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00 KB
- 2021-06-04 发布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
1.旅游的主体是( )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休闲时间
2. 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中,不符合的一点是( )
A.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B.旅游主体的阶级化
C.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3.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密和搜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4.“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指旅游资源的( )
A.科学价值 B.经济价值
C.资源价值 D.社会价值
5.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
①吉林雾凇 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
④路南石林 ⑤本溪水洞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7.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 )
A.动态美 B.形象美
C.色彩美 D.听觉美
8.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9.黄山“四绝”中属于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是: (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 D.温泉
10..关于庐山瀑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瀑布位于我国的湖南省 B.该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C.该瀑布所在的山是断块山 D.该瀑布所在的山是我国的五岳名山之一
11..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提供水源,也利于获得建筑材料
②沿河建设古建筑,欣赏价值高
③使人文景观临河分布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④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交通运输主要是水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12.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景观构成中:( )
A.植物是基础 B.水文是基础
C.地貌是基础 D. 动物是基础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15.下列旅游资源属于同一类别的有: ( )
①黄山 ②秦陵兵马俑 ③故宫 ④长城 ⑤日月潭 ⑥九寨沟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16.增加旅游业收入的重要途径是 ( )
A.食、宿 B.购、娱 C.行、游 D.食、娱
17.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8.“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 )
A.把握时机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 D.选择观赏位置
19.江南园林建筑以黑白为主色调,是为了 ( )
(1)显示园主的尊荣富贵
(2)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需要
(3)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4)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天气特点相辉映
A.(1)(3) B.(1)(4) C.(2)(3) D.(2)(4)
20.以下有关自然景观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均随季节变换呈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景观差异
B.晴朗的天气是游览各地风景名山的最佳时机
C.黄山观日出、泰山观日落是旅游者必然观赏的内容
D.我国北方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华南地区则四季皆宜
五指峰为井冈山主峰,也是井冈山的形象代表。此峰群峰竞秀,仙姑崖、猴子峰、鹰嘴峰、大鹏峰等姿态各异,五座山峰并列,恰似五指。1990年版10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主景即为五指峰,故被戏称为“中国最值钱的地方”。
21.五指峰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欣赏这个旅游景观时要注意 ( )
A.选择适当的观赏时机 B.选择适当的观赏角度
C.深入内部仔细观赏 D.在运动过程中观赏
22.下列景观中,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是 ( )
A.北京故宫 B.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C.壶口瀑布 D.路南石林
23.以下旅游建设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A.在杭州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24.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反映出旅游资源欣赏时要( )
A.动静结合 B.选择观景位置
C.把握观赏时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25.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②山中的峡谷、洞穴、一线天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③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俯视
④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低的亭台楼阁之上仰视。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6.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
① 森林遭到乱砍乱伐 ② 工业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 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大量排放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7. 形成赤潮的主要污染物是 ( )
A.重金属 B.甲基汞 C.氮、磷等营养物质 D.有机氯农药
28.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明显偏高的原因是 (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C.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D.沙尘暴时时发生
29.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30.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小
31.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中,不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
A. 改进灌溉技术 B.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C.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D.海水淡化
32.下列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中既属于“开源”又属于“节流”的是( )
A.海水淡化 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污水资源化
33.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4.下列局部的环境问题易演化成国际性环境问题的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大气污染 ③海洋污染 ④放射性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5.下列说法能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8分 )
(1)按旅游资源类型,图中A为 景观,B为 景观。
(2)按旅游资源价值看,A以 价值为主,
B以 价值为主。
(3)C、D两地,能体会“人在画中游”佳境的是 ,能达到 “山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的是 。
(4)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是 、 。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嗅,可饮可浴。
300
(1)黄山位于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
_______级阶梯,其地貌由__________岩构成。
(2)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______________。
(3)黄山“四绝”中,属于地文景观的是___________。
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黄山“四绝”都属于_______________景观。
(4)想观赏到“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__,最佳天气
是______________。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人,到了2025年,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三: 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在欧洲,莱茵河河水严重污染,44种鱼类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 漫画中分别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4分)
(2) 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6分)
、
(3) 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4分)
高二级中考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D
B
A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D
B
D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D
C
C
C
D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C
B
C
二、 综合题(共30分)
36 、(每空1分)(1) 人文 自然 (2)历史文化 科学
(3)C D (4)万里长城 秦陵及兵马俑
37.(每空1分) ⑴安徽 三 花岗 ⑵迎客松
⑶怪石 自然景观 ⑷夏季 雨过天晴
38. (1)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
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 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或者水浪费和水污染)。
(3) 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在农业
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