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50 KB
- 2021-06-03 发布
高二地理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区域具备的特征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政治地位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江苏省泰州市将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为风景名胜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特殊物种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和重要渔业水域等9类。
2. 这九类区域
A.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B.优势特色相同
C.开发治理措施相同 D. 区位特征相同
3、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优质农产品
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有效手段
D.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4~5题:
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第一农经网2012年6月18日电 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道,2012年中国小麦预估产量将调降至1.18亿吨,此前预测为1.203亿吨,主因是病虫害。对冬小麦的预估产量主要运用遥感技术,据此回答6~7题。6.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遥感技术能对小麦进行估产的原理是( )
A.监测小麦生长的土壤类型 B.监测小麦苗期的生长状况
C.监测不同小麦品种的长势情况 D.监测小麦成熟前的长势情况
8、2012年12月27日,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服务,民用服务与GPS一样免费。关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②为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高度 ④为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航行速度
⑤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下图提供了我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河流水系、地形等图层的叠加信息,据此完成9~10题。
9.据现有的图层信息大致可以规划该地区( )。
A.农业种植区的分布 B.工矿区的分布 C.商业网点的分布 D.风力发电站的分布
10.在现有图层信息基础上进行农业用地分类与评价,则还应增加( )。
①土地利用图层 ②地质构造图层 ③土壤图层 ④人口密度图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 12~13题。
12.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3.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图L213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据此回答14~15题。
图L213
14.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植被更稀疏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夏季多暴雨 ②黄土土质疏松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春季多大风
⑤地形起伏较大 ⑥全年降水丰沛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⑤ D. ⑤⑥
读图“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17~19题。
1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生物条件 B.土壤条件 C.气候条件 D.地质条件
18.两个森林系统n都比较小,其中甲森林系统n小的原因
①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9.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多 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小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2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21-22题:
2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23~24题。
23.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2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铁—钢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如何正确对待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据此完成25~27题。
25.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增加,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26.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7.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积雪融水在伏尔加河河水补给中起着主要作用。伏尔加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伏尔加河上有很多堤坝、水库和水电站,另外也连通了很多运河。读下图,回答28-29题。
28.下列关于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筑水坝、运河,以获得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
B.采用高坝一次性开发方式发展水电站
C.可关停火电站,减轻大气污染
D.夏汛前降低水库水位,可提高汛期蓄水能力
29.下列关于伏尔加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利于流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
B.水位抬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C.促进流域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D.可促进流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30-32题。
30.乌江流域 A.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C.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31.开发乌江流域应
A.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B.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
C.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第三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D.在中上游退耕还牧,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32.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33、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生物物种增加B.调蓄洪水能力提高C.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 D.航运能力提高
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据此回答34~35题。
34.中哈输油管线铺设过程中,沿线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35.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第Ⅱ卷(综合题 共30分)
36、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山区。
材料二:图15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黄土高原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材料三:图16为“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
(1)图15中,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单位是山西、陕西和______(1分)
(2)试简述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
(3)图15中甲、乙两地生态环境的治理,都必须首先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如果开发可再生能源,则甲地应开发_______和_______;乙地应开发________和沼气。(3分)
(4)结合图16分析,南方发展沼气优势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有_____ ___、_______ __。(4分)
37.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山西省结合本区的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是____________产业链。 (4分)
(2)简述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有哪些?(6分)
(3)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6分)
相关文档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5-28 02:17:178页
- 嘉峪关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5-26 16:14:2014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5-20 14:27:3910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21-05-19 13:36:4215页
- 庄河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2021-05-11 23:02:2512页
- 南郑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5-11 22:16:2010页
-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2021-04-25 15:38:2511页
- 箬横中学2018年10月月考高二地理试2021-04-16 14:08:1010页
- 长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4-13 20:36: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