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67 KB
- 2021-06-08 发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预习·展示 编写人:姜丽梨
班级: 八( ) 姓名: 日期: 月 号
学习目标:
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 介绍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出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2、 文章时代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探讨下面的问题: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复述要求:a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 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涵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____中,我感受到_____”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感情。(结合具体的文中内容来谈自己感悟到的情感)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涵:
1、品味文中的重点语句,饱含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的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相关文档
-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1-06-08 00:43:1416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2021-06-08 00:42:5025页
- 生物卷·2018届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二2021-06-08 00:42:2639页
- 2020九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探究——电2021-06-08 00:42:135页
-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2021-06-08 00:42:133页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1课 色彩的2021-06-08 00:42:1319页
- 《同步课时作业》九年级英语(全一册2021-06-08 00:42:1216页
-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What’sthebes2021-06-08 00:41:469页
-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第2021-06-08 00:41:1013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2021-06-08 00:40:5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