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 2018年12月6日)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42分)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A.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
C. 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 D.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3.太平天国运动由胜转衰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 天京陷落 C.金田起义 D. 天京变乱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5.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乡亭市里高显处”。这种现象说明
A. 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B. 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C. 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D. 汉代乡亭治安状况太差
6.唐人赵嘏曾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来描述一种选官制度,它是: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
B.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
C.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8.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9.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发生在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1.罗马法规定,买卖双方要亲自到裁判官面前,买受人手持物品,并说:“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出卖人:“你对买受人的主张有无异议?”若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保留有原始落后的习俗 B. 注重调解贸易纠纷
C. 重视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D.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其言论体现
A. 人人平等的原则 B. 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
C. 法律至上的原则 D. 奴隶有权参与制定法律
13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 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14.光荣革命的时间是:
A、1688 B、1689 C、1787 D、1789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
A. 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虚君,没有实权
B.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C. 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D. 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16.被誉为“自然法之父”的人是:
A、克里斯提尼 B、西塞罗 C、俾斯麦 D、沃波尔
17、“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18、罗马法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罗马法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其中按照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进行分类,罗马法可以分为
A.公民法和万民法 B.《十二铜表法》和万民法
C.人定法和自然法 D.习惯法和成文法
1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20、.美国1787年宪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A.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B.协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规定了美国的两党制 D.体现了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2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是:①法国启蒙思想②德意志古典哲学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时采用了右图资料。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B.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C.体现了三权的分立
D.反映了联邦政府权力结构
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2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1936年西安事变
D.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6、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九二共识” B.“九条方针”
C.“一国两制”构想 D.八项主张
27.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8.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29.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 张义 B .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
30. 我国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宪法
C.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1.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有:( )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3.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34.《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
35.“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美利坚合众国
36.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缺乏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C.缺乏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D.没有一个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37.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38、19世纪中期工人开始走上“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条“阳光大道”是指
A.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修正主义
39、作为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
A.二月革命 B.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
C.七月事件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0、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的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
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必然产物
B.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导致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战争
D.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41、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4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二、主观题(共3题,58分)
43、(23分)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⑴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分)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4分)
材料二: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 —— (美)詹姆斯·罗伯特
⑵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2分)结合图2说明新生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⑶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10分)
44、(17分)下列四幅图片是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 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各有何重要历史意义?(4分)
(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4) 图四之后中国发生什么大事?(2分)
45、(18分)统一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2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到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3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4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根据材料1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2分)“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实现的?(2分)
(2)根据材料2回答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材料3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个方面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8分)
2021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测考试
历史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D
D
D
C
D
C
C
C
A
D
C
A
A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C
B
D
A
C
A
D
C
D
D
D
C
B
C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答案
C
D
C
B
A
A
C
B
C
C
B
B
C
A
二、主观题(共58分)
43、(1)职能: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3分 )
特点: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4分)
(2) 观点:对政府权力必须进行制约。(2分)
措施:制定1787年宪法,对国家职权实行三权分立。(2分)
影响: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3) 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
本质上不相同。(2分)
理由: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3分)
美国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
44、(1)图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图二:《五四远动》
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 图四:《渡江战役》(4分)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2分)
意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2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3)斗争对象: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2分)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
(4)新中国成立。(2分)
45、(1)甲午中日战争。(2分)《马关条约》。(2分)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2分)
(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4) 政治上: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
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每点2分,共8分)