地理常识中的“城市发展区位分析”,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得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隐性信息是改革开放,而浦东新区的开发又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
沿海港口城市,商业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长江内河航路的入海口,海路、陆路交通发达
⑪
中
“
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
”
人口老龄化
⑪
中
“
老龄化日益严重
”
人口拥挤
⑪
中“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在对材料中“纺织业日趋衰落”的解读时,考生往往不能提升思维的高度,不能从产业结构的转型等方面加以阐释。如果将材料信息结合热点进行挂钩,转换思维,满分之答不是梦
传统产业衰落,需升级改造
⑪
中“纺织业日趋衰落”
贫民窟现象
高考第
42
题增分策略
鲁滨逊去非洲贩卖黑奴
情节三
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
情节二
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情节一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通过自己阅读
《
圣经
》
无师自通
情节五
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过得很富裕
”
情节四
“
专题跟踪检测
”
见
“
专题
跟踪检测(十)
”
(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