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0 KB
- 2021-06-17 发布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湖北名师联盟高一
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生 物(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A.高等动、植物具有相同的生命结构层次
B.酵母菌和乳酸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生物,因此它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木兰溪中的所有鱼
③某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金石山上的全部生物
A.②④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③
3.同学们辛苦了!这道题难度不大,但是还是需要大家仔细思考作答,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病毒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生活和繁殖,故它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一部分
C.对乳酸菌、颤藻等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
D.人体内的每个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各项生命活动
5.细菌与小麦的区别在于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遗传物质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有无细胞结构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细胞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D.施来登和施旺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
7.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视野比乙视野亮
B.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脃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载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在甲中看到的模糊物像,一换成乙就能立即看到清晰的物像
8.关于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不具有染色体结构
B.两者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
C.两者都可以用完全培养基培养
D.两者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39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B.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发现并命名细胞后提出细胞学说
C. 细胞学说表明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的
10.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C.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
D.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
11.沙漠植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蛋白质 B.油脂 C.核酸 D.水
12.下列关于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生命活动的主要元素
B.都属于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
C.前者是细胞特有的,后者是细胞与非生物界共有的
D.两者都是细胞自身合成的
1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质量百分比)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最多,H次之
C.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体内化合物的含量会有动态变化
D.无机盐在体内含量很少,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没那么重要
14.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定时所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材料
花生种子切片
淀粉溶液
蔗糖溶液
豆浆溶液
试剂
苏丹Ⅲ染液
碘液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水浴加热
不加热
不加热
加热
加热
观察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现象
橘黄色
溶液变蓝色
砖红色沉淀
紫色溶液
15.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鉴别出下列物质中的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岛素 ④RNA
A.①③ B.①② C.只有① D.①③④
16.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C.脂肪鉴定中50%的乙醇溶液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m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17.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下列有关“蚕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蚕丝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B.蚕丝的形成过程一定有水产生
C.蚕丝服装可以用热水浸泡 D.蚕丝中一定含有化学元素C、H、O、N、P
18.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19.某药物H3Z是一种多肽类的激素,能使人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病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3Z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
B.合成H3Z时生成的水中的H原子只来自氨基
C.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少量H3Z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D.若H3Z被水解成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则这些短肽肽键总数是35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上,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个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有6种
B.鬼笔环肽是一种环状七肽,其在合成过程中经脱水缩合生成6个水分子
C.完全相同的两条多肽链,其折叠盘曲形成空间结构的方式可以不同
D.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21.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产素是由1个八肽环和1个三肽侧链构成的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
D.催产素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2.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 碳元素的含量能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 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C. 测定该动物的某种小分子含C、H、O、N、S,此小分子不可能是氨基酸
D. 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H、O的含量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
23.对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称为三肽
B.图中③称为肽链
C.图中的化合物仍含有一个完整的羧基
D.图中的化合物是由氨基酸通过缩合反应而合成的,并生成了3个水分子
24.如图表示某蛋白质中氨基酸和相关基团的数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2条肽链
B.共有124个肽键
C.R基中共含有15个氨基
D.形成此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250
25.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测得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肽链数及其至少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数分别为
A. 51个、1个、51个 B. 51个、2个、2个
C. 51个、2个、51个 D. 44个、2个、2个
二、非选择题
26.(9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句描写了西湖的风光,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西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所有的清荷构成__________。
(2)生活于西湖的微生物如一个细菌属于个体生命系统吗?_______。
(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藻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
①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中。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②由于蓝藻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_______生物。
(4)生活在湖水中的蓝藻,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形成________现象。
27.(12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
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
_____(填字母),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9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相比c的颜色更_____(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相比d的颜色更_________(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
(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
29.(9分)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需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请根据表中所列各种材料回答问题:
各种可供实验的材料
柑橘
红桃
黑豆
黄豆
花生种子
大米
苹果
血红蛋白
(1)原理: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如将上表材料中的________制成匀浆,其中的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2)表中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最理想材料是苹果,理由是该组织细胞___________;鉴定过程:向试管中加入2mL组织样液,加入_________试剂适量混匀,然后放入温度为50~65℃水中加热;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________。
(3)表中适合于鉴定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用___________染色后呈红色。鉴定时需将材料切片,并制成临时装片,其过程要用酒精,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表中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最理想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30.(11分)下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请分析:
(1)图甲中a的元素一定有哪些?____________可能还会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①过程是指________
(3)通过①②形成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b、c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请写出b、c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
(5)图乙中①②③分别体现了蛋白质怎样的功能?____________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下学期湖北名师联盟高一
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生 物(A)答 案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D
5. 【答案】C
6. 【答案】D
7. 【答案】A
8. 【答案】A
9. 【答案】D
10. 【答案】D
11. 【答案】A
12. 【答案】B
13. 【答案】C
14. 【答案】A
15. 【答案】A
16. 【答案】D
17. 【答案】B
18. 【答案】B
19. 【答案】D
20. 【答案】B
21. 【答案】C
22. 【答案】A
23. 【答案】D
24. 【答案】D
25. 【答案】B
26. 【答案】每空1分
(1) 群落 种群
(1) 属于
(2) B、E 拟核 细胞 B、E 自养
(3) 水华
【解析】(1)西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所有的清荷属于同种生物,构成一个种群。(2)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菌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3)①图中B、E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只有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能表示生物的个体层次,上述五种细胞中,B蓝藻和E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可以表示个体的生命系统层次。②蓝藻和小麦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它们属于自养生物。(4)生活在湖水中的蓝藻,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形成水华现象。
27.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物 甲
(2) b、c、A 600 6(2分) d B
(3) 气泡 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2分)
【解析】(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观察且使放大倍数为最大,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④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将气泡移到视野的中央。
28.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浅 淀粉 I
(2) 深 还原糖 II
(3) 不能 西瓜果实的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2分)
【解析】
(1)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般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当果实成熟以后淀粉逐渐分解为具有甜味的还原糖。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b试管中是成熟天y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判定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I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所以加入碘液以后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浅。(2)因为b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x天的还原糖,d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y天的还原糖,故d试管还原糖含量多,所以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图A中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II。(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因为西瓜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西瓜本身的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29.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大米
(2) 含有还原糖并且颜色接近白色(2分) 斐林试剂 砖红色
(3) 苏丹Ⅳ 洗去浮色(2分)
(4) 黄豆
【解析】(1)上表中所以材料,只有大米含淀粉比例最多,所以将上表材料中的大米制成匀浆,其中的淀粉遇碘变成蓝色。(2)所给材料中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是苹果,理由是该组织细胞含有较多的还原性糖且颜色接近白色;鉴定过程:向试管中加入2ml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适量混匀,然后放入温度为50-65℃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水浴加热;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生成的砖红色沉淀物质是氧化亚铜。(3)表中适合于鉴定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鉴定时需将材料切片,并制成临时装片,其过程要用到酒精,酒精的作用是去浮色,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用苏丹Ⅲ溶液,结果呈橘黄色;如果用苏丹Ⅳ溶液,结果呈红色。(4)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是黄豆,因为黄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且制成的豆浆为白色,对实验结果的颜色观察无干扰。
30.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一定有C、H、O、N 可能还会有S等
(2) 脱水缩合
(3)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2分)
(4) b、c依次为“氨基酸”“肽键”(2分) —CO—NH—
(5) 催化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2分)
【解析】(1)图甲中a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蛋白质中还含有S等元素。(2)b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形成多肽的过程为脱水缩合,因此①为脱水缩合。(3)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为: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4)由图可知,b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化学表达式为:,c是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的化学键----肽键,其表达式为:—CO—NH—。(5)由分析知,图乙中①中的Q是酶,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②中的Q是载体,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③
中的Q是抗体,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