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50 KB
- 2021-06-07 发布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一、 考点突破:
知识点
考纲要求
题型
说明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条件;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
选择题
计算题
属于高频考点,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守恒量之一,重点考查守恒条件,及利用守恒条件和表达式分析物体及物体系的运动情况。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
难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运动过程。
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 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 重力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Ep=mgh。
(3)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其大小。
3.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WG=-()=-ΔEp。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要点阐述】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及应用
Ⅰ. 守恒观点
(1)表达式:或E1=E2。
(2)意义:系统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
【重要提示】
4
要先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选取同一个零势能参考平面。
Ⅱ. 转化观点
(1)表达式:ΔEk=-ΔEp。
(2)意义: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动能等于系统减少(或增加)的势能。
Ⅲ. 转移观点
(1)表达式:。
(2)意义:若系统由A、B两部分组成,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则A部分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部分机械能的减少量。
【规律总结】减少量=初态-末态;增加量=末态-初态
例题1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高为H,斜面顶点有一定滑轮,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通过轻而软的细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开始时两物块都位于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H的位置上,释放两物块后,A沿斜面无摩擦地上滑,B沿斜面的竖直边下落,若物块A恰好能达到斜面的顶点,试求m1和m2的比值。(滑轮质量、半径及摩擦均可忽略)
思路分析:
从运动的开始到B落地,对于AB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故A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以AB初位置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
初状态:
末状态: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即: ①
B落地后,A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此过程中只有重力对A做功,故A机械能守恒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②
即:
联立①②得:
答案:
例题2 如图所示,质量为2m和m的可看作质点的小球A、B
4
用不计质量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跨在固定的光滑圆柱两侧,开始时,A球和B球与圆柱轴心同高,然后释放A球,则B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率是多少?
思路分析:整个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选轴心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则刚开始时系统的机械能E1=0。当B球到达最高点时,细线被A球拉下的长度为×2πR,此时A、B两球的重力势能分别为=mgR,=-2mg×。所以此时系统的机械能为E2=mgR+mv2-2mg×+(2m)v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0=mgR+mv2-2mg×+(2m)v2,解得v=。
本题还可以使用能量转化的方式进行列式,更为简便。
AB组成的系统,初末状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动能的增加量为
由于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同样可以解得v=
答案:
【知识脉络】
4
说明:三种表达式在使用时各有利弊,因此要灵活选择。
满分训练: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光滑匀质铁链跨过一个光滑轻小滑轮,开始时底端相齐,当略有扰动时,其一端下落,则铁链刚脱离滑轮的瞬间速度为多少?
思路分析:取铁链底端为零势能面,下落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初态时铁链的重心在高于零势能面的处,无动能,故初态时铁链机械能
末态时铁链重心正好处于零势能面,所以重力势能为零,故末态时铁链机械能
由机械能守恒 得:。
答案:
4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数学 章末综合测评3 数系2021-06-07 12:43:506页
- 数学理·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华侨2021-06-07 12:43:2211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能力强化提升2021-06-07 12:42:454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_2_2空间几何体2021-06-07 12:37:318页
- 32.石家庄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模拟2021-06-07 12:37:0749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03天 城市内部空间2021-06-07 12:35:365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2021-06-07 12:34:15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3_2_2-2自建函数2021-06-07 12:30:307页
- 20XX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1-06-07 12:26:434页
- 生物(心得)之新课程实践中高中生物启2021-06-07 12:25:3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