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1-06-03 发布
历史理科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60分)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耜耕) C.铁犁牛耕 D.机器耕作
2.中国使用牛拉犁最早可能出现于
A.隋唐时期 B.明清时期 C.战国时期 D.宋元时期
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4.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5.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6.《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
A.西周时期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已采用雇佣劳动生产
7.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它的用途是
A.水力制瓷工具 B.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C.水力纺织工具 D.水力鼓风灌溉工具
8.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9.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
C.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要道 D.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10.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A.火药B.印刷术 C.造纸术D.罗盘针
11.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到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13.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埃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友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飞机上俯瞰美景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16.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17.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8.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9.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20.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主要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辛亥革命促使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
22.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 和 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23.东汉烧出成熟的 ,北朝烧出成熟的 。
24. 、 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25. 、 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26.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历时近30年。郑和船队游历南洋群岛诸国,到达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亚非的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越过赤道,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出海活动。……亚非许多国家纷纷遣使来华访问、从事经贸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国王或使臣245次访问中国……随船出行的航海家根据所见所闻编撰的著作,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藩国志》,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却以当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使相互隔绝的人类联系日益紧密,并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行为的意义是非凡的。抛开殖民掠夺的性质不谈,他们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改善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使本来相互隔绝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东西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并最终奴役东方。
——摘编自唐晋主编的《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5分)
附加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启示。(5分)
历史理科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A
C
A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B
C
B
D
D
C
A
2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粟 和 水稻 的国家。
22.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 都江堰 和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23.东汉烧出成熟的 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 白瓷 。
24. 抢掠 、 欺诈 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25. 电话 、 电报 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26.(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目的:朝贡贸易;宣扬国威;认识海洋;寻找建文帝(答出两点得2分)。
意义:扩大中外经贸交流;开阔了国人眼界;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树立了和平交流的典范(答出两点得2分)。
(3)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业危机;寻金热;传播天主教。(4分)
影响:对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统一整体,市场雏形出现;对亚非拉:灾难破坏,传播先进思想和生活生产方式。(4分)
附加题:
启示:提倡探索开创精神;鼓励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崇尚大国和平崛起。(答出两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