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50 KB
- 2021-06-17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高二6月月考化学
2018.6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满分50分)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6 NA
B. 1.5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5 NA
C. 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4NA
D. 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氯原子数为NA
2.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3-+H2OH3O++CO32-
B. H2SO3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SO32-
C. CO32-的水解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
D. CaCO3的电离方程式:CaCO3 Ca2++CO32-
3.下列事实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氯化铝溶液蒸干后灼烧得不到无水氯化铝
B.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制印刷电路板的腐蚀剂
C.常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
D.长期施用硫酸铵易使土壤酸化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B. 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ZnCl2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H2SO4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D. 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5.三硫化磷(P4S3
)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下图所示,己知其燃烧热ΔH=-3677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P4S3中磷元素为+3价
B. 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 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 s)+8O2(g)=P4O10(s )+3SO2(g);△H =-3 677kJ/mol
D. 分子中存在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氨水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的反应热△H=+566.0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7.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O22SO3,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n(SO2)=0.4 mol。则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是( )
A. 等于1.6 mol B. 等于1.2 mol C. 大于1.6 mol D. 小于1.2 mol
8.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2-E1
B.a、b分别对应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9.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的燃烧热为566kJ/mol
B. 上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 △H<-452 kJ/mol
D. CO2(g)与Na2O2(s)反应放出452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1024 (个)
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完成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2的反应速率:
B. 提取海带中的碘:
C. 检验火柴燃烧产生的SO2:
D.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11.100 mL 6 mol·L-1的H2SO4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2CO3溶液 ②水 ③K2SO4溶液 ④KNO3溶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反应4min~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 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
B. 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
C. 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
D. 3.0μmol·L-1·min-1和2.5μmol·L-1
13.T℃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同
B.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T℃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平衡常数K=40
D.T℃时,若起始时X为0.71mol,Y为1.00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约为60%
14.在室温下,下列关于pH=3的CH3COOH溶液和pH=3的HCl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H3COOH>HCl
B. 向CH3COOH溶液中通入HCl(g), 的值不变
C. 均与pH=11的氨水混合,使溶液显中性,两溶液的导电性相同,水的电离程度也相同
D. 在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溶液,溶液中的c(Na+)/c(CH3COO-)前者减小,后者增加
15.已知醋酸在水溶液中建立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H++ CH3COO-,若只改变一个条件,一定可以使c(CH3COOH)/c(H+)减小的是( )
A. 通氯化氢气体 B. 加入少量醋酸钾固体
C.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D. 通入少量冰醋酸
16.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Na+、K+、MnO4-、[Al(OH)4]-
B.水电离出的c(H+) =10-14mol/L溶液中:Fe2+、Mg2+、NO3-、Cl-
C.加入铝能产生H2的溶液中:K+、NH4+、I-、NO3-
D.常温下c(OH-)=10-13mol/L的溶液中:Mg2+、Cu2+、SO42-、K+
17.下列滴定实验的指示剂选择不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标准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B. 用碘水标准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2S2O3溶液时选用淀粉溶液
C. 用酸性KMnO4标准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时不另选用指示剂
D. 用NaOH标准液测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时选用甲基橙
18.25℃时,已知下列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Ksp)分别为:Ksp(FeS)=6.3×10-18 ;Ksp(CuS)=1.3×10-36 ;Ksp(ZnS)=1.6×10-24 。下列关于常温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化锌、硫化铜、硫化亚铁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B. 将足量的ZnSO4晶体加入到0.1 mol·L-1的Na2S溶液中,Zn2+的浓度最大只能达到1.6×10-23 mol·L-1
C. 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可采用FeS固体作为沉淀剂
D. 向饱和的FeS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后,混合液中c(Fe2+)、Ksp(FeS)都变大
19.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1 mL 0.1mol/L AgNO3溶液中加入几滴0.01mol/L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ol/L Na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Ksp(AgI)< Ksp(AgCl)
B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加深
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
可以制得Fe(OH)3胶体
20.下列事实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 埋在潮湿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土壤里的铁管更易被腐蚀
B. 在空气中,金属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C. 在电工操作中,铜导线和铁线不能放在一起使用
D. 镀银的铁制品,镀层部分受损后,露出的铁表面易被腐蚀
21.具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可用电解法制取:Fe+2H2O+2OH- FeO42-+3H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c(OH-)增大
B.Na+由阴极室移向阳极室
C.阴极反应式:2H2O+2e-=H2↑+2OH-
D.电解过程中,当消耗1 mol OH-时,同时生成33.6 L H2
2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
(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C4H10+26e-+13O2-=4CO2+5H2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 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 ® 8CO2+10H2O
23.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B
B. 设盐酸和醋酸中加入的Zn质量分别为m1、m2,则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