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00 KB
- 2021-06-03 发布
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文科班
历史月考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
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耳 B.朱熹 C.孟轲 D.荀况
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
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
历史影响在于( )
A.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汉代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从本质上看( )
A.统治者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有为”成分有利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
6.《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
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
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C.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8.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 )
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强调唯心主义观
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
9.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陆王心学产生影响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0.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11.侯外庐认为:“李贽以人的物质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把传统的神秘的“道”从天上拉
回到人间,从而打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指李贽的什么思想( )
A.批判程朱理学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万物皆生于两” D.“存天理,灭人欲”
1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
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
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13.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
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
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信仰即可得救”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15.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6.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
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
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17.“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
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D.揶揄上帝
18.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C.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
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推崇人性 D.讽刺贪淫
21.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
“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22.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
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
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
23.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
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
主要是指( )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24.“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
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
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
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卢梭
25.“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
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
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 卢梭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
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10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西汉的纸 司南模型
元代的火药铳 活字印刷版模型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4分)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8分)
(3)四大发明在中国所起的作用,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有过如下评价:“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2分)
材料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阐述的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文科班
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BCAD 6~10 DBADA 11~15 BBCAD 16~20 DCBAC 21~25 BDCDA
材料题:(共50分)
26. (共22分)(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4分)
(2)表象:风俗。(2分)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8分)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2分)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2分)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2分)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27.(共16分)(1)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的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4分)
(2)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使用冷兵器的骑士阶层衰落,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8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4分)
28.(12分)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观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表达确切
第二等
5—8分
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论点不准确,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能罗列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