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1-06-07 发布
课时规范练35 世界地理概况
下图表示全球及南、北半球月均气温变化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对应值。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a点表示( )
A.南半球7月份
B.北半球1月份
C.全球平均状况1月份
D.全球平均状况7月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
B.由于冰雪的反射,大气温度明显上升
C.据估算,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20~30米
D.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应为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之和。因此最右边的线表示全球冰雪覆盖面积。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温差大,所以,ab线代表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ab线左侧线代表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北半球1月冰雪覆盖面积大,所以a代表北半球1月。第2题,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高海拔地区均大于南半球,所以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比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大;由于冰雪的反射,地面获得热量少,大气温度明显下降;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60~70米;图中显示,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下图中虚线表示北极地区2018年7月份10 ℃等温线。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10 ℃等温线( )
A.以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
B.自西向东经过亚洲、欧洲、北美洲
C.在甲地外凸主要受洋流影响
D.在乙地附近经过板块消亡边界
4.北极冰盖面积的变化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若冰盖持续萎缩,北极地区( )
A.太阳辐射强度将变大 B.出现极昼的范围将变小
C.陆地面积将扩大 D.通航能力将提高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由图示轮廓可知,该地为北极附近,图中10 ℃等温线大致在60°N以北地区,应该位于极地东风带,A项错;自西向东经过欧洲、亚洲、北美洲,B项错;甲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该地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C项正确;乙地岛屿为冰岛,东边是亚欧板块,西边是美洲板块,冰岛位于两板块的生长边界,D项错。第4题,若冰盖持续萎缩,极冰融化,有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通,D项正确;日地距离不变,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特征不变,出现极昼的范围和太阳辐射强度不会改变,A、B两项错误;冰盖持续萎缩,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将变小,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会被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小,C项错。
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第5~6题。
图1
图2
5.图1所示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6.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位置偏北,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华北地区玉米收获为秋季;夏季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有变化,信息不足,无法判断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
球夏季。第6题,甲地纬度较低,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因此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因此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由此可知③为丙地气候资料,①为乙地气候资料。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中亚地区,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①错;亚欧大陆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②对;沿线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③对;沿线沙漠广布,气候恶劣,④对。第8题,从题目所给材料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不是发展高速公路、航空,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①对,②错;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③对;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④错。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据此完成第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月至次年4月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图示地上水库水位低于湖泊丰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枯水期水位,材料提示水库是在地面筑起土墙而成,则水库是利用湖泊丰水期的高水位储水,在湖泊枯水期时灌溉水稻田,故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第10题,柬埔寨位于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季降水少,需要用水库水灌溉,故D项正确。
(2017湖北沙市摸底)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12.该半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大致是( )
A.由西向东减少 B.由南向北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东向西减少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将山脉的三个高峰点(61°N,8°E)、(63°N,12°E)、(65°N,14°E)连接起来,可以得出该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第12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山脉位于北欧,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部迎风坡降水多,东部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降水由西向东减少。
下图表示某岛屿的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据图中信息推测,引起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南北走向
B.暖流自北向南流
C.山谷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汇集抬升
D.位于海湾
14.该岛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
A.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小
B.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C.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D.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大
答案13.C 14.C
解析第13题,从图中看出,甲处降水多且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甲处在河谷位置,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汇集抬升,降水较多。第14题,从岛屿河流分布看,中部有山地分布。山地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西侧位于背风坡,东西降水差异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差异较大;而该岛纬度跨度不大,南北差异较小。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数百年来,北极航道大部分时间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而被称为“传说中的航道”。中国商船于2013年8月8日从大连港扬帆启航,首次取道俄罗斯北方的北极航道,最终于9月10日到达鹿特丹港(路线如上图所示),开展了商业运输。
(1)指出影响北极航线航运价值提升的主要因素。
(2)比较鹿特丹和上海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北极航线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4)简述北极航线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全球变暖,极冰融化。
(2)鹿特丹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优势:航程短。劣势:仅夏季可以通行,通航时间短;沿途浮冰、极端天气等影响航行安全。
(4)加快北冰洋沿岸地区资源的开发;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进环北极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是导致北极航线航运价值提升的主要因素。第(2)题,根据位置判断鹿特丹和上海气候类型,进而比较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第(3)题,从航程、通航时间、航行安全等角度,分析北极航线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的优势和劣势。第(4)题,从资源开发、贸易和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北极航线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由中资企业承建开发的尼加拉瓜跨洋运河于当地时间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全长276千米,项目总投资500亿美元,预计2019年完工。近年来,有“东方巴拿马运河”之称的泰国克拉地峡运河(全长约50千米)开发也成了中资企业重点关注的项目。
图1
图2
(1)简要说明影响图示两区域共同的内力作用,并简述判断依据。
(2)指出尼加拉瓜运河工程建设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
(3)尼加拉瓜运河和克拉运河的开通,哪一个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更大?从地理位置、经济联系、能源安全的角度加以说明。
答案(1)岩浆活动。两地区都有大量火山分布,有大量有色金属矿产分布。
(2)有利条件:可利用原有的河流、湖泊等天然水域;沿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不利条件:陆地跨度长;地势高差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地壳不稳定等。
(3)克拉运河。原因:克拉运河直接沟通了南海海域与印度洋,与我国的地缘关系更为密切;克拉运河位于我国正在打造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其战略意义更加重要;中东(西亚)石油是我国的主要供应地,克拉运河开通后,其运输距离大大缩短,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根据图例中有火山可知,图中两地共同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判断依据要根据图中火山及有色金属矿产分布来说明。第(2)题,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工程量小、地形等角度分析;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势起伏、地质构造等角度分析。第(3)题,克拉运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更大。地理位置上主要从与我国的距离、沟通的海域等地缘关系分析;经济联系要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析;能源安全主要从我国能源进口通道的多元化和运输距离分析。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6-07 12:55:0035页
- 【人教版】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2021-06-03 18:54:092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系统专题训练2021-06-02 18:47:58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28 22:01:103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46:54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38:12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30:46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1:04:293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7 18:10:47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7 15:18:57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