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50 KB
- 2021-06-05 发布
高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人人教选修4第1~3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后,扑克牌无序排列的几率增大
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在3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35 ℃时c(H+)>c(OH-)
C.35 ℃时的水比25 ℃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D.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
3.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aO2的水解产物是B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H3PO4
C.Al4C3的水解产物是Al(OH)3和CH4 D.CH3COCl的水解产物是两种酸
4.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5.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10-6mol/L溶液
C.使酚酞试液呈无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7.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 +Y(g)2Z(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7 -
C.正、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和滴定中,既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也可用待测溶液滴定标准溶液
B.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C.滴定中和热时,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1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的中和热不相等
9.已知:CH3CH2CH2CH3(g)+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
(CH3)2CHCH3(g)+O2(g)===4CO2(g)+5H2O(l) ΔH=-2 86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小于异丁烷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10.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Cl-、Na+、 B.Al3+、K+、、Cl-
C.H+、Fe2+、、 D.H+、Na+、Cl-、
1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l) △H=−571.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 gNaOH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 CH3COOH(aq)CH3COONa(aq) + H2O(1) △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
1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Na+)>c()>c()>c(H2CO3)
B.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OH-)-c(H+)= c()+2c(H2CO3)
C.向0.2 mol·L-1 NaHCO3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 NaOH溶液:c()>c()>c(OH-)>c(H+)
D.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一定存在:c(Na+)= c(CH3COO-)=c(CH3COOH)>c(H+)= c(OH-)
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 kJ·mol−1
Fe2O3(s)+CO(g)Fe3O4(s)+CO2(g) △H=−15.73 kJ·mol−1
Fe3O4(s)+CO(g) 3FeO(s)+CO2(g) △H=+640.4 kJ·mol−1
- 7 -
则14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固体Fe和CO2气体时,对应的△H为
A.−109 kJ·mol−1 B.−218 kJ·mol−1 C.+218 kJ·mol−1 D.+109 kJ·mol−1
14.在某温度时,将n mol·L-1氨水滴入10 mL 1.0 mol·L-1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Kw=1.0×10-14
B.水的电离程度:b>c>a>d
C.b点:c()>c(Cl-)>c(H+)>c(OH-)
D.25 ℃时NH4Cl水解常数为(n-1)×10-7 mol·L-1
15.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测得其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 ℃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 min末,CH3COCH3的>1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1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用0.2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 mol·L-1),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1盐酸、③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五个大题,共52分。
- 7 -
17.(6分)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某一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
(1)在4 min末时,A、B的物质的量浓度c(A) __________c(B);从0~4 min内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Δc(A) __________Δc(B)(以上填“>”“<”或“=”)。
(2)从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氧化还原滴定实验的原理与中和滴定相同(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有0.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3溶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5+H+2Mn2++5+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 (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I.胶头滴管 J.漏斗
(2)不用 (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酸性KMnO4溶液的原因是 。
(3) (填“需要”或“不需要”)选用指示剂,其理由是 。
(4)滴定前平视酸性KMnO4溶液液面,刻度为 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 mL 比实际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 (填“大”或“小”,下同);根据(b-a) mL计算得到的待测液浓度比实际浓度 。
19.(12分)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α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填“<”“>”或“=”)1×10-14,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5 ℃下,某Na2SO4溶液中c()=5×10-4mol·L-1,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
(3)t2 ℃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
- 7 -
难溶金属氢氧化物的S-pH图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
A.<1 B.4左右 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sp
6.3×10-18
2.5×10-13
1.3×10-35
3.4×10-28
6.4×10-33
1.6×10-24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填选项)。
A.NaOH B.FeS C.Na2S
21.(12分)碳、氮及其化合物是同学们经常能接触到的重要物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H2NCOONH4是工业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用CO2和氨气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理利用CO2、CH4,抑制温室效应成为科学研究的新热点。一种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ΔH<0)。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分别如图乙所示。250~300 ℃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50 ℃和400 ℃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几乎相等,实际生产中应选择的温度为________℃。
(3)T ℃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CO2CO2+N2。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 7 -
①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 mol,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图中a、b分别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使用相同质量、不同表面积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
③15 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任答一条即可)。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A
D
B
B
C
B
C
A
D
B
A
B
A
D
D
C
17.(6 分)
(1)=(1 分) >(1 分)
(2)0.05 mol·L -1 ·min -1 (2 分)
(3)2A B (2 分)
18.(10 分)
(1)ABDEFGH(2分)
(2)碱(1分) 酸性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2分)
(3)不需要(1 分) MnO4- 被还原为 Mn2+ 时溶液紫色褪去(2 分)
(4)小(1 分) 小(1 分)
19.(12 分)
(1)>(1分)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2 分)
(2)1 000∶1(3分)
(3)9∶11(3 分) c(Na+)>c(S)>c(H+)>c(OH-)(3分)
20.(12 分)
(1) (2分)
(2)B (2分)
(3)不能 (1分)和沉淀时的PH范围相差太小 (2分)
(4)
(5)B (2分)
- 7 -
21.(12 分)
(1)
(2)250 ℃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好,之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急剧降低(2 分) 250(1 分)
(3) ①向右(2分) ②b(2分) ③增加 CO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压强、减少生成物浓度(2分)
- 7 -
相关文档
- 生物卷·2019届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2021-06-05 03:11:169页
- 【英语】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1-06-05 03:09:0114页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2021-06-05 03:06:0713页
- 高中物理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12021-06-05 03:05:557页
- 班主任(心得)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2021-06-05 03:01:218页
-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量子简2021-06-05 02:56:542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6-05 02:54:494页
- 2012高中数学 2_1_1课时同步练习 2021-06-05 02:52:383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升旗仪式讲话稿2021-06-05 02:52:133页
- 高中历史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练习2021-06-05 02:50: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