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8.50 KB
- 2021-06-07 发布
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 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30题45分)
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B.SCC表示企业晚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C.P点一直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
D.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盈利空间界限为M1′至M2′
2.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
A.产业升级 B.产业转移 C.企业的全球化 D.产业结构调整
3.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优惠的税收政策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市场广阔
A.④①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请完成与西气东输工程相关的4--5题。
4.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B.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D.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5.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优化地方能源结构,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D.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在其南北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据此完成6~7题。
6.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
A.冬小麦、棉花 B. 春小麦、大豆 C.玉米、高粱 D.春小麦、水稻
7.有关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 B.黑龙江省东部多盐碱地,西部多沼泽地
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辽宁省南部积温增多,可以种植棉花和冬小麦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自然条件 C、经济发展 D、人口迁移
1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A、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郊区城市化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上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
A. 阴雨天、晴天 B.晴天、晴天 C. 晴天、阴雨天 D.阴雨天、阴雨天
12.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
A.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13.下列各等温线示意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上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
14.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⑤⑥ D. ④⑤⑥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 西北风和西风 B. 西北风和东北风
C. 西北风和北风 D. 西南风和西北风
右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16一19题。
16.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影响 B.地形影响
C.洋流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
17.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地面状况
18.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 海陆分布
19.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
A.25℃ B.22℃ C.20℃ D. 15℃
20.下图为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白处为海洋),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洋流,地形 D.大气环流,下垫面
下图为某日局部地区昼夜分布图,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时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地地方时为18:00 B.冰岛低压势力达到最强
C.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64°W 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2.通常情况上图所示月份下列地区降水最丰沛的是( )
23.下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有关图中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C.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 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24.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有( )
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d.图中③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a、d B.b、c
C.c、d D.a、b
下图所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25题。
25.该地该日夜长约为( )
A.9小时40分钟 B.11小时20分钟 C.11小时5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地球上,晨线和昏线相接时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 )
A. 23.5° B. 47° C. 66.5° D. 94°
27.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④① D. ③④
读下面两幅图,上图是某地一天中的太阳运动轨迹图,下图是从上图中截取的该日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据此回答28~30题。
28.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
A.70°N B. 70°S C.75°N D.75°S
29.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A.15°N B. 15°S C. 20°N D.20°S
30.当太阳光线处在a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
A.120°W B.0° C.180° D. 60°E
一、 综合题(满分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却逆势飘红,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材料三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
原料导向型→ → 转变。
(2)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哪些?
(3)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32.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
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是_____ ___。
(2)A地经度是_____ 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1)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8分)
(2) 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3)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8分)
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答案
1.D 2.B 3.C 4.D 5.A 6.B 7.D 8.B 9.C 10.A 11.C 12.B 13. C 14.D 15.C 16.C 17.C 18.C 19.A 20.C 21.C 22.C 23.C 24.A 25.B 26.B 27.C 28.C 29.C 30.D
31.(1) 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2) 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廉。
(3) 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社会协作条件好。
(4)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32.(1)冬至(12月22日) (2分)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2分)
(2)180° 8(2分)
(3)46°52′(2分)
(4)60°E 20°S(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因AO为昏线,所以可判断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20°S,那么其日期为冬至日前后。
(2)因图示O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其地方时为24时,那么A点所在经线为日界线,其经度为180°;因赤道地区夜长为12小时,所以图示相邻经线差为30°,时间差2小时,所以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0时,又因A点位于昏线上,所A地的日落时间为20小时,那么夜长为8小时。
(3)O点的地方时为24时,其经度为120°W,那么12时的经线为60°E,因此太阳的直射点位于60°E经线上。
(4)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其值为43°08′,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90°-43°08′= 46°52′。
考点:光照图、地球运动的意义
33.(1)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
(3)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