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ClO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
BaSO4
C2H5OH
H2O
A.A B.B C.C D.D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C.生石灰制熟石灰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4.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0.5mol/(L•s) B.υ(B)=0.3mol/(L•s)
C.υ(C)=0.8mol/(L•s) D.υ(D)=1mol/(L•s)
5.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6.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H3COO﹣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I﹣ SO42﹣ NO3﹣
7.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l;
2Hg(l)+O2 (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 (l)的△H为( )
A.+519.4 kJ•mol﹣1 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 kJ•mol﹣l
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g)⇌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0.3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的质量分数增加 B.平衡不移动
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
9.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NO2与NO速率相等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 C.①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10.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1﹣l.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2.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
13.已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 ②升高温度 ③加少量冰醋酸 ④加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B.增大A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压强,C体积分数增加
D.升高温度,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5.对于反应2NO2(g)⇌N2O4(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欲使NO2转化率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O2
②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2O4
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④升高温度.
A.①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6.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g)和2mol Y(g)发生反应:X(g)+mY (g)⇌3Z(g)△H<0,平衡时,X和Y的转化率都是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
C.达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热,容器内压强将增大
D.将平衡后的容器体积压缩至1L,X的浓度为0.45mol•L﹣1
17.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E(P﹣P)=a kJ•mol﹣1、E(P﹣O)=b kJ•mol﹣1、E(P=O)=c kJ•mol﹣1、E(O=O)=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A.﹣(6a﹣12b﹣4c+5d)kJ•mol﹣1 B.﹣(﹣6a+12b+4c﹣5d)kJ•mol﹣1
C.﹣(﹣4a+6b+4c﹣5d)kJ•mol﹣1 D.﹣(4a﹣6b﹣4c+5d)kJ•mol﹣1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46分)
18.白磷和红磷均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相同,但二者的燃烧热不同,通过实验可测得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热.
①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
②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
(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 .
a.同一种物质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2)红磷的燃烧热是 kJ•mol﹣1,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 (填“大”或“小”).
(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 (填“白磷”或“红磷”),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填“高”或“低”).
19.依据实验数据,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 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1),放出285.8kJ热量. .
(2)1mol C2H5OH(1)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1),放出1366.8kJ热量. .
(3)2mol Al(s)与适量O2(g)发生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 .
(4)已知2.00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表示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热反应,且m+n p (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B的转化率 .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
;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1.在一定温度下,将2.4molA和1.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x C(g)+D(g)△H<0,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值等于 2min内v(B)= .
(2)A的转化率为 .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1.2molA和0.6molB,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450℃时平衡常数 500℃时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0.4mol A、0.4mol B、0.2molC和0.2molD,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速率v正 v逆(填“>”或“<”),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 .
22.25℃,50mL0.10mol/L醋酸中存在下述平衡,若分别作如下改变,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填增大,减小,不变)
(1)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 ,溶液中C(H+)将
(2)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平衡将 ,溶液中C(H+)将
(3)加入少量0.10mol/L盐酸,平衡将 ,溶液中C(H+)将
(4)加入2mL0.1mol/LNacl溶液,平衡将 ,溶液中C(H+)将 .
23.今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则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a、b、c表示,下同)
(2)若三种酸的pH相同,则三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ClO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
BaSO4
C2H5OH
H2O
A.A B.B C.C D.D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于Fe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错误;
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A.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故A错误;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B错误;
C.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引发反应时可能需要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C.生石灰制熟石灰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为放热反应,结合常见的放热反应来解答.
【解答】解:A.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故B选;
C.生石灰制熟石灰,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4.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0.5mol/(L•s) B.υ(B)=0.3mol/(L•s)
C.υ(C)=0.8mol/(L•s) D.υ(D)=1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且单位相同进行比较.
【解答】解: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A、υ(A)=0.5mol/(L•s);
B、υ(B)=0.3mol/(L•s),所以υ(A)=0.6mol/(L•s);
C、υ(C)=0.8mol/(L•s),所以υ(A)=mol/(L•s);
D、υ(D)=1mol/(L•s),所以υ(A)=0.5mol/(L•s);
所以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故选B.
5.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解答】
解:该反应不一定是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可能光照反应,故D错误,由图知C+D的总能量大于A+B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B.
6.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H3COO﹣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I﹣ SO42﹣ 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为酸或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为酸或碱溶液,
A.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H3COO﹣,故A不选;
B.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
C.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O2﹣,故C不选;
D.酸溶液中H+、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7.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l;
2Hg(l)+O2 (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 (l)的△H为( )
A.+519.4 kJ•mol﹣1 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 kJ•mol﹣l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已知方程式进行叠加,构造出目标反应式,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注意:(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2)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解答】解:已知: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1
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H=﹣519.4kJ•mol﹣1.
即Zn(s)+HgO(s)=ZnO(s)+Hg(l),△H=﹣259.7kJ•mol﹣1.
故选:C.
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g)⇌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0.3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的质量分数增加 B.平衡不移动
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如平衡不移动,则c(A)应为0.25mol/L,而达到平衡时c(A)=0.30mol/L,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有m+n>3,此意解答该题.
【解答】解: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如平衡不移动,则c(A)应为0.25mol/L,而达到平衡时c(A)=0.30mol/L,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有m+n>3,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的分数增大,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m+n>3,故C错误;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9.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NO2与NO速率相等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 C.①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发生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同时消耗nmol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NO2与NO速率相等,反应方向未知,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反应方向未知,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⑥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反应前后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⑦反应前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前后混合气体总压强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A.
10.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1﹣l.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C正确;
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考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增大浓度、压强,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C.
12.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N2和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为92.0kJ,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为:N2+3H2⇌2NH3,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生成2molNH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故选A.
13.已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 ②升高温度 ③加少量冰醋酸 ④加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本题中提供的四种措施都会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溶液中c(H+)增大,c(CH3COOH)降低;
③=,加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CH3COO﹣)增大;
④=,加水促进电离,溶液中n(H+)增大,n(CH3COOH)降低.
【解答】解:①=,加少量烧碱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值减小,故①错误;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溶液中c(H+)增大,c(CH3COOH)降低,值增大,故②正确;
③=,加少量冰醋酸,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值减小,故③错误;
④=,加水促进电离,溶液中n(H+)增大,n(CH3COOH)降低,值增大,故④正确;
故选C.
14.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B.增大A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压强,C体积分数增加
D.升高温度,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C(g)+2D(g)⇌A(g)+2B(g),
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B.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解: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C(g)+2D(g)⇌A(g)+2B(g),
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A错误;
B.增大A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的体积分数减少,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5.对于反应2NO2(g)⇌N2O4(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欲使NO2转化率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O2
②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2O4
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④升高温度.
A.①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欲使NO2转化率增大,应使平衡正向移动,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判断,注意反应物、生成物只有一种的特点,以此解答.
【解答】解:反应物、生成物都只有一种,则加入NO2、N2O4,都可认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转化率增大,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故选C.
16.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g)和2mol Y(g)发生反应:X(g)+mY (g)⇌3Z(g)△H<0,平衡时,X和Y的转化率都是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
C.达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热,容器内压强将增大
D.将平衡后的容器体积压缩至1L,X的浓度为0.45mol•L﹣1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
A.如果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该反应中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加入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B.达到平衡时X、Y的转化率都是10%,则参加反应的n(X)=1mol×10%=0.1mol,生成的n(Z)=3n(X)(反应)=3×0.1mol=0.3mol,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D.将平衡后的容器体积压缩至1L,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不变.
【解答】解:A.如果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该反应中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加入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1mol:2mol=1:m,m=2,故A正确;
B.达到平衡时X、Y的转化率都是10%,则参加反应的n(X)=1mol×10%=0.1mol,生成的n(Z)=3n(X)(反应)=3×0.1mol=0.3mol,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100%=10%,故B正确;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故C错误;
D.将平衡后的容器体积压缩至1L,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不变为1mol×(1﹣10%)=0.9mol,其浓度==0.9mol/L,故D错误;
故选CD.
17.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E(P﹣P)=a kJ•mol﹣1、E(P﹣O)=b kJ•mol﹣1、E(P=O)=c kJ•mol﹣1、E(O=O)=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A.﹣(6a﹣12b﹣4c+5d)kJ•mol﹣1 B.﹣(﹣6a+12b+4c﹣5d)kJ•mol﹣1
C.﹣(﹣4a+6b+4c﹣5d)kJ•mol﹣1 D.﹣(4a﹣6b﹣4c+5d)kJ•mol﹣1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判断.注意每摩尔P4中含有6molP﹣P键.
【解答】解:各化学键键能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所以反应P4+5O2=P4O10的反应热△H=6akJ•mol﹣1+5dkJ•mol﹣1﹣(4ckJ•mol﹣1+12bkJ•mol﹣1)=(6a+5d﹣4c﹣12b)kJ•mol﹣1,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46分)
18.白磷和红磷均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相同,但二者的燃烧热不同,通过实验可测得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热.
①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
②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
(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 D .
a.同一种物质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2)红磷的燃烧热是 738.5 kJ•mol﹣1,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 大 (填“大”或“小”).
(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 红磷 (填“白磷”或“红磷”),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低 (填“高”或“低”).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2)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3)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
【解答】解:(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D;
(2)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红磷燃烧热=KJ/mol=738.5KJ/mol,
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白磷燃烧热=2983.2KJ/mol,
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大,
故答案为:738.5;大;
(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红磷,能量越高越活泼,白磷稳定性小于红磷,
故答案为:红磷;低.
19.依据实验数据,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 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1),放出285.8kJ热量. H2(g)+O2(g)═H2O(l)△H=﹣285.8kJ•mol﹣1 .
(2)1mol C2H5OH(1)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1),放出1366.8kJ热量. C2H5OH(1)+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1 .
(3)2mol Al(s)与适量O2(g)发生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 2Al(s)+O2(g)═Al2O3(s)△H=﹣1699.8kJ•mol﹣1 .
(4)已知2.00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表示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2H2(g)+O2(g)═2CO2(g)+H2O(l)△H=﹣1195.2kJ•mol﹣1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标注物质的状态,焓变的数值、单位、符合,且物质的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成正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1mol 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1),放出285.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H=﹣285.8kJ•mol﹣1,
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1;
(2)1mol C2H5OH(1)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1),放出1366.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1)+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1,
故答案为:C2H5OH(1)+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1;
(3)2mol Al(s)与适量O2(g)发生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Al(s)+O2(g)═Al2O3(s)△H=﹣1699.8kJ•mol﹣1,
故答案为:2Al(s)+O2(g)═Al2O3(s)△H=﹣1699.8kJ•mol﹣1;
(4)已知2.00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kJ的热量,1mol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热量为99.6kJ×=1195.2kJ,则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H=﹣1195.2kJ•mol﹣1,
故答案为:C2H2(g)+O2(g)═2CO2(g)+H2O(l)△H=﹣1195.2kJ•mol﹣1.
20.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吸 热反应,且m+n > p (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B的转化率 减小 .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减小 .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不变 .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 变深 ;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变浅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1)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可知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2)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3)容积不变加入B,平衡正向移动,但B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多;
(4)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减少C增多;
(5)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6)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平衡逆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反应体系的压强减小,体积增大,B的浓度减小.
【解答】解:(1)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m+n>p,故答案为:吸;>;
(2)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4)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6)加入C(体积不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B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深;变浅.
21.在一定温度下,将2.4molA和1.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x C(g)+D(g)△H<
0,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值等于 1 2min内v(B)= 0.2mol/(L.min) .
(2)A的转化率为 33.3% .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1.2molA和0.6molB,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转化率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450℃时平衡常数 大于 500℃时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0.4mol A、0.4mol B、0.2molC和0.2molD,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速率v正 > v逆(填“>”或“<”),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 0.15mol/L .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将2.4molA和1.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生成C为0.4mol/L×2=0.8mol,则:
A(g)+B(g)⇌xC(g)+D(g)
起始量(mol):2.4 1.2 0 0
变化量(mol):0.8 0.8 0.8 0.8
平衡量(mol):1.6 0.4 0.8 0.8
(1)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1,根据v=计算v(B);
(2)A的转化率=×100%;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1.2molA和0.6molB,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4)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5)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K=
计算平衡常数,计算此时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结合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时D的浓度.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将2.4molA和1.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生成C为0.4mol/L×2=0.8mol,则:
A(g)+B(g)⇌xC(g)+D(g)
起始量(mol):2.4 1.2 0 0
变化量(mol):0.8 0.8 0.8 0.8
平衡量(mol):1.6 0.4 0.8 0.8
(1)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0.8mol:0.8mol=x:1,解得x=1,
v(B)==0.2mol/(L.min),
故答案为:1;0.2mol/(L.min);
(2)A的转化率=×100%=33.3%,
故答案为:33.3%;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1.2molA和0.6molB,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4)A(g)+B(g)⇌xC(g)+D(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450℃时平衡常数大于500℃时平衡常数,
故答案为:;大于;
(5)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K===1,算此时浓度商Qc=
=0.25<K=1,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则v正>v逆,
设平衡时转化的A为ymol,则:
A(g)+B(g)⇌C(g)+D(g)
起始量(mol):0.4 0.4 0.2 0.2
变化量(mol):y y y y
平衡量(mol):0.4﹣y 0.4﹣y 0.2+y 0.2+y
所以=1,解得y=0.1
故平衡时D的浓度为=0.15mol/L,
故答案为:>;0.15mol/L.
22.25℃,50mL0.10mol/L醋酸中存在下述平衡,若分别作如下改变,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填增大,减小,不变)
(1)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 向电离方向移动 ,溶液中C(H+)将 增大
(2)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平衡将 向电离方向移动 ,溶液中C(H+)将 减小
(3)加入少量0.10mol/L盐酸,平衡将 向离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向移动 ,溶液中C(H+)将 增大
(4)加入2mL0.1mol/LNacl溶液,平衡将 向电离方向移动 ,溶液中C(H+)将 减小 .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CH3COOH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生成CH3COO﹣、H+;
(1)加入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但其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
(3)HCl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醋酸电离;
(4)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醋酸,促进醋酸电离.
【解答】解:CH3COOH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生成CH3COO﹣、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故答案为:CH3COOH⇌CH3COO﹣+H+;
(1)加入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增大,
故答案为:向电离方向移动;增大;
(2)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所以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其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导致溶液中c(H+)减小,
故答案为:向电离方向移动;减小;
(3)HCl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醋酸电离,所以抑制醋酸电离,则醋酸向离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向移动,但溶液中c(H+)增大,
故答案为:向离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向移动;增大;
(4)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醋酸,促进醋酸电离,则醋酸向电离方向移动,因为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c(H+)减小,
故答案为:向电离方向移动;减小.
23.今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则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用a、b、c表示,下同)
(2)若三种酸的pH相同,则三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
(3)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4)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
(5)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6)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
(1)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a、b、c中c(H+)大小顺序是b>a>
c,c(H+)越大溶液的pH越小;
(2)若三种酸的pH相同,说明三种酸中c(H+)相同,酸的电离程度越大、酸的元数越大,酸的浓度越小;
(3)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三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体积与酸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
(4)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c>a=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
(5)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b>a=c,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
(6)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a=b<c,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
【解答】解: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
(1)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a、b、c中c(H+)大小顺序是b>a>c,c(H+)越大溶液的pH越小,则溶液pH大小顺序是c>a>b,故答案为:c>a>b;
(2)若三种酸的pH相同,说明三种酸中c(H+)相同,酸的电离程度越大、酸的元数越大,酸的浓度越小,则三种酸的浓度大小顺序是c>a>b,故答案为:c>a>b;
(3)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三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b>a=c,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体积与酸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所以消耗NaOH溶液体积大小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
(4)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c>a=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则消耗NaOH溶液体积大小顺序是c>a=b,故答案为:c>a=b;
(5)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b>a=c,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则最终生成氢气体积大小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b>a=c;
(6)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最终电离出的n(H+)大小顺序是a=b<c,分别加入足量的锌(Zn)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n(H+)成正比,则生成氢气体积大小顺序是a=b<c,
故答案为:a=b<c.
2017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