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00 KB
- 2021-06-07 发布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江苏省震泽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
一、单选题
1.汽车从立交桥顶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内通过2m、第2s内通过4m、第3s内通过6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B.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 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2m/s
D. 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4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得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注意由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无法求得瞬时速度.
【详解】AB.第2s内的平均速度v=41m/s=4m/s,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由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无法求出瞬时速度,故C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注意在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2.一只足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向西飞向一足球运动员,运动员用脚踢球,使足球以15m/s反向飞回,已知脚与球接触时间为0.5s,这个踢球的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
A. 10m/s2方向水平向西 B. 10m/s2方向水平向东
C. 50m/s2方向水平向西 D. 50m/s2方向水平向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水平向西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10m/s,末速度v=-15m/s,所以足球的加速度为:
,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飞来的方向相反即为水平向东,
A.加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东,所给答案为10m/s2,方向水平向西,A错误;
B.加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东,所给答案为10m/s2,方向水平向东,B错误;
C.加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东,所给答案为50m/s2,方向水平向西,C错误;
D.加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东,所给答案为50m/s2,方向水平向东,D正确;
3.如图是一种测定风力仪器的原理图,金属小球P的质量为m,固定在一细长刚性金属丝下端能绕悬挂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当水平方向的风吹向金属小球P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定角度,则水平风力F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水平分力、绳子的拉力,如图
将风力和拉力合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
A.,而所给答案为,A错误;
B.,而所给答案为,B错误;
C.,而所给答案为,C正确;
D.,而所给答案为,D错误。
4.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 490 N B. 510 N C. 890 N D. 910 N
【答案】A
【解析】
【详解】先研究物体,以加速度0.5m/s2匀加速被拉升,受力分析:重力与绳子的拉力。
则有:F-mg=ma
解得:F=210N,
再研究工人,受力分析,重力、绳子拉力、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
则有:Mg=F+F支
解得:F支=49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压=490N
故选:A。
5.如图所示,A、B两物体系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一根轻绳的两端,当A物体以速度v向左运动时,系A、B的绳分别与水平方向成30°、60°角,此时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
A. v B. v
C. v D. v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别对A、B物体速度沿着绳子方向与垂直绳子方向进行分解,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及沿着绳子方向速度大小相等,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对A物体的速度沿着绳子方向与垂直绳子方向进行分解,则有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为;对B物体的速度沿着绳子方向与垂直绳子方向进行分解,则有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为,由于沿着绳子方向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则有,因此,故A正确.
6.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如图所示、已知A,B静止时两条细线都处绷紧状态。现将物块B下方的细线剪断。忽略滑轮摩擦及一切阻力。设剪断细线前后A、B间的细线弹力分别T1、T2,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剪断细线前,木块A、B均静止,且两绳均处于绷紧状态,即两绳均有弹力,分别对A、B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对A:
,
对B:
,
则
,
AB错误;
CD、剪断细线后,木块A、B一起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分别对A、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A:
,
解得:
,
对B:
,
解得:
,
则
,
C错误D正确。
二、多选题
7.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0~1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3s内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
B. 0~1s与4~5s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0.5s与2s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D. 质点在0~5s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根据图象可知0~1s内的加速度大小a1=4m/s2,1~3s内的加速度大小a2=2m/s2,所以A对;根据图象可知0~1s与4~5s内,质点的加速度都是正值,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0.5s与2s时刻,质点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质点在0~5s内的位移是图象中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差x=4m,所以质点在0~5s内的平均速度是x/t=0.8m/s,故D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8.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D. 不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匀变速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而题目中位移比为2:3:4,故位置1不是初始位置,A错误;
B.由图可知1、2之间的距离为,2、3之间的距离为,3、4之间的距离为,4、5之间的距离为,由于
,
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根据可求解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
故B正确;
C.因为位置“3”所处的时刻是位置“2”和位置“4”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
,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9.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 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 a的水平初速度比b的大 D. b的水平初速度比c的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根据得:平抛运动的时间.则知,b、c的高度相同,大于a的高度,可知a的飞行时间小于b的时间,b、c的运动时间相同,故A错误,B正确;
C、a、b相比较,因为a的飞行时间短,但是水平位移大,根据x=v0t知,a的水平初速度大于b的水平初速度。故C正确;
D、b、c的运动时间相同,b的水平位移大于c的水平位移,根据x=v0t知,b的初速度大于c的初速度。故D错误。
10.河水的流速与船离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A. 船渡河的最短时间25s
B. 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C. 船在河水中航行的加速度大小为
D. 船在河水中的最大位移为156M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将船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河岸方向和沿河岸方向,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当水流速最大时,船在河水中的速度最大.
【详解】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故A错误,B
正确.船在沿河岸方向上做变速运动,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当发生50米的位移时,所以时间秒,而水流速度变化为,根据,可得加速度大小为故C正确.船在航行中相对于河水的最大速度为,那么船在河水的位移为,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将船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河岸方向和沿河岸方向,抓住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进行求解.
三、实验题探究题
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
c.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①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______.
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③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力的图示________,其中_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④实验中的一次测量如图丙所示,两个测力计M、N的拉力方向互相垂直,即α+β=90°.若保持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橡皮筋的活动端仍在O点,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
【答案】 (1). O、b两点太近,误差大 (2). 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3). (4). F (5). B
【解析】
①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记录方向时,记录点与O点的距离适当大一些,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O、b两点太近,误差大.
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与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③和合力实际测量值是用一根弹簧秤拉的,不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故F是和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④由题意可知:保持O点位置不动,即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弹簧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因此根据要求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分析图如下:
所以由图可知角逐渐变小时,N的示数减小,同时角减小.故选:B
12.一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实验中,如果满足小车(含车上砝码)质量______ 沙桶(含沙)质量,可认为小车受到拉力F等于沙桶及其中沙的总重力,通过分析纸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正确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某一条纸带如图,A、B、C、D、E、F是6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利用图2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B点的速度vB=______m/s.
(2)该组同学利用图3所示装置,测得多组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F/N
0.21
0.30
0.40
0.49
0.60
a/(ms-2)
0.10
0.21
0.29
0.41
0.49
①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图中作出a-F图象;
( )
②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答案】 (1). 远大于 (2). 0.5 (3). 0.145 (4). (5). 0.12
【解析】
【详解】(1)[1]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当质量一定时,研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合力的关系.那么小车的合力怎么改变和测量呢?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
对M:
解得:
当时,即当重物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重物的总重力.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得:
,
[3]AB的中点时刻速度等于AB的平均速度,则
,
所以
(2)①[4]建立坐标系a-F,采用描点法,作出a-F图象如图;
②[5]当小车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静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由图象读出a=0时的F=0.12N,则知最大静摩擦力为0.12N.
四、计算题
13.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求:
(1)0~6s,6~10s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0~10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
(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的大小。
【答案】(1)1m/s2、2m/s2(2)46m(3)0.2;6N。
【解析】
【详解】(1)0~6s的加速度
6~10s物体的加速度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即加速度大小为;
(2)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
(3)减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
,
动摩擦因数
。
加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解得:
答:(1)0~6s,6~10s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1m/s2、2m/s2;
(2)0~10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是46m;
(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水平推力F的大小是6N。
14.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在足够高的位置处紧挨在一起,两球用长为L=7m的轻绳连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问:
(1)若B球固定,A球由静止释放,经多长时间t1绳子绷紧?(结果可保留根号)
(2)若A球由静止释放的同时,B球以水平初速度v0=7m/s抛出,绳子即将绷紧时B球的速度vB大小?(结果可保留根号)
(3)若A球固定,B球以水平初速度m/s抛出,经多长时间t3绳子绷紧?
【答案】(1)(2)(3)1s
【解析】
【分析】
(1)A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进行求解时间;
(2)两个球竖直方向均为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上B球相对A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按照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求解即可;
(3)B球做平抛运动,绳子绷紧时,B球的合位移大小等于绳长,按照平抛运动进行求解;
【详解】(1)A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代数据得: ;
(2)A、B两球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水平方向上B球相对A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绳子即将绷紧时水平距离有:,得
则B球竖直方向的瞬时速度为:
所以B的合速度为:;
(3)B球做平抛运动,绳子绷紧时,B球的合位移大小等于绳长,
B球水平位移:
B球竖直位移:
此时,解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相关规律了,明确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即可求解。
15.如图甲所示,质量为2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物块A(可视为质点)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滑上木板,初速度v0=4m/s.此后A和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与B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A的质量.
【答案】(1)0.2 (2)0.1 (3)6kg
【解析】
试题分析:A滑上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B速度相同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图线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隔离对M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出B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的质量。
(1)由图象可知,A在0~1 s内的加速度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
解得:μ1=0.2
(2)由图象知,A、B在1~3 s内的加速度
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μ2=(M+m)a3
解得:μ2=0.1
(3)由图象可知B在0~1 s内的加速度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M+m)g=Ma2
代入数据解得:m=6 k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速度时间图线的综合运用,关键理清A、B的运动规律,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16.某智能分拣装置如图所示,A为包裹箱,BC为传送带.传送带保持静止,包裹P 以初速度v0滑上传送带,当P滑至传送带底端时,该包裹经系统扫描检测,发现不应由A收纳,则被拦停在B处,且系统启动传送带轮转动,将包裹送回C处.已知v0=3m/s,包裹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º,传送带BC长度L=10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º=0.6,cos37º=0.8,求:
(1)包裹P沿传送带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包裹P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
(3)若传送带匀速转动速度v=2m/s,包裹P经多长时间从B处由静止被送回到C处;
(4)若传送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请写出包裹P送回C处的速度vc与a的关系式,并画出vc2-a图象.
【答案】(1)0.4m/s2 方向:沿传送带向上(2)1m/s(3)7.5s
(4) 如图所示: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包裹的加速度,再由速度时间公式求包裹加速至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的时间,由位移公式求出匀加速的位移,再求匀速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得总时间,这是解决传送带时间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对加速度进行讨论分析得到vc2-a的关系,从而画出图像。
【详解】(1)包裹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得:,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2)包裹P沿传送带由B到C过程中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可知:
代入数据得:;
(3)包裹P向上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
当包裹P的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所用时间为:
速度从零增加到等于传送带速度时通过的位移有:
因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