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6.50 KB
- 2021-06-17 发布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五章 孟德尔定律
第13讲 分离定律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确认
考点
知识内容
必考
加试
1.分离定律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b
b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
b
b
(3)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
(4)显性的相对性
a
a
(5)分离定律的应用
c
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
c
c
(7)杂交实验的设计
c
考点一| 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设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
③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在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⑤F1产生的两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比例为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即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CC∶2Cc∶1cc,表现型及比例为3紫花∶1白花。
3.分离假设的验证
(1)测交(方法)
①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②方法: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预测分析:Cc×cc→1Cc∶1cc,表明解释正确。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F1×白花→85株紫花、81株白花,其比例接近1∶1。
⑤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
(2)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显性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5.显性的相对性
分类
举例
过程图解
现象分析
完全显性
豌豆花色
P:紫花×白花
CC↓cc
紫花
F1:Cc
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它所控制的性状得以完全地表现
不完全显性
金鱼草花色
P:红花×白花
CC↓cc
粉红色
F1:Cc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共显性
人的ABO血型
P:A型×B型
IAIA↓IBIB
AB型
F1:IAIB
IA与IB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
1.(2017·1月温州十校联考)孟德尔豌豆花色实验中所得出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紫花与白花之比为3∶1
B.子二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Cc∶cc=1∶2∶1
C.子一代测交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中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
D.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彼此分离
D [孟德尔豌豆花色实验中所得出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2017·1月金华十校联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C.自交可以用于杂交育种时的纯合化
D.测交能用于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B [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个体出现,或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此显性个体为杂合子,A项正确;测交的亲代和后代都有两种性状,无法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项错误;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自交方法,淘汰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子,获得显性纯合子,C项正确;测交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
1.杂交实验常用符号、方法
(1)常用符号归纳
符号
P
F1
F2
×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2)人工异花授粉
2.有关遗传规律的重要概念关系,如图所示:
3.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1)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且与等位基因的行为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①独立性:等位基因存在于杂合子细胞内,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独立。
②分离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等位基因也随着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从而使杂合子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如图所示)
③随机组合性: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细胞核中基因的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作用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五种交配方式的含义及其应用
交配方式
含义
作用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①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授粉
②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
①可不断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
①验证杂交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②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与反交
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
常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
5.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
①若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病。
②若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者,则为显性遗传病。
1.(2016·浙江1月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C.玫瑰的红花与绿叶
D.马的长毛与牛的有角
B [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不同性状,A错误;豌豆圆粒和皱粒是相对性状,B正确;红花和绿叶不是同种性状,C错误;马和牛不是同种生物,D错误。]
2.(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期初)有关孟德尔所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为了杂交,亲本都要进行去雄处理
B.孟德尔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解释了F2的性状分离现象
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
D.孟德尔只通过研究紫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就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C [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为了杂交,对母本要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孟德尔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排除了性状随母本遗传的可能,B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C正确;孟德尔通过研究紫花和白花等七对相对性状,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3.(2016·浙江金温台高二3月联考)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①②
B.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
C.Aa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
D.基因(A)与基因(a)的根本区别在于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A [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其中①②
表示等位基因分离,A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B错误;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数量多,C错误;基因(A)与基因(a)的根本区别是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4.(2017·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期始)采用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鉴定某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说,一般用测交方法。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进行杂交,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新的性状产生,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相对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后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不断地自交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合度。测交的重要意义是可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5.(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1)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
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
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B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A项正确;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若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
1)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1)的10倍之后再进行模拟,并没有脱离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B项错误;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C项正确;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并搅匀,D正确。]
6.(2016·浙江杭州地区高三期中联考)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1——深紫色、A2——中紫色、A3——浅紫色、A4——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A1>A2>A3>A4(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A.1深紫色∶1中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中紫色∶1浅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A [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A1A1、A1A2、A1A3、A1A4,所以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①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1)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②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2)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③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3)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浅紫色;④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4)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考点二|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子代
2.探究杂合子连续多代自交问题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1-
-
-
+
-
(2)根据上表比例,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由该曲线得到的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体(显性),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1.(2017·1月杭州模拟)经大量重复实验后,某研究小组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
①黄色×黄色→黄色 ②黑色×黑色→2黑色∶1黄色
③黄色×黑色→1黑色∶1黄色
据此可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个体为( )
A.黑色纯合子 B.黑色杂合子
C.黄色纯合子 D.黄色杂合子
A [据黑色×黑色→2黑色∶1黄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据黑色×黑色→2黑色∶1黄色、黄色×黑色→1黑色∶1黄色可知黑色小鼠均为杂合子,可推测显性纯合子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A项正确。]
2.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F1自交后,F2
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应为( )
A.红色∶粉红∶白色=1∶2∶1
B.粉红∶红色=1∶1
C.红色∶白色=3∶1
D.红色∶粉红∶白色=4∶4∶1
D [F2表现1∶2∶1的比例,说明牵牛花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杂合子为粉红色,即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F2中粉红色和红色花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比例是2∶1,因此其产生的基因型为A、a的配子分别占2/3、1/3。均匀混合种植后自由授粉,后代中红色AA的比例是(2/3)×(2/3)=4/9,粉红色Aa的比例是2×(2/3)×(1/3)=4/9,白色aa的比例是(1/3)×(1/3)=1/9。]
1.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通常是确定植物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
待测个体
(2)测交法: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通常需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3)单倍体育种法:
(4)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此法只适用于部分植物。
2.利用分离定律进行相关遗传概率的计算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豌豆的茎高:Aa×Aa→1AA∶2Aa∶1aa,
则杂合高茎豌豆杂交后代表现为高茎的概率是3/4,矮茎的概率是1/4。
(2)用配子概率计算
确定亲本产生配子种类→计算出每种配子的概率→后代中某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为亲本产生的相关配子的概率的乘积。
3.两种自由交配(随交)类型的3个注意点
(1)自交≠自由交配
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2)在连续随交不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均不变。
(3)在连续随交,但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都发生改变。
4.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有些遗传现象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并没有出现特定的分离比,原因可能如下:①F2中的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1.把黄玉米和白玉米隔行种植在一块试验田里,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传粉,结果黄玉米植株结出的果穗上籽粒全部是黄色,白玉米植株结出的果穗上籽粒有黄有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是纯合子,白玉米是杂合子
B.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
C.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是纯合子,黄玉米是杂合子
D.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和黄玉米都是纯合子
B [黄玉米果穗上全部是黄粒,白玉米果穗上有黄粒也有白粒,说明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白玉米果穗上有白粒,是自花传粉所致。黄玉米不管是自花传粉,
还是异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未出现性状分离。所以,黄玉米是纯合子,白玉米为隐性,也是纯合子。]
2.(2017·金华期末测试)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儿子。若该儿子与一位父亲患白化病的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0 B.1/8
C.1/6 D.1/4
C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其所生表现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与一位父亲患白化病的正常女性结婚,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Aa×Aa→(2/3)×(1/4)aa,C项正确。]
3.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 )
A.1∶2∶1 B.4∶4∶1
C.3∶2∶1 D.9∶3∶1
C [杂合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黄果番茄,F1中红果番茄中1/3为RR,2/3为Rr。1/3RR1/3RR,2/3Rr2/3×1/4RR,2/3×1/2Rr,2/3×1/4rr。则后代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3∶2∶1。]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1∶1 B.1∶2 C.2∶1 D.3∶1
A [在该群体中AA=1/3,Aa=2/3,则配子A=2/3,a=1/3,则子代中AA=4/9,Aa=4/9,aa=1/9(死亡)。该子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1∶1。]
5.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若双亲基因型均为Hh,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1∶2∶1。子代母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子代公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又因子代中公羊与母羊数量相等,所以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相关文档
-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生物实验及2021-05-26 00:39:2243页
-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2021-05-25 15:19:564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25 10:37:199页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24 19:38:406页
- 三维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江西专版2021-05-24 19:04:118页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