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加成反应
B.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 ℃制乙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乙醇的氧化反应
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项错误;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 ℃制乙烯发生的是消去反应,B项错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利用了重铬酸钾的氧化性和乙醇的还原性,C项正确;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乙烯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多,D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6 / 6
D.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解析: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AgBr沉淀,溴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溴的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对N2(g)+3H2(g)2NH3(g) 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的产率提高,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对2SO2+O22SO3,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减小的方向,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SO3,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3、已知元素X、Y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一定大于Y
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C.X和Y在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强于HnY
解析:由电负性大小可知X在Y的右边,A、C、D均正确;如果Y、X分别在第ⅤA族、第ⅥA族,因为第ⅤA族p轨道半充满,所以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X的,B错误。
答案:B
4.如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第一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6 / 6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解析:对于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Mg、P特殊,A项错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项错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依次为:Na为1,Mg为2,Al为3,Si不易表成离子,P为3,S为2,Cl为1,D项错误。
答案:B
5、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D.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解析:A项,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H、O—H、C—O等,因此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正确。B项,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有三个吸收峰,因此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C项,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是CH3CH2OH,错误。D项,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只能确定H原子的种类及个数比,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正确。
答案:C
6、
H3CCH2CH31.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
B.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6 / 6
C.它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
解析:柠檬烯含有8种类型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总共有8种,A错;柠檬烯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错;柠檬烯的分子式为C10H16,而的分子式为C10H14,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甲醇(CH3OH)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某实验小组向一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和3 mol 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0,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温度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a、b、c三点对应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a)、M(b)、M(c)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T1M(b)>M(c)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第十章 统计2021-06-03 16:09:0114页
- 2021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元知识检2021-06-03 16:08:593页
-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7年高考语文2021-06-03 16:06:3616页
- 专题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1-06-03 16:06:1214页
- 2020版高考英语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十2021-06-03 16:04:519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2021-06-03 16:02:296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6-6 直接证明2021-06-03 16:02:2832页
-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一 2021-06-03 16:01:482页
- 新题型04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2021-06-03 16:01:243页
- 专题11 旅游与交通(话题解读)-备战202021-06-03 15:59:5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