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1-06-07 发布
厦门湖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二化学试卷
2017年4月20日
命题人: 邱鹭珊
审核人: 杨 琳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合成氨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该合成中所有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C.该合成中生成的NH3属于电解质 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
2.吸热反应一定是( )
A.释放能量 B.贮存能量 C.反应需要加热 D.非自发的化学反应
3.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 NH+NH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氨中含有NH3、NH、NH等微粒
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NH]·[NH]是一个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NH3]=[NH]=[NH]
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NH]=[NH]
4.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l)2(t-BuNO)(l)
图像中的曲线a、b为两个不同的反应历程,根据图像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ΔH>0 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
B.反应历程a的反应速率大于反应历程b的反应速率
C.反应历程b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D.在温度相同条件下反应历程b生成的(t-BuNO)更多
5.镁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化学电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图是镁-空气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
电池的说法不正确 ( )
A.该电池Mg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电池工作时,电流通过导线由石墨电极流向镁电极
D.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O2的体积为1.12L
6.已知反应CO(g)==C(s)+ O2(g)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
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7.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CH4+H2O催化剂3H2+CO,
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H2+2OH- -2e-===2H2O
C.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
D.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8.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 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9.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PbO2+2H2SO4+Pb 2PbSO4+2H2O。某兴趣小组用
铅蓄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铅蓄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铅蓄电池A极应与U形管中b极连接
B.给铅蓄电池充电时,A极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
C.a电极附近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
D.铅蓄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值变小
10.在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
11.下列有关该装置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某化学学习小组学习电化学后,设计了下面的
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合上电键后,盐桥中的钾离子向甲池移动
B.合上电键后,丙池为电镀银的电镀池
C.合上电键后一段时间,丙池中溶液的Ag+浓度减小
D.合上电键后一段时间,丁池中的石墨电极上有金属镁生成
12.一定条件下,反应:6H2(g)+2CO2(g)C2H5OH(g)+3H2O (g)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ΔH>0 B.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90%
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D.达平衡时,v正(H2)=v逆(CO2)
1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
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
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H—H
Cl—Cl
H—Cl
生成1 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
436 kJ·mol-1
243 kJ·mol-1
431 kJ·mol-1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2H2(g)+2Cl2(g)===4HCl(g) ΔH=+366kJ·mol-1
B.2HCl(g)===H2(g)+Cl2(g) ΔH=+183 kJ·mol-1
C.1/2H2(g)+1/2Cl2(g)===HCl(g) ΔH=-91.5 kJ·mol-1
D.H2(g)+Cl2(g)=== 2HCl(g) ΔH=-183 kJ·mol-1
14.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序号
硫酸的体积/mL
锌的质量/g
锌的状态
温度/℃
完全溶于酸的时间/s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g
1
100.0
2.000
颗粒
25
69
m1
2
100.0
2.001
颗粒
35
35
m2
3
100.0
1.999
粉末
25
t1
4.990
4
100.0
6.001
粉末
25
t2
15.001
5
100.0
8.002
粉末
25
t3
17.528
6
100.0
10.002
粉末
25
t4
m3
A.t1>69 B.实验1、实验2与实验3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m3=17.528 D.无法计算出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5.可逆反应A(?)+aB(g) C(g)+2D(g)(a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
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压强由p1变为p2时,
逆反应速率和正反应速率不改变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为液态或者固体,则a=2,
D.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加B的物质的量,B的转化率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16.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lmL,分别加水稀释
到100 mL,实验测得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
关系图如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A是强酸,B是弱酸
B.实验结果说明:B酸的酸性比A酸强
C.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D.稀释前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 ℃的纯水与100 ℃的纯水都呈中性,纯水的pH都等于7。
B.25 ℃时,pH=2的醋酸中,c(H+)=2.0 mol·L-1
C.100 ℃时,pH=12的NaOH溶液中,c(OH-)=1.0×10-2 mol·L-1。
D.100 ℃时, pH=2的H2SO4溶液中,c(H+)=1.0×10-2 mol·L-1。
1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 )
A.HS-+H+ H2S B.HSO3-+ H2O H3O+ + SO32-
C.ClO-+H2O HClO+H+ D.Cl2+H2O H++Cl-+HClO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19.(9分)按要求完成下列空格
(1)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
应每消耗1mol CuCl(s),放出5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CuCl2溶液、CuSO4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两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1=+50 kJ/mol
②CH3OH(g)+ 1/2 O2(g)==CO2(g)+2H2(g) ΔH2= - 200kJ/mol
又知③H2O(g)==H2O(l) ΔH3= -45 kJ/mol
则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下表中物质分类组合完全正确是 (填编号)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强电解质
NaOH溶液
液态HCl
BaSO4
H2SO4
CuSO4晶体
弱电解质
NH3•H2O
CH3COOH
NH3
HClO
H2O
非电解质
Cu
无水乙醇
干冰
蔗糖溶液
SO2
20.(7分)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温度(℃)
[NH3·H2O](mol·L-1)
电离常数(mol·L-1)
电离度 (%)
[OH-](mol·L-1)
0
16.56
1.37×10-5
9.098
1.507×10-2
10
15.16
1.57×10-5
10.18
1.543×10-2
20
13.63
1.71×10-5
11.2
1.527×10-2
提示:电离度=×100%
(1)请写出NH3·H2O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升高,NH3·H2O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能支持该结
论的表中数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OH-] b.[NH3·H2O] c.电离常数 d.电离度
(3)常温下,在氨水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氨水的电离度减小 B.溶液的pH增大 C.[OH-]减小 D.[NH]减小
(4)将氨水与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下列做法能使[NH]与[Cl-]比值变大的是______。
A.通入少量氯化氢 B.加入固体氯化铵
C.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 D.降低溶液温度
21.(6分)
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g)+4H2(g) CH3CH2OH(g)+H2O(g) ① 298 K时,K2=1.71×1022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② 298 K时,K1=2.95×1011
(1)写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条件相同时,反应①与反应②相比,转化程度更大的是________。以CO2为原料
合成乙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3)在一定压强下,测得反应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提高CO2的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升高反应温度 c.降低反应温度 d.将乙醇液化分离出去
e.增大压强 f.降低压强 g.适当增加CO2的量 h.适当增加H2的量
22.(16分)2015年CES消费电子展开幕前夕,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会开放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的使用权,并正式发布量产型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右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
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 ,
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a、b 和箭头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 。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
(4)氢气的制备和存储是氢氧燃料电池能否有效推广的关键技术。有人提出利用光伏发电装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来制备氢气。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C为+4价)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① 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 图1中P型半导体为 (填“正极”或“负极”)。
③ 若A极产生28.0g N2,则此时B极产生 L 的H2(标况下)。
(5)某兴趣小组在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提示:此时正极是NO3-放电),溶液中的H+向 极移动。t1后,原电池中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
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
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甲)。从胶头滴管中
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碳粉/g
铁粉/g
醋酸/%
①
为以下实验做参照
0.9
3.5
90.0
②
探究碳粉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
90.0
③
0.9
3.5
36.0
(1)上表中实验编号②中铁粉的质量为 ;实验编号③的实验目的是
。
(2)实验编号①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乙。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
是铁发生了 腐蚀,此时,碳粉
表面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电极反应式为 。
(3)该小组对图乙中0~t1时压强增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
厦门湖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二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A 2、B 3、C 4、C 5、D 6、D
7、C 8、A 9、B 10、C 11、B 12、B
13、A 14、C 15、B 16、A 17、D 18、C
二、填空题
19、(9分)
(1)4CuCl(s)+O2==2CuCl2(s)+2CuO(s) ΔH= - 220kJ/mol (2分)
Cu2++2H2O Cu (OH)2 + 2H+ (3分)
(2)2CH3OH(g)+3O2(g)==2CO2(g)+4H2O(l) ΔH= - 1580kJ/mol (2分)
(3)②⑤(各1分)
20、(7分)
(1)NH3·H2O NH4++OH- (3分)
(2)右; c (各1分)
(3)BD (1分)
(4)BD (1分)
21、(6分)
(1) (2分)
(2)① (1分) 反应物无污染,充分利用CO2,减少温室气体,利于环保(合理即可) (2分)
(3) cdeh (1分)
22、(16分)
(1)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由b到a (2分)
(2)2H2+4OH--4e-===4H2O或H2+2OH--2e-===2H2O (2分)
(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2分)
(4)① CO(NH2)2+8OH--6e-===N2↑+CO32-+6H2O (2分)
②正极 (1分)
③67.2 (2分)
(5)2H++NO3-+e- =NO2↑+H2O (2分)
正(铜) (1分)
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表面生成了氧化膜阻止了浓硝酸与Al的进一步反应,此后Cu
与浓硝酸反应, Cu作负极 (2分)
23、(8分)
(1)3.5g (1分) 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 (1分)
(2)吸氧 (1分) 还原 (1分) O2+2H2O+4e- ==4OH- (2分)
(3)反应开始时放热,导致容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