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50 KB
- 2021-06-17 发布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考点一 细胞周期及其表示方法
1.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
名称
表示方法
说 明
扇形图
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顺序不能颠倒
ABC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CA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
a+b或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
a+b+c+d+e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直方图
A组DNA分子数为2C,说明DNA还没有复制;B组DNA分子数为2C~4C,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分子数为4C,DNA分子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已经完成复制
2.细胞周期的特点: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不一定不同,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一定不同。
- 11 -
(2)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
(1)内因:细胞的种类。
(2)外因:温度、射线、pH、生理或病理状况等。
【高考警示】
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三个去向
(1)持续分裂,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保持连续分裂状态,如部分造血干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2)暂不分裂,仍具有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续分裂,如T细胞、B细胞等。
(3)永不分裂,失去分裂能力,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如神经细胞、叶肉细胞等。
【典例】(2017·全国卷Ⅲ)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 11 -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1)DNA合成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因DNA合成被抑制而停滞在间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均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或S期)。
(2)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在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答案:(1)分裂 间(或S)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1)DNA合成阻断法中,最终得到的细胞中核DNA数∶染色体(质)数=1∶1。
(2)经过DNA合成阻断法和秋水仙素阻断法处理的同种生物的同种细胞再一次进入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哪个更长呢?
- 11 -
提示:经过DNA合成阻断法作用的细胞。因为经过DNA合成阻断法作用的细胞是从DNA复制间期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而经过秋水仙素阻断法作用的细胞是从细胞分裂的前期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
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b、乙图中e→f,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甲图中的a+b段或b+c段
C.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乙图中的e→f段
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甲图中b、d全过程或乙图中e→f全过程
【解析】选C。甲图中b表示分裂期,乙图中e→f表示分裂期,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错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甲图中的a+b段或c+d段,B项错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乙图中的e→f段(分裂期),C项正确;图中b、d或e→f段均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无染色单体,D项错误。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先长后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的分裂间期,再经过一个短的分裂期。
(2)“终点到终点”:从完成时开始,到完成时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
- 11 -
(3)“先复制后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完成DNA分子的复制,才能完成细胞的分裂。
【加固训练】
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周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尔基体活动旺盛的时期是乙→甲时期
B.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秋水仙素作用时期是乙→甲时期
D.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解析】选D。图示甲→乙为分裂期,高尔基体活动旺盛的时期是末期,秋水仙素作用时期是前期,在甲→乙时期,A项、C项错误。题图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图,不存在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现象,B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后期,在甲→乙时期,D项正确。
考点二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1.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 11 -
①当有染色单体(前、中期)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②当无染色单体(后、末期)时,染色体∶DNA=1∶1。
(2)纺锤体的变化:形成时期为前期,解体时期为末期。
(3)核膜、核仁的变化:解体时期为前期,重建时期为末期。
(4)中心体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间期复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并形成纺锤体→末期平均分到子细胞。
2.通过模型法突破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1)数量变化:
时 期
项 目
分裂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着丝点
2n
2n
2n
4n
2n
染色体
2n
2n
2n
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核DNA分子
2n→4n
4n
4n
4n
4n→2n
(2)曲线模型:
- 11 -
①a→b、l→m、p→q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②g→h、n→o、r→s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③c→d,r→s的变化很相似,但时期不同。
④染色单体数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3.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名称
生物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物、植物
主要是间期
合成相关蛋白质
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细胞周期
提供能量
高尔
基体
植物
末期
与细胞壁(板)
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
动物、低等
植物
前期
与纺锤体
的形成有关
【典例】(2019·淄博模拟)图1、2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图3表示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
- 11 -
表示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题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1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解析】选B。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项正确。图4中a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不能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不能对应图3中的AB段,B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1或1∶2,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C项正确。图1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项正确。
- 11 -
(1)若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选择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对应图1(填“1”或“2”)。
(2)图3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若曲线纵坐标改为每个细胞中的核DNA数,那么CD段下降的原因是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019·荆门模拟)人体某种癌细胞核DNA含量为2n,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能不断增殖并保持遗传稳定性,对培养液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核DNA含量有2n、2n~4n及4n三种类型。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DNA含量都为2n
B.核DNA含量为2n~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C.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后期
D.若抑制DNA复制,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减少
【解析】选D。癌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核DNA含量为2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1期,核DNA含量为2n~4n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处于有丝分裂S期,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G2期和前、中、后期,若抑制DNA复制,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会减少。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判断方法
(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 11 -
染色单体
(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加固训练】
1.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纺锤体形成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出现新的核膜
【解析】选A。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核DNA分子数(c)=1∶2∶2,A项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B项错误;细胞板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题干中为动物细胞,C项错误;新的核膜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D项错误。
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11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解析】选D。图中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下观察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消失转变为染色质在末期,C正确;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D错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11 -
相关文档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中图版第三2021-06-05 02:15:1610页
- 2019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2021-06-05 01:31:149页
-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2021-06-02 13:44:2746页
-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2021-05-27 19:40:098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2021-05-27 18:16:381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四细胞2021-05-27 16:30:276页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102021-05-27 16:24:397页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2021-05-27 02:49:3220页
-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12021-05-27 02:07:5526页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2021-05-26 23:32:0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