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3.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物理试题
命题人:李红澜 审题人:陈学良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3分,合计24分)
F
1.如下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铁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不动,设墙壁对铁块的压力为N,对铁块的摩擦力为f,当F增大时,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变大,f不变; B、N变大,f变大
C、N和f均不变; D、N不变,f变大
2.物体A的加速度为3 m/s2,物体B的加速度为-5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速度一定在减小
B.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物体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斜面上od间运动的平均速度
B.在斜面上od间运动的平均速度
C.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a:tb:tc:td=1:2:3:4
D.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a:vb:vc:vd=1:2:3:4
60
4.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D.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5. 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取10 m/s2) ( )
A.普通光源即可
B.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1.4s
C.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0.14s
D.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0.02s
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遇到突发情况时就以7.5 m/s2的加速度刹车,刹车2s内和6s内的位移之比( )
A、1:1 B、5:9 C、5:8 D、3:4
7.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用弹簧系住一重60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静摩擦系数,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 )
A.10 N,水平向右 B.16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 D.0N
8.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υ,则滑块在整个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以上是正确的,有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逐渐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逐渐减小,最后达到最小,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之后又逐渐增大,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之后又逐渐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0.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8 m
/s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共经历时间10 s,由此可以求出( )
A.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 B.汽车减速运动的距离
C.汽车的平均速度 D.汽车运动的总距离
11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它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前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1S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第2s内和第3s内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D、第3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12、已知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先后分别在月球和地球表面上高h处释放一个小球,空气阻力不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和地球上小球的下落快慢是一样
B、在月球和地球上小球的速度比为1:6
C、小球在月球和地球上的落地时的速度之比为1:
D、小球在月球和地球上的落地时间之比为:1
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5 s末的速度为10 m/s,则( )
A.前10 s内位移一定是100 m B.前10 s内位移不一定是100 m
C.加速度一定是2 m/s2 D.加速度不一定是2 m/s2
/m·s-1
t/s
O
-1
0.5
14.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0m/s2
B.质点在1 s末速度为1.5 m/s
C.质点在过坐标原点时的初速度0.5 m/s
D.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 m/s
三、 实验题(15题每空2分,16题每空3分,合计12分)
15.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
对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火花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
D.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
E.操作时,应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
F.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
G.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
(1) 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把开头几个模糊不清的点去掉,以较清晰的某一个点作为计数点1,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2、3、4.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已标在纸带上,己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打点计时器打出点2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约为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如图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其中A.B.C.D.E是其中的5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0.1s,但C点处被墨水污染,无法测量,只测出SAB=3.62cm,SDE=5.87cm.由此可以算出,纸带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 _(用题目给出的字母表示),C点与B点间距离的理论值是SCB=_ _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87cm
5.87cm
四、计算题(每道题请写出关键的计算公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结果不得分,注意格式书写。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6分,合计40分)
17.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
,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90m。
(1)请你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
(2)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18.如右图所示,直杆长L1=0.5m,圆筒高为L2=2.5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直杆到达筒的上端口时速度为
2m/s。试求(取g=10m/s2,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1)释放前直杆上端离筒的上端口的高度?
(2)直杆穿过圆筒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L
19. 有一平板车,车厢内表面水平且光滑,车厢的前、后端均有挡板,前后挡板间的距离
L =10m。将一个小物体放在底板上并靠着后挡板,让平板车在平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 = 2m/s2,经时间t1 = 4s,平板车开始刹车并立即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 = 4m/s2,求:
(1) 平板车刚开始刹车时的速度v1
(2) 平板车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通过的位移x
(3) 从平板车开始刹车至小物体撞到平板车的前挡板经历的时间
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物理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B
D
C
D
C
C
二、 多选题(每题4分,漏选给2分,错选不给分,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BC
CD
AC
CD
AD
ABC
三、 实验题(15题每空2分,16题每空3分,合计12分)
15. (1)BDF (2)0.385 ;0.950
16. ;4.37
四、计算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6分,合计40分)
17.(1)根据运动学公式:,解得 ……(5分)
所以小车不能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 ………(1分)
(2)根据运动学公式:,解得 ……(6分)
18.(1)根据运动学公式:,解得 ………(3分)
所以直杆上端到筒的上端口的距离 ………(1分)
(2)设直杆下端到达圆筒上方的时间为t1,则有:
,解得: ……(2分)
直杆上端离开圆筒下方时间为t2,则有
,解得: ……(2分)
则直杆穿过筒的时间 ……(2分)
所以直杆穿过圆筒的平均速度 ……(2分)
19. 解:(1) 平板车刚开始刹车时的速度
v= a1 t1=2×4 = 8(m/s) ………(3分)
(2)平板车在加速运动阶段的位移 (m)……(2分)
平板车在减速运动阶段的位移为x2
,解得:(m) ………(2分)
∴平板车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通过的位移 (m) ………(1分)(3)平板车从开始刹车至停止,运动的时间 (s) ………(2分)
在这段时间内,小物体的位移 (m) ………(2分)
由于 - L = 6 m< x2 = 8 m
表面在平板车停止运动时,小物体还未撞到平板车的前挡板 ………(2分)
∴从平板车开始刹车至小物体撞到平板车的前挡板经历的时间
(s)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