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2.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06年高考物理命题走势及复习策略
深圳市高级中学 李敬斌
根据对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物理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命题要求、能力要求及试卷结构的分析,结合对近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构成了2006年物理高考命题预测及复习策略,以此和各位一同探讨。
第一部分 近几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1、难度降低,回归基础,注重选拔。
(1)增加了“识记”、“理解”部分的比例,扩大了知识覆盖面。
(2)降低了实验难度,实验不再让考生束手无策。
(3)注重基础知识,简化物理过程,减少知识结合
2、扩充考点,突出重点,紧扣大纲
(1)把能力考察与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不超大纲。
(2)坚持把力学、电学的考察放在核心位置
(3)对教材新增内容进行考察
3、重视能力,突出推理,强化表述。
4、关注热点,注重实际,体现创新。
第二部分 2006年高考命题走势分析
1.命题思想和原则
2.命题走向预测
3.命题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2)推理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实验能力
4、试题难度、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2006年高考试题整体难度与2005年相比应该相当,但我认为难度可能稍有增大,难度系数0.6~0.55之间。
估计选择题9、10题难度要适当增加,实验要有新意,计算题最后两题难度要加大。
(2)试卷中各部分物理知识的占分比例(基本不变)为
力学 约38%
电磁学 约38%
热学 约8%
光学 约8%
原子物理学 约8%
实验(包括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约13%
(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选择题的分数 40分 约27% 非选择题的分数 110分 约73%
第三部分 2006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抓“纲”务“本”,明确物理高考的内容和要求,把准复习的方向。
1、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透彻的研究,以防遗漏,帮助学生熟练、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2、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安排组织好单元训练和适应性训练。
3、对03、04年、05考纲的变化部分要重点关注、分析。特别是“新教材”新增内容。
近几年物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的变化
年度
增加的内容
删减的内容
2003
(126个知识点)
知识点:
●多普勒效应
●热力学第二定律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电视雷达。
实验:
●双缝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力矩,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过程,P-V图,P-T图,V-T图,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的电场等于零,导体是等势体,静电的防止和应用,同种电池的串联,自感系数,三相电流,三相四线制,振荡电路,电磁振荡,LC电路的周期和频率,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
实验:玻意耳定律,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测凸透镜的焦距。
年度
增加的内容
删减的内容
2004
(131个知识点)
知识点:(没有标明的都是Ⅰ)
●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Ⅱ)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光导纤维 ●衰变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实验:
●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删掉的内容有
●简谐振动中机械能守恒
●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内容单列为独立知识点的有
●宇宙速度
●常用的电容器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光的衍射;
年度
增加的内容
删减的内容
2005
(131个知识点)
●“二、力”说明部分增加“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后面括号增加“动能定理”
●阿伏加德罗常量
●删去“感抗和容抗”
●“万有引力定律.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改为“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改为“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由“Ⅱ”改为“Ⅰ”
●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近几年物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的变化
2005年与2004年对照,三点说明部分的变化:
1、原来: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
现在: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没有了“参考试卷”
3、提出了“Ⅲ.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察。”
二、认真落实阶段复习目标,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逐章过关,注重思想方法,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1、知道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概念和规律。
2、能对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辩析。
3、熟练掌握基本题型,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与训练掌握物理学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重要模型《子弹钻木块模型》、《二体联动模型》、《弹簧模型》、《流体模型》、《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问题》等。
一、滑块模型:
【例题1】质量为M=4.0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0时,两个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的小物体A、B都以大小为v0=7m/s。方向相反的水平速度,同时从小车板面上的左右两端相向滑动。到它们在小车上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A、B与车间的动摩擦因素μ=0.2,取g=10m/s2,求:
(1)A在车上刚停止滑动时,A和车的速度大小?
(2)A、B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车的速度及此时车运动了多长时间。
(3)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 例题1解 】
(1) v1=v0-aAt1
μmAg=mAaB ①
v 1=a车t1
μmAg-μmBg=Ma车 ②
v1=1.4m/s t1=2.8s ③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0-mBv0=(M+mA+mB)v ④
v=1m/s ⑤
对车 -v=v1-aBt2 μmBg=mAaB ⑥
解得:t2=1.2s ⑦
所以A、B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
车的运动时间为t=t1+t2=4s ⑧
(3)由(1)可知t1=2.8s时,v1=1.4m/s,在0-t1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在t1-t2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v =1.0m/s,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如图所示
二.传送带、子弹打木块模型:
【例题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m =0.5.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 =300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u=50m/s,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
(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
(2)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3)从第一颗子弹射中木块到木块最终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所产生的热能是多少?(g取10m/s2)
例题2解
(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动量守恒
解得:v1’=3m/s
木块向右作减速运动
解得: t1=0.6s<1s
所以木块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向右运动离A点最远时,
速度为零,移动距离为
解得:S1=0.9m
2) 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再向左作加速运动,
时间 t2=1-0.6=0.4s
速度增大为 v2=at2=2m/s(恰与传送带同速)
向左移动的位移为
两颗子弹射中木块的时间间隔内,木块总位移
方向向右所以,最多能射进n颗子弹
3)第一颗子弹击穿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木块向右减速运动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
木块向左加速运动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
第16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滑行时间为有
木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
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解得 Q=14155.5J
三.弹性碰撞模型
【例题3】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放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 m3,m2=m3=2m1。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而且它们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开始时,三球处于槽中Ⅰ、Ⅱ、Ⅲ、的位置,彼此间距离相等,m2和m3静止,m1以速度v0=πR/2沿槽运动,R为圆环的内半径和小球半径之和。各球之间的碰撞皆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T。
m1 、m2弹性正碰:
解得
m1由Ⅰ到Ⅱ的时间为
m1由Ⅱ 返回到Ⅰ的时间为
m2由Ⅱ到Ⅲ的时间为
m3由 Ⅲ到Ⅰ的时间为
m3到达Ⅰ时, m1恰好返回Ⅰ
m3 、m1弹性正碰:
解得
依此类推
系统周期为
四、弹簧模型 :
【例题4】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B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质量为m的小球A以初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运动,过一段时间,A与弹簧分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以内)
(1)在上述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大;
(2)若开始时在B球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挡板(图中未画出),在A 球与弹簧分离之前使B球与挡板发生碰撞,并在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设B球与固定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试求出此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的范围。
⑴当 A、B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势能最大。
解得
⑵设B球与挡板碰撞前
而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碰,vB有最大值vBm,
当 时,Em有最大值为:
当 时,Em有最小值为:
五、质谱仪模型
【例题5】如图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示意图,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和磁分析器组成。若静电分析器通道的半径为R,均匀辐向电场的场强为E。磁分析器中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问:
(1)为了使位于A处电量为q、质量为m的离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
图中圆弧虚线通过静电分析器,
加速电场的电压U应为多大?
(2)离子由P点进入磁分析
器后,最终打在乳胶片上的
Q点,该点距入射点P多远?
【例题5解】
1)离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
根据动能定理有
离子在辐向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2)离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故有
六、电磁感应、地磁场模型
【例题6】据报道,1992年7 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项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实验取得了部分成功,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约300㎞处由东向西飞行,相对地面速度大约6.5×103m/s,从航天飞机上向地心方向发射一颗卫星,携带一根长20㎞、电阻为800Ω的金属悬绳,使这根悬绳与地磁场垂直,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假定这一范围内的地磁场是均匀的,磁感应强度为4.0×10-5T ,且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的速度相同,根据理论设计,通过电离层的作用,悬绳可产生3A的电流。试求:
(1)金属悬绳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悬绳两端的电压;
(3)航天飞机绕地球运行一圈悬绳输出的电能(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
【例题6解】
1)因悬绳的长度远小于航天飞机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故可以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上的相同,这样:
2)悬绳两端的电压:
3)航天飞机绕行一周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悬绳输出的电能
七、热学模型
【例题7】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
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将一个热
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置于
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欧姆表连
接,气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若发现欧姆表指针逐渐左偏,则气缸内气体压强一定减小
B.若发现欧姆表指针逐渐左偏,则气缸内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欧姆表指针逐渐左偏
D.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需加一定的力,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八、估算问题
【例题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首先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太阳的密度.准备的器材有:①不透光圆筒,一端封上不透光的厚纸,其中心扎一小孔,另一端封上透光的薄纸;②毫米刻度尺.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要求:(1)简述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R 的过程.(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太阳密度.
解:(1)其过程如图所示,用不透光圆筒,把有小孔的一端对准太阳,调节圆筒到太阳的距离,在薄纸的另一端可以看到太阳的像.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太阳像的直径d,圆筒长为L.
设太阳的半径为R,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由成像光路图可知:△ABO∽△CDO,则:
即
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则:
由密度公式
及球体体积公式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九、联系实际
【例题9】2004年11月19日,中国首个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开始初步研制,“嫦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此前,中科院院士、中国登月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成都理工大学所作的题为“月球探测与中国的登月计划”的学术报告中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预计将于2006年底或2007年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由于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达38万公里,科学家决定采取多级推进的方式将卫星送入月球轨道,成为环月球卫星,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月球极地轨道开展科学探测.
在谈到探月的意义时,欧阳自远说:一是月球矿产资源丰富。二是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中由于没有大气,太阳辐射可以长驱直入……
已知: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
月球质量 M月 = 7.3506 ×1022千克 月球直径DM=3500 km
地球质量M地=5.9742×1024千克 地球赤道半径Re=6400km
太阳质量 M日= 2.0×1030千克 日地平均距离a = 1.5×108km
月地平均距离b=3.85×105km G = 6.67×10-11Nm2/kg2
求(1)“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环月探测的环绕速度和周期。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为多少?在月球表面发射月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多大?
(3)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为多少?
例题9解
1)月球探测卫星环月探测,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v = 1.586km/s
由
得:T=7.723×103s =2.145h
2)在月球表面附近,可认为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解得:
假设在月球表面发射卫星,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化解得:
当h=0时,v最小
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得:
十、常规电学实验
【例题10】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实验中,若粗估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3Ω,为减小误差,要求金属丝发热功率P<0.75W,备有的部分仪器有: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线直径时,可估读到_______mm,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导线长度时,可估读到_______mm;
(2)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___________ (用字母代替);
(3)在框内画出电路图;
(4)在下图中,将各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十一、创新实验
【例题1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且和斜槽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10cm,A、B间距离y1=1.50cm,B、C间距离y2=14.30cm.(g取9.80m/s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v0=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小球初速度值为 m/s.
【例题12】在某物理科技夏令营中有这样一个设计题目:试 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要求小车能行驶尽可能远。对小车的要 求是:车高不得超过75cm,车的动力是使用质量是2.4kg的重物 的重力,通过这一部分重力做功,来达到驱动小车前进的目的, 为此,有两位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1:设计如图A所示,绳的一端拴在2.4kg的重物上,通过定滑轮,另一端一圈一圈地绕在后轮的轮轴上,当2.4kg的重物 在0.75m高处因自身重力作用而缓慢下降时,绳就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车轮转动,
带动小车前进,使车前尽可能远的距离。
方案2:设计如图B所示,使2.4kg的重物在车上光滑的滑槽上由0.75m
高处开始下滑,利用小车的反冲,使小车前进尽可能远的距离。设两车重力相等,这两个方案哪个更为合适?试说明理由。(假设两种情况下小车与地面的动摩擦
因数相同)
【例题13】为了测量一个欧姆表内部电源的电动势,某同学仅利用提供给他的一个量程满足要求、内阻约几千欧的电压表完成了测量.巳知欧姆表刻度盘上中央刻度值为“20”.
①请在图中用实线把两表连接成测量电路
②实验中应把欧姆表选样开关调至 挡.
③若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为U,欧姆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为N,设一切操作均正确,则欧姆表电源电动势E的计算式为 .
第三部分 2006年高考复习策略
三、加强实验复习,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1、注重常规实验的复习。
2、注重变式实验的复习。
3、注重设计性实验的复习。
实验复习宜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穿插在章节内容复习中,二是第一阶段复习结束后集中复习,三是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进行实验专题训练,四是在模拟训练中分散测试。
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提高解答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能力。
1、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神州六号”,“嫦娥工程”,“黑洞理论”,“第十颗行星发现”,“冻结光速”等
2、重视课本“素材”。
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把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阅读材料”、课本后的专题以及边框中的文字叙述等,都要认真的阅读思考。
3、重视“新课程”,关注“新课标”。
五、加强薄弱环节训练。
1、规范解题训练。
“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2、培养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好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
相关文档
- 天津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2021-06-03 22:34:149页
- 高考物理试卷汇编选修2021-05-26 14:09:305页
- 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2021-05-26 10:02:2810页
-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037电场力做2021-05-26 01:29:2812页
- 2015年安徽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2021-05-26 00:52:4215页
-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2021-05-26 00:16:0327页
- 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含超级详细解2021-05-25 23:17:2817页
- 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高清2021-05-25 14:39:1523页
-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一轮复习计划2021-05-24 23:10:575页
- 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含详细解答2021-05-24 22:46:5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