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血液
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
D.洗澡时耳中进水
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4.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
B.机体中细胞外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浓度升高会引起其渗透压升高
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
5.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
B.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
C.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c
6.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
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8.8岁的王小晓因一次意外,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免疫能力下降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10.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1.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12.效应T细胞的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分泌淋巴因子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与靶细胞结合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看到杨梅会产生一种酸酸的感觉,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1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
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15.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1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行细胞免疫
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丙可能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内环境
D.信息分子可以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细胞代谢
17.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HIV。下列与该病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HIV主要感染心脏,使患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C.艾滋病患者可以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血液制品和皮肤接触传播
18.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核糖体等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周期变长
D.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前者的细胞膜上具有相应抗原的受体
19.神经—体液—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2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22.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3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图1可知,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抑制,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效应是促进
B.由图1可知,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0-10 mol/L、10-8 mol/L、10-4 mol/L
C.由图2可知,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图3胚芽鞘的弯曲程度逐渐增大
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4.向日葵主要收获种子,番茄主要收获果实。上述两种植物若在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向日葵的产量下降
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都下降
25.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采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促进生根的最佳浓度最可能是( )
A.3 mg/mL B.4.5 mg/mL
C.6 mg/mL D.9 mg/mL
26.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是由于( )
A.植物对地心引力发生的反应
B.植物处于黑暗中
C.植物处于强光下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缘故
27.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28.如图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
A.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
29.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胚芽鞘直立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
30.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可用生长素溶液涂于花上,生长素的作用是( )
A.促进受精作用 B.促进染色体加倍
C.促进子房壁发育 D.促进胚珠发育为种子
二、非选择题 (40分,每题10分)
31.请回答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问题:
(1)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这主要是____________在起作用。
(2)剧烈运动时,肌肉会产生________,血浆pH有下降的趋势,但实际仍维持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是:乳酸和NaHCO3/H2CO3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乳酸钠和________,后者再分解产生CO2,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2..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所示结构或物质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上图中哪部分的液体增多所致?[ ] 。
33.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
(4)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表示有________个突触。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填方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 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 h。
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个为一组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
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 ℃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
②③……略。
(3)实验分析:
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组胚芽鞘要10个,而不是1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CBDBB 6-10.DDCDD 11-15.DDDDB
16-20.DABCC 21-25.ACABB 26-30.DCBAC
31.答案 (1)7.35~7.45 缓冲物质 (2)乳酸 NaHCO3 H2CO3
32.答案 (1)淋巴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浆 红细胞 组织液 组织细胞 (2)④和⑥ ①和⑥
(3)⑥ 组织液
33.【答案】 (1)神经中枢 ①②③④⑤
(2)内正外负 acde
(3)ce
(4)树突或细胞体 3
(5)双向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4.答案 (1)适宜并相同 平均值 (2)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 (3)①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 ②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③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与浓度有关,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